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

2016-04-06 10:51来源:亮报关键词:特高压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标准方面,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国家电网公司已掌握了建设运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的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逐步赢得国际认同,中国特高压技术和电工装备产品也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落地,必将推动能源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带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走出去”。

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国电网发展的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已建成智能变电站2286座,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3万个。中国风电装机1.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00万千瓦,比2010年分别增长3.3倍和45倍。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接入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为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高压电网

三大优势

●社会效益

特高压相关行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产业链长,影响面广,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发展全球特高压电网,可以有效促进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直接拉动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能源贸易,带动设备制造、冶金、建材、信息等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扩大就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节能减排效益

以中国至欧洲的跨洲际电网为例,构建长达4000至8000公里的超远距离中—欧特高压输电通道,可以把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打捆向欧洲输送。经研究论证,一条输送功率1000万千瓦的线路每年可向欧洲提供600亿度清洁能源,替代2052万吨标准煤,减排5705万吨二氧化碳、41万吨二氧化硫。

●能源互济效应

时差导致了人类自然生产和生活规律的差异,不同时区电力负荷需求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利用这种互补性实现全球范围内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是可行的。以欧亚地区为例,欧亚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洲际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的跨区域余缺调剂、错峰避峰、互为备用等效益。

原标题: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