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刘吉臻: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

2016-04-25 08:54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刘文硕 金大崴关键词:特高压能源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有关电力行业去产能、去库存,还是要用创新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虽然我国存量的电站、装备、线路等不过剩,但是要注意,这几年我国几乎是以每年新增1亿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发展的。也就是说,我国电力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亿千瓦量级。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考虑这一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更多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我们发现很多国家都面临基础设施缺口的问题,存在很大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一旦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我们的产能就与对方的需求对接起来。这就是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落实国家战略,并实现中外多方双赢。

新技术的创造需要人们敢于创新

1.创新十分重要!什么叫创新?直白地说,就是用未来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和过去不一样的观点来看待一项事物、一种现象。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刚提出来的时候,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这就像是我现在正在参与的一个课题,关于把电站建到远离地球的外太空的课题。我们需要解决大功率电能的无线传输、智能机器人在太空开展运行维护等很多问题,听起来是不是也难以想象?实际上,美国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研究,现在不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研究步伐。

敢于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2.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是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相关技术都逐渐成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脚步也会随之不断向前。当然,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进行有力地支持。

3.青年人代表未来,学校的所有活动、工作都应当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具体到华北电力大学,就是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预判能源电力发展趋势,并以自身所学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我一直强调,学生们需要从知识、能力、品质等各个方面为明天的事业做好准备。知识、能力、品质如何塑造?这是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明天的需要?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问题。我不能代替学生们做出判断,明确地告诉他们某项技术是明天需要或者是不需要的。我们所能做的,是让他们敢于向未知进军而不是禁锢自己,是让他们明白任何未知能够变成已知皆因它们符合发展规律。

对我国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建议

第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实现模式、整体架构等理论研究方面,应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

第二,加快能源互联网工程示范建设,采取从局域到广域再到全球的递进策略,在中国率先建成一个示范区。

要领跑,就要自主、领先、示范。成为区域示范的领跑者,这是现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基金以及国家新技术示范工程等项目。

相关阅读:

刘吉臻: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时代必然选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