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福建十三五规划:适度发展绿色火电优先发展热电联产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04-28 08: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福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保险、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健康体检咨询、第三方健康等服务,建设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等。

其他服务业: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服务,推动国际鞋纺城、国际纺织品交易市场、闽江口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南方水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图1 福建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第三节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

一、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实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应用,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分享经济。深化政府信息化服务,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全面形成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构建市民服务云平台,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各项城市服务。

二、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电商经济规模,推进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规范发展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做强软件产业,强化工业应用软件研发,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软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物联网先行工程,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总规模实现倍增。

三、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完善大数据应用创新体系,支持社会主体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一批全国性大数据云平台。积极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外包服务,培育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信用信息服务业。推动国家部委、央企、互联网企业等来闽开发大数据应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立区域性大数据交易市场。

专栏7:互联网经济重大工程

园区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厦门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福州、厦门软件园升级发展、泉州软件园建设等。

电子商务: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专业化垂直电商平台、跨境电商服务体系等,福州、厦门、泉州等电商快递园区。

大数据产业:基础数据库及行业数据库升级完善、政务数据汇聚和服务平台、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益民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区域性数据交易市场、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等。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基础平台推广、智慧云服务平台培育工程、数字家庭产业、物联网行业应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文化新媒体、互联网创业孵化、互联网孵化器(创客空间)建设等。

 

第四节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一、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完善海洋产业布局,壮大海洋经济。优化发展现代渔业,重点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设施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培育一批知名海产品品牌,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生物材料和海洋能等产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创意、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涉海金融、信息服务等,提升发展滨海旅游业,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加快建设四大船舶产业集中区,大力发展专业船舶、船用机械配套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打造高端临海产业基地。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争取突破万亿元,力争远洋捕捞产量、产值全国第一。

二、实施科技兴海。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建设,新建一批海洋高技术研发中心。整合提升省内外海洋科技资源,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海洋创新战略联盟,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着力特色海产品资源保护利用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打造海峡“蓝色硅谷”。加强海域、海底、岸线、海岛等测绘工作,开展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能与油气等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

三、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海域、海岛等资源,建立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综合协调机制。强化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度。合理控制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强度,强化闲置海域监督管理。集中集约用海,建立海域、岸线、滩涂、海岛等重要海洋资源的投资强度标准,实行差别化的用海供给政策。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计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创新海洋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海洋事务联合联动执法平台。在闽江口、罗源湾、厦门湾、泉州湾等开展水质和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72%。

专栏8: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重大工程

海洋科技平台: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中国地调局台湾海峡地质研究中心等海洋高技术研发中心,水产品种业创新及产业化工程。

海洋产业园区(基地):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宁德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南日岛生态养殖基地、厦门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

智慧海洋:互联网+绿色生态海洋、互联网+现代渔业、互联网+海洋创新创业等。

海洋经济空间拓展: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特色湾区海洋经济密集区,厦门湾、闽江口、泉州湾、三都澳四大船舶产业集中区。

设施渔业示范:渔业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塑胶鱼排、深水抗风浪网箱等规模化养殖基地,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福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