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为水电正名 专家万字长文反驳南工大

2016-05-30 08:37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博庭关键词:水电三峡大坝水电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这一段内容,我不妨分析一下三峡对鄱阳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后,鄱阳湖的蓄水量会增加,而鄱阳湖年入长江的水量,不会有变化。从文章说的鄱阳湖"是长江下游水量的重要调节器"的结论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变化是好的、有利的变化。为什么说鄱阳湖的蓄水量会有所增加?因为长江河道下切之后,鄱阳湖的本身的泥沙会从原来没有三峡时的不断淤积,呈现出逐步流出的状态。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的影响是什么?无非就是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泥沙减少,清水下泄,长江河道下切后与鄱阳湖形成了一种新的河湖关系。现在很多人都把清水下泄,河道下切说成是三峡工程的一个破坏作用。其实不然,让长江的河道下切就是我们修建三峡的一个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三峡的首要作用是防洪,防洪靠什么,一个是靠水库拦蓄洪水,另一个就是要靠长江河道有效的行洪。而没有建设三峡工程以前,我国长江水患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泥沙不断地在河道内淤积,长江河道逐年增高,很多河段的底部已经变成高于地面数米的地上悬河。修三峡的目的之一至少是减少泥沙在河道内的淤积,不再让地上悬河继续增长。现在看来,三峡工程的实际效果,比我们预想的更好,不仅长江的这个地上悬河已经不再增长,而且有些地段已经开始有所降低了。河道降低的具体表现就是长江河道的下切。河道下切无疑将大大增加长江河道的行洪能力,也就是说三峡工程防洪作用,不光体现在大坝拦蓄洪水还有了疏通长江河道的功能。

长江的河道被疏通之后,对鄱阳湖(包括洞庭湖)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而且绝对应该算是利大于弊。在没有三峡大坝之前,每年长江的泥沙不仅在长江河道内淤积,同样也要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内淤积。所以,如果不修三峡大坝随着长江河道和鄱阳湖底的不断抬高,鄱阳湖的防洪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长江河道的抬高,我们还可以不断加高长江大堤,但一个巨大湖泊的防洪问题,根本就无法靠修筑堤坝来解决。我们知道历史上长江的通江湖泊,有数千个,但是现在为什么只剩下较大的鄱阳湖、洞庭湖呢?就是因为逐年抬高的长江河道,让所有的小湖泊成了长江防洪的漏洞,最后都不得不截断与长江的自然连通。鄱阳湖、洞庭湖由于体量大上游来水也多,具有一定的行洪冲砂能力所以,它们还能坚持到今天不截断与长江的天然通道。如果我们不建设三峡大坝,那么鄱阳湖、洞庭湖的命运,要么被泥沙逐渐淤积、消失,要么也必须截断与长江的自然连通,通过控制长江的洪水进入来解决湖泊的防洪难题。

现在有了三峡工程之后,长江与鄱阳湖的河湖关系,从原来的淤积变为下切。这对于长江和鄱阳湖的防洪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这种利好的完全体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长江河道的下切要比鄱阳湖底泥沙的逐渐流出快得多。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确实会有"湖口江水位低于湖水位,形成拉空湖水态势,致使枯水期提前( 从12 月提前到10 月)和延长、枯水位降低"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只是长江河湖关系变化中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如果,沿湖的居民认为这个过程难以忍受,建一个控制与长江连通的闸门,马上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矛盾。

一些环保人士反对在鄱阳湖建闸,认为这是三峡大坝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建设三峡大坝,为了防洪,鄱阳湖的控制闸门早晚有一天肯定要建。反倒是现在,如果我们能顺应长江河湖关系的这种新变化,让鄱阳湖的泥沙也逐步流出,逐渐恢复到长江的地上悬河高起以前的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自然的河湖关系。

目前的长江与鄱阳湖的新河湖关系,也是有利有弊的(对鄱阳湖的防洪有利、对其抗旱则不利)。遗憾的是似乎好像至今还没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南方的特大洪水,对鄱阳湖的影响为什么会如此之小?毫无疑问,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峡工程已经疏通了长江的河道,让鄱阳湖的洪水有了很好的出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三峡大坝查看更多>水电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