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华能三期投入运营关停最后一台燃煤机组 清洁能源供热达到95%以上

2016-04-14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建设高速信息网络

将提升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作为构筑首都未来核心竞争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加快建设高速泛在、畅通便捷的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光网城市、移动互联无线城市和数据信息安全城市,让市民充分享有信息时代的便捷工作和生活。

全面提升网络速度。全面完成“光进铜退”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网络接入能力超过“百兆到户、千兆到楼”水平。完善政策措施及规范标准,理顺信息管道监管职能,促进不同权属信息管道互联互通,实现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光纤到户,已建小区2017年底前完成光纤到户改造。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入口、骨干网带宽,改善网间交换质量。提升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基本实现4G移动通信网全覆盖,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研发和应用。优化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宽带布局,分类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加快建设无线城市。

打造信息安全城市。加强水电气热、能源、交通等领域控制系统和政务、金融、社保、通信、医疗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规范,提升安全管理、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监测监管、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关键数据资源及服务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大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力度,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第三章精细化管理城市

把城市管理作为事关首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设安全有序、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一、构筑运行可靠的安全城市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生产安全、市政设施运行安全、公共空间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安全放心的城市。

深化平安北京建设。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实施公共交通安全技术防范、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社区警务基础、网络安全管控、社会信用体系、公安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公共安全管理智能技术应用、首都外围治安查控防线等建设工程,着力提升驾驭首都社会治安局势和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水平。大力加强防恐反恐工作,全面提升发现、打击、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能力。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水平。

筑牢安全生产“防护网”。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责任可追溯机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行业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全达标。完善安全生产大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管执法体系。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大超高层建筑、地下管线、危险化学品、公共交通、建筑施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领域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道路安全防护工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道路安全系数。

加强公共空间安全管理。严肃查处擅自变更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用途、违规占用公共空间等行为。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国有企业经营用地违规出租、生产经营居住混杂等安全隐患。加强地下空间使用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地下空间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2017年底前实现普通地下室杜绝新增违法违规使用。加强地铁、火车站、步行街等安全管理,提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水平。

提升市政设施安全运行水平。加强运行监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并动态维护市政设施运行数据库,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智能化运行管护水平。实施消隐行动,加强桥梁、水库、市政管线等重大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加快完成重大设施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地下管线结构性隐患。分区域、有重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体系,科学规划建设排水系统,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原则,推广建设透水式道路、下沉式绿地、植草式边沟,完成中小河道疏浚治理,让雨水留得下、排得出。

加强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加强生活必需品保障区域合作,在周边地区布局建设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优化农副产品市场布局,建立供应及时、调度有序的生活必需品保障体系。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和投放制度,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加强能源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外调电,完善以热定电的热电气联调联供机制,建立能源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高峰时段运行综合调度和需求侧管理,做好冬夏用能高峰、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能源保障。

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全面提高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巨灾条件下的能源、通信、交通、重要基础设施等保障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加强人防综合防护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应对机制、科学化的应急决策机制和指挥体系。统筹规划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疏散转移、自救互救等综合演练。加强消防、防洪、防震等设施能力和救灾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布局,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储备,全面提升区域应急响应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社会单位、自治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政府专职、群防群治、社会志愿者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在社区或人员密集区域建设应急服务场所,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加强全民应急教育与培训,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难应急意识和自救技能。完善京津冀突发事件协同应对和联合指挥机制、应急资源合作共享机制。

二、建设整洁舒适的市民家园

城市是市民的共有家园。要着眼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着力补足城市环境治理短板,增强城市宜居性,努力建设整洁舒适的市民家园。

提升市容风貌品质。加强城市风貌要素管理,强化城市景观与形象设计,保护城市天际线,保持古都北京山水大格局,塑造具有地域特征、古都风韵和时代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景观管理,坚持“分区域、有特色、重文化”原则,加强建筑物体量、样式、立面、色调等设计管控,规范城市家具、户外广告、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规范楼宇、地标建筑夜景照明管理。实施重点地区景观提升工程,打造首都景观精品,做好国家重大活动景观保障。

全面整治城市环境。强化边角地、市场周边等薄弱区域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日常性维护,实现常态化管理,基本消除环境死角。强化航空走廊、铁路、公路等沿线以及长安街、金融街等重点大街、重点功能区的环境治理。严厉整治垃圾污水乱倒乱排、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法小广告等,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升街区宜居水平。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城市要素,建设设施齐全、服务便利的宜居街区。充分考虑居民社交活动需求,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尺度适宜、方便通行、易于交往的人性化街区。实施旧城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工程,整体推进胡同市政设施改造与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胡同绿化美化,建设干净整洁的胡同街巷。

三、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建设“智慧北京”,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衔接和协同配合。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

全面加强网格化建设。加快推进网格化体系规范化、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力量,基本实现服务管理入“网”、服务管理责任到“格”。加快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资源整合、合力推进、共建共享。推广应用智慧管理软件,与网格化管理系统相衔接,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不断完善城市智慧服务。升级电子政务服务,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建设覆盖全市的统一行政审批服务云平台。建设覆盖城乡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水、气、热等智能化服务,方便市民查询、缴费。完善北京市民一卡通服务功能,推广应用北京市法人一证通,让市民、法人享受便捷公共服务。加快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消防、旅游、文化、气象等领域智能化应用,推进智慧服务进楼宇、进社区、进校园,让智慧服务触手可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