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并公布了弃风、弃光地区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以及相关结算和监管要求。《通知》作为落实今年3月24日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核心措施,为落实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提供了具体措施和手段,为走出可再生能源产业面临的最大困境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减排承诺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
【重磅】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通知(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
重磅丨国家发改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的通知
意义重大:根治“弃风、弃光”顽疾,落实中央电改精神的具体措施
“弃风弃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绊脚石,也是完成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承诺的巨大障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2015年全国弃风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国弃风情况愈发严峻,弃风电量19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5亿千瓦时,已超过去年弃风总量的一半,平均弃风率2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三北”地区平均弃风率逼近40%。更让企业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网电量完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上网电价也被变相降低,以致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纷纷推出“直供电交易”、“自备电厂替代交易”、“跨区交易”,风电光伏企业甚至要报零电价才可获得上网电量。如果不参与交易,轻则给与极少的上网电量,重则被限令完全停发。此外还有地方政府要求风电企业拿出收入所得,补偿当地火电企业。云南省工信委在《2015年11月和12月风电火电清洁能源置换交易工作方案》中,要求风电企业将电费收入,按国家批复火电电价的60%支付给火电企业。
以上种种乱象表明,弃风、弃光问题大有常态化之势,如不尽快有效解决,我国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承诺就不可能兑现,不仅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任务无法完成,一个本可以领先全球的战略新兴产业也会半路夭折。电改9号文将解决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作为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解决好弃风、弃光问题,既是电改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电改成败的标志,是能源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通知》和《办法》既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更是深化改革、建立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市场机制的一项具体举措。
合理可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保证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理收益
保障性收购电量确定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合理收益。一个发电项目的收益,是由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所决定的,保价保量收购,才能确保投资收益。实际上,我国可再生能源分类电价就是根据各地区资源水平、投资成本、按照内部资本金收益率8%确定的。因此,核定保障性收购电量时,按8%的内部收益率倒推回去,再参考单位千瓦造价水平、固定电价水平等相关参数即可确定。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的划分区域同上网标杆电价的划分区域是匹配的。该利用小时数乘以项目装机容量就得到了保障性收购年上网电量。
依据上述原则,《通知》核定并公布了弃风、弃光限电地区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对弃风限电地区,风电项目按四类风资源区分别核定,结合资源条件和消纳能力,各地区风电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在1800小时-2000小时之间(具体见《通知》);而对弃光限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则在1300小时-1500小时之间(具体见《通知》)。同时《通知》再次强调,严禁对保障范围内的电量采取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向煤电等其他电源支付费用的方式获取发电权。保障性收购电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类资源区的可再生能源标杆电价结算。只有超出最低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的部分才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消纳,市场交易电量部分除了市场交易电价之外,还可以按当地可再生能源标杆电价与煤电标杆上网电价的差额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应该说,这次核定公布的保障性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基本保证了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合理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保障性收购小时数的确定主要适用于弃风、弃光严重地区,不存在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的地区,电网企业应根据其资源条件保障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发电量全额收购。《通知》明确,对未列入《通知》附表的省(区、市)应根据资源条件按照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全额收购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各省(区、市)“不得随意设定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也就是说,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由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共同确定,各省或电网公司不参与核定工作,避免出现地方有意压低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小时数的情况。
权责明确: 未达到保障小时数要求,地方不得新建项目,电网企业和交易机构落实限电补偿
《通知》对各方权责和具体实施要求进行了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发电计划和电量交易方案时,要充分预留风电和光伏发电保障性电量空间,不允许在月度保障性收购电量未完成的情况下结算市场交易部分电量,已经制定的市场交易机制需明确并落实月度保障性电量的收购要求。各地电网企业应该在限定时间内,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签订年度优先发电合同。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应将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全年保障性收购电量,根据历史和功率预测情况分解到各月,并优先结算当月的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电量,月度保障性收购电量结算完成后,再结算市场交易部分电量,年终统一清算。
《通知》鼓励各地提出并落实更高的保障目标,同时要求未达到保障小时数要求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成保障要求,除资源条件影响外,未达到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要求的,不得再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这其中包括纳入规划或已经核准的项目。当前,西部一些省份对风电、光伏项目的建设开发非常积极,但是重开发轻消纳,管生不管养的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是大干快上了很多项目,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弃风、弃光限电。装机规模不断增长,上网电量却在大幅下降,不仅造成了新增装机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已有装机的效益。地方政府必须改变这种饮鸩止渴的发展方式。
风电、光伏发电企业要协助各省级电网企业或地方电网企业及电力交易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限发电量按月进行统计。对于保障性收购电量范围内的限发电量的补偿由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实施。电网企业协助电力交易机构,负责按照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和限发电量计算补偿金额,同时确定补偿分摊的其他电源机组,完成对风电、光伏项目的限电补偿工作。
