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华能三期投入运营关停最后一台燃煤机组 清洁能源供热达到95%以上

2016-04-14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篇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要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把加强城市治理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建管并重、适度超前、提升品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快改善硬环境,着力提升软实力,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有力支撑首都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第一章加快治理交通拥堵

把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京津冀区域更大范围谋划交通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坚持建管并重、突出管理,强化需求调控,着力增加供给,加强疏解引导,2020年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努力实现城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一、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坚持把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快构建轨道交通为骨架、地上地下相协调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加密轨道交通线网。加快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将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以上,实现区区通轨道。推进3号线、12号线、17号线、19号线一期等中心城骨干线路建设,提升中心城线网密度,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0%,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功能区线网密度达到世界城市核心区水平。建成S1线、京沈客专、轨道交通平谷线,实现门头沟、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体系。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推进地面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和一体化服务。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大力发展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站点集散效率。根据轨道交通能力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加强公共交通专用道施划力度,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统。加快建设一体化、集约型的公共交通枢纽,优化节点衔接,改善公共交通站点出入口与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的连接,推广通勤班车、商务班车等定制公共交通,加开点对点通勤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图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图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二、加强交通管理服务

加强交通管理和服务是调控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措施。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调控交通需求、改善交通服务,让市民更多地绿色出行。

完善机动车调控法规政策。坚持小客车总量控制,严格机动车调控。推动停车等交通领域立法,研究按区域分类供给公共停车位,对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位实行差别化收费,实现“动静结合、以静制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推进交通组织优化。优化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组织,科学调整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进出口设置,着力治理商圈、医院、学校、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重点拥堵节点,整体性、均衡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加快建设清河、丰台、新北京东站等火车站,缓解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压力。推进中心城长途客运站及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外迁。

深化智能交通建设应用。推动交通管理资源整合,升级拓展智能交通系统功能,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实施“绿波”工程,提升公共交通调度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推进交通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网+”应用,为市民提供及时、精准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大力整治停车秩序。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车有关管理办法,完成停车资源普查,建立统一监管的停车设施建设运营数字化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停车信息服务。依法规范和整治停车秩序,防治违章停车,严格占道停车管理。

三、努力提升交通供给能力

继续加快道路设施建设,畅通微循环道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市道路承载通行能力。

畅通微循环道路。以中心城为重点,完成北新华街北段、革新南路、受壁街等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全部建成城六区微循环道路。研究区域单行系统建设,疏通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改善街坊及居住区道路系统,扩展交通空间,提高通行性,集中、连片改善区域交通。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建成姚家园路、丽泽路等快速路,提高进出城交通效率,实现“环路+放射线”规划城市快速路网格局。建设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化工路等城市主干路。完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重点功能区和星火站等交通枢纽周边路网,提供快速便捷道路交通服务。

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条件。开展自行车、步行交通路权整治,严格治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行为,推进自行车回归城市,提升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舒适度和便利化水平。建设林荫绿道、重点商业街区空中和地下连廊、文保区慢行胡同,五环路内形成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促进自行车、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科学配建停车设施。重点加强医院、景点等区域立体化停车设施建设,利用公共交通场站立体空间和道路桥下资源增设停车场,努力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同步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究出台单位与周边居住区停车资源共享政策,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图4中心城快速路、主干路规划示意图

图4中心城快速路、主干路规划示意图

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加快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改变北京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结构,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区域交通格局。

建设高效密集铁路交通网。加快京沈客专、京霸铁路、京张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加快京唐、京滨、京石、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镇间轨道交通高速直达。整合铁路和轨道交通资源,促进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衔接。

图5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图5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建成京台、兴延、京秦等高速公路,把109国道提级改造成高速公路,研究推进承平高速(北京段),完成京开高速拓宽改造,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形成完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公路系统提级改造,消除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构建互联通畅区域公路交通网络。

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高标准建成北京新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共同形成洲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优化航线结构,提升北京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津冀机场的分工协作,构建京津冀区域多层级机场群。

完善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推进区域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区域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收费站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面覆盖,推进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开展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程,提高车辆通行便利性。加快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进货物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区域交通服务一体化建设。

图6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图6 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