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充电桩建设困难重重 何不从用电端的适应性入手?

2016-03-18 13:51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热带飞鱼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设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车位被占、充电排队、付费困难,电动车充电困难的几个例子,也许极端,并非所有电动车主都会遇上,但确实是会发生在电动车主们身边的事情。充电设施少,支付平台乱,更别提快充了,干脆就让大家无电可充。

自家拉电线充呢?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安全确实是个问题,对电力系统陌生的人,视觉冲击会很大,甚至会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正规电桩不够用,私拉乱接不安全。就没个地方充电么?我看过很多谈到充电桩的困境,解决之道基本是多建设。而新建,要么批到地皮,要么改造现有车位,协调工作门槛高,基本是从现有捉襟见肘的公共停车资源上再挖一块。加上电桩动则成千上万的售价,还有敷设线缆,后期维护等成本,实在是步履维艰。最终就是归结于呼吁某某给政策、给补贴。然后……等吧……黄金地段寸土寸金,停车本就一位难求。为让你电车充电,谁投资,谁负安全责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爱干谁干。

所以我想,既然新建所面临的困难短期内无法解决,等不来,靠不住,何不换个角度,从用电端的适应性入手如何?

一、需要解决“有”的问题

电动汽车充电,因为用电电流大、因为安全要求高,所以需要专用线路、专用电桩、专用接口。所以,各种“专业”要求下,在电网遍布的城市却没地方充电!这因果关系合理么?

按我理解,这是把吃饱和吃好的要求搞混了。用吃不好的理由,让自己没得吃。该同情、支持、补贴?这不是穷讲究嘛。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是口号么?

据我所知,一般电桩慢充的标准是220伏16安约3.5kw,即每小时能充3.5度。20度左右的车子,6-7小时能充满。家里电路普遍的壁插额定电流是10安,因此只有空调插座才行。但一般家里的空调插座就那么一两个,所以只能看着家里遍地的壁插干瞪眼。壁插的功率差不多2kw,充1小时是2度多。那如果牺牲三分之一功率,把充电电流限定为10安,甚至更低,会是什么情景呢?

很多家用的吸尘器、吹风机、电暖器的功率都已经达到2kw了。就是说,从技术上,有家电的地方就能给电动汽车充电。有条件充电的范围等同于与电网的覆盖范围,基本可以说走到哪充到哪。

而车主追加的成本,仅仅是自备的一只长电源线插座。对供电方来说,只要自家装修的电路没太偷工减料,那追加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至于普通充电站所需的前期地皮、动则上万的充电桩、线缆敷设等投入,后期运行、检修成本,完全为0,无需哭着喊着要政策,要补贴。

技术可行,成本低廉,应该算是能解决“有”得充电的问题。

举例来说,车主修齐的iEV5慢充电流约14安,插上普通壁插的结果如图1、2。而我买的某电动车的标称电流确实也是需要16安,而我实测电流是10安(如图3),正好与家用壁插的额定电流等同。因此我大胆地在人家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插座上安全充满。

给自己设一堆的高标准,高门槛,也许能支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的论点,更容易要补贴要政策,为电动汽车销量低找到合理的理由。但事实上却孤立了自己,阻碍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我们是需要精心栽培的奇形盆栽,还是经历风雨,野蛮生长的森林。我想每个尊重市场经济力量的人,都有明确的答案。

原标题:充电之困:功成不必在我,而在百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