《通知》以及《办法》的出台,不仅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承诺的实现、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推动能源革命具有积极作用,也彰显了我国在能源管理工作中的科学和法制精神,是完善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开创性工作。一项政策的出台非常不易,机制设计的殚心竭虑,不同利益的博弈妥协,一言难尽。但政策的落实执行,就更是难上加难。能源局的派出机构是否敢于监管和考核?各级地方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能否积极主动贯彻实施?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所在。万事开头难,不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向已经明确,步子已经迈出。
(本文作者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7月17日,中城大有投资建设的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300MW/300MWh共享储能电站正式破土动工。作为中城大有在山西落地的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该电站的开工标志着集团通过储能电站建设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电站将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配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绿电直连的实施,能使新增负荷企业降低用能成本,助力存量自备电厂企业实现低碳甚至零碳运营,减少新能源项目的“弃风弃光”现象,还能帮助相关外
今夏迎峰度夏关键期,当2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沿着云霄直流输电系统、跨越经营区界限,从南方电网腹地直抵国家电网辖区的华东区域,我国电力市场制度性突破再下一城。这是《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复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电力中长期市场按月开市的首笔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近日,一则重磅政策落地#x2014;#x201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创新性地提出以“绿色电力直供#x2B;市场交易#x2B;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犹如一颗投入能源领域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它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
7月1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电力市场风险提示书。文件提出:计划自2025年7月1日起,取消用电侧新能源比例限制。1、原有政策限制据了解,青海2025年交易方案中,水电和新能源企业的年度双边交易电量被限制在自身全年发电量的25%以内(含绿电交易),且除绿电交易外,月度不再组织双边交易。此类限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作为两种备受关注的能源发展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格局。尽管两者都是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但它们在核心理念、实现路径及优势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来源:北极星电力市场网作者:Chloe)核心差异与优势:
6月26日,水电十六局与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承建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00万千瓦/600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电源侧电化学储能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地处内蒙古中部,平均海拔1700米,年日照时数达3014小时,具备
136号文背景下,新能源入市加速推进。面对全面入市后电价水平的不确定性,降低度电成本(LCOE)、提升发电效率,这两个关键因素再次成为行业生存的核心命题,也成为新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唯二指标。熟悉行业的读者一定还记得,以内蒙古、东北为代表的三北地区在2024年开启10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机组批
2025年7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在山东烟台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端智库、科研院校、领军企业以及重大项目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之路,擘画海上风电的未来蓝图。会议期间,上海电力大学法学副教授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5月24日,由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和阳江市风能协会主办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在广东阳江开幕。大会以“完善海上风电生态,打造国际绿能之都”为主题,围绕海上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风电前沿技术与应用突破、绿能产业融合发展、智能运维与风险管理升级等核心议题,汇聚全球智慧,共享创新成果
2025年4月25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储能建设分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会长尹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服务宗旨、发展定位、工作方向和议事规则
秦海岩:贯彻落实“136号文件”,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件”),这是新形势下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
1月11日,2025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风电产业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800多人欢聚一堂,回顾过去一年的创新成果和高光时刻,畅谈中国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致敬那些为风电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发现美好,汇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一年一度的新春茶话会,已经成为
2025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京成功举行。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做了近100分钟的主题演讲,其中,就国内风电行业面临的“内卷式”竞争和风机价格问题再次发表了观点。*注:综合自专家现场发言和演讲材料,未经本人审核。从2019年抢装之后,风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设总裴善鹏撰写《夯实分布式光伏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一文,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以下为原文:夯实分布式光伏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系列解读文章裴善鹏(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设总)为
夯实分布式光伏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系列解读文章裴善鹏(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设总)为贯彻落实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分布式光伏持续快速发展,针对2013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分布式光伏行业遇到的市场环境、消纳环境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文件内容并不算多,总共八条,但文件却直击配售电改革最硬的难点。我们认为,它将大为改善配售电改革目前的焦灼状态,极大促进配售电新兴业态的发展。(来源:微信公众号“爱能界”作者:吴俊宏
12月4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发电企业参与新疆电力市场交易的温馨提示,对2025年优先发电电源参与新疆电力市场作出如下提示:(一)风电:国家示范、试验风电项目优先发电利用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二)太阳能发电:国家示范光热项目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特许权光伏项
日前,新疆发改委公布《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通知提出,风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248.82亿千瓦时。其中:国家示范、试验风电项目优先发电利用小时数(以下简称“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7.26亿千瓦时;其他风电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895小时
11月25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通知明确,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发电计划中,风电安排电量248.82亿千瓦时,太阳能安排电量181.85亿千瓦时。原文见下: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各地、州、市发展改革委,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计划电量738.52亿千瓦时,其中:居民、农业及公益性用户用电量453.50亿千瓦时;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和南疆