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技术正文

【技术前沿】上海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策略

2016-05-30 15:07来源:供用电杂志作者:张铭泽 仇成关键词:配电网电网安全配电网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4外部建设条件日益趋紧

上海地区由于资源稀缺、市民环保意识强,变配电设施落地困难。而开发商多要求变电设施采用地下布置、线路均采用电缆出线,同时政府部门也划定了大面积的架空线入地范围。近年,由于地下管网资源大量消耗,通道建设更是成为了中心城区电网建设的瓶颈。上述问题均极大地增加了电网企业投资成本,多个项目因为站址及通道问题受阻。

3上海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总体策略

3.1原技术原则需进一步提升

1)城市定位升级,供电可靠性要求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上海定位于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而上海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虽然在国内暂时领先,但距离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上海电网对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还将日益提高。因此,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升上海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建设标准。

2)中心城区负荷密度大、重要用户聚集,可靠性要求更为特殊。中心城区负荷密度大、重要用户聚集,一旦停电影响十分恶劣。原技术导则未提出检修方式N-1不失负荷的要求,对于不同区域也没有提出差异化标准。根据国外先进城市地区配电网规划成果,针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的标准是电网成熟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心城区应实施更高的安全可靠性标准。

3)原标准不具备承受计划检修方式N-1等严重故障的能力。

原技术导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对变电站的上级电源的方向、通道选择及接线方式等提出了差异化要求。但按照原技术标准建设,中心城区电网很难承受检修方式N-1等严重故障。

3.2上海超大型城市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总体策略

基于发展现状分析及超大型城市配电网可靠性要求,提出上海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总体策略如下:

充分利用110kV和35kV各自优势,因地制宜,互补发展。积极发展110kV公共电网,以双侧电源链式结构为目标网架,近期结合地区重要程度,合理选择辐射、单链、双链等电网接线方式;初期电网接线宜达到双侧电源,确有困难时应保证下级电网一定的转供能力。因地制宜,建设35kV公共电网,对于负荷接近饱和、供电能力严重不足、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中心城区,可以扩建、增容35kV变电站;对于远景城市规划负荷密度低、且无110kV电源点的地区,可考虑新建35kV变电站;同时加大35kV配电网升级改造力度。

10kV电缆网以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形成单环网、双环网接线结构。除少量负荷较高的直供用户、电缆环网及规定应由变电站直供的重要用户外,变电站10kV电缆出线采用供开关站后转供环网站、用户的接线模式,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可靠性要求采用中心开关站供终端开关站或中心开关站站间的链式接线模式,最大程度释放110kV大容量主变压器供电能力。10kV架空网架应形成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架空配电网,按多分段三联络接线模式规划建设,宜分3个供电单元,每个供电单元宜由3个及以下分段组成,每段接入节点数根据不同分区控制在6个或9个以下,电源由变电站直供。

4 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标准提升措施

4.1可靠性标准应用现状

1)国内强制性标准。主网和配电网的考核标准主要以N-1标准为主,其中,主网除需满足N-1标准外,还需满足检修方式N-1标准;新颁布的《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DL/T256—2012)根据不同的负荷组大小对检修方式N-1后的恢复时间和恢复容量作了规定,但对小于600MW的负荷组(对应配电网)基本不作检修方式N-1后快速恢复供电的要求。

2)国内先进省市地方标准。北京电网的标准相对较高,A+、A类地区要求检修方式N-1停运不损失负荷。浙江电网A+、A类地区、广东电网A+、A、B类地区的高压配电网在达到目标网架后需满足检修方式N-1。苏州电网对于大于100MW的负荷组检修方式N-1后提出了即刻恢复30%负荷的要求。

3)国外先进城市和地区标准。伦敦对于大于300MW的负荷组,检修方式N-1故障后立即恢复2/3负荷;北美东北部和西部电网要求检修方式N-1故障后不影响整个系统安全稳定,但局部网络允许计划断电或采取负荷控制措施,失稳或过载均不会危及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子系统,无需满足该准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安全查看更多>配电网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