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弃风加剧!谁的烦恼?谁的问题?又是谁的成本?

2016-05-06 16:00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树伟 谢茜关键词:弃风限电风电市场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弃风问题持续多年悬而未决。细算这背后的经济成本,也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015年是风电弃风加剧的一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相比2014年下降172小时,平均弃风率接近15%。其中,甘肃、新疆、吉林弃风程度达到1/3之多。风电与光伏相加起来在整个发电量中占的份额增加了0.7%,但总量仍不到4%。

与此同时,全国总发电量与用电量增长只有0.5%,这显示了电力需求增长的乏力。这种情况下,陆续投入运行的各类电源,如核电、水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对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由于缺乏显性的竞争规则(比如短期基于边际成本的报价与共同出清市场),特别是缺乏电价的有效传导机制(否则,在供需如此过剩的情况下,电价水平应该大幅跌落,甘肃等地区一年有很多时段上网都会是零电价),这种争夺更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政治角力,“做蛋糕”的市场进化与变化问题,变成了基于各种非经济效率标准的“分蛋糕”。由于煤炭的严重过剩,保证煤炭的销量、从而保证煤炭企业生存,成为了部分利益主体的追求。这成为了2015年压缩风电市场份额、乃至缩减补贴额度的重要原因。这方面的变化,往往被冠之以“风火交易”、“直接交易”的名义。

目前,可再生能源总体上仍然不具有商业化自主发展的能力,其成本的下降潜力需要优惠电价的支持才能打破“死锁”,这是全社会付出的短期成本,被加在了大部分的消费者身上。根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风电享受固定优惠电价,但是在操作中似乎有变成“固定奖励”的趋势(大致是0.25元/度电左右),要承担市场波动风险,这一成本分摊从法律视角来看是有问题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多,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启停数、循环次数都会增加,这也意味着成本,而这一成本如何社会化却仍旧不甚清楚,缺乏价值标准与机制安排。

本文将在这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并在最后指出,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数据的公开,是更好理解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电力需求不旺”、“风电弃风加剧”不构成原因与结果

严重的弃风限电成为政府、学界、工业界与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理解弃风的原因关系到可能的解决方案的具体形式。对于弃风的原因诸多报道与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电力需求不旺是客观环境,将其作为发电弃风加剧的原因却是不合格的。

从一般性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原因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原因,是在于它可以指向潜在的解决方案;而电力需求不旺显然不具有指向解决方案的功能。发达国家的用电负荷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饱和,甚至以每年1到几个百分点的速率下降,可是为什么美国5年间风光份额从2.5%上升到接近5%、德国更是占到总发电量的30%,它们的弃风程度并没有随需求形势而变化,甚至还有大幅的改善?只能说,在需求不旺的环境下,既有的问题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并且由于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试图通过控制整体上的发展节奏,以缓解问题的思路也是一种“掩盖”与推迟问题暴露的思路。这种思路,对于正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不合适的。它可能中断正处于连续学习过程中的先进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弃风限电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