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深圳的“十三五”不仅给储能做了“蛋糕”(全文)

2016-04-13 09:20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深圳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提高市政设施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完善500千伏电网主网架,加快城市配电网建设。积极引进滇西北、粤东等市外电源,推进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市内支撑电源建设,增强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推进迭福LNG接收站等天然气接收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燃气输配管网,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推进石油储运设施布局调整,加快建设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仓储区。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分布式电源,鼓励区域集中供热(冷)和能源梯级利用,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到2020年,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300座,居民管道燃气用户达到225万户。

专栏11 能源保障重大工程

电网:建设滇西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深圳段、祯州站至现代站等输电线路,规划新建500KV现代站、东方站、坪山站等输变电工程。在光明新区试点简化电压等级序列,在前海、国际低碳城试点建设智能电网。

电源:推进大唐宝昌电厂和京能钰湖电厂扩建,加快华电坪山等燃气热电冷联供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建成深圳抽水蓄能电站。

油气:推进迭福LNG接收站、下洞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西气东输二线LNG应急调峰站建设,加快市政燃气管道及调压站、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液化石油气仓储区建设。

二、建设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体系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引水工程)及深圳境内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建成公明供水调蓄、清林径引水调蓄、铜锣径水库扩建等水源工程,推进小型水库的整合利用,建立双水源供水体系,确保应急供水储备满足三个月需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水源保护区雨污分流、入库河流综合治理、水库隔离围网和水源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完善水厂布局,加快水厂升级改造。优化供水网络,继续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开展新一轮社区管网改造。

专栏12 安全优质供水重大工程

原水保障:开展立新、苗坑水厂等35座供水水库隔离围网建设。推进公明、清林径、铜锣径等饮用水源水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厂优化:扩建南山、红木山等7座水厂,新增供水规模100万吨/天。推进南山、盐田港等9座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工艺升级。

供水管网:开展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25万户住宅供水管网改造,加快社区供水管网改造,新规划改造447个小区。

三、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完善标准规范,加大政府投入,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在有条件的区域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加强公共管线维护管理,集成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等地下市政设施信息,建成综合管网信息库、统一管线信息平台和全覆盖的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到2020年,建成干线综合管廊超过80公里。

第八章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立城市碳排放约束机制,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第一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制定低碳发展促进条例,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环境。围绕碳排放达峰目标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定期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扩大碳排放权交易领域和范围,打造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建立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加大低碳产业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加强城市碳汇体系建设,增强碳汇能力。加快国际低碳清洁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机制,扩大国际低碳城论坛影响力,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充电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化、公交车和物流车电动化,公交大巴电动化率达到100%。推进绿色清洁生产、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等,实现资源循环化、智能化回收处理。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探索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工业化,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标准,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全面推动交通、工业、商贸及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促进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加强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基础能力等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能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深圳查看更多>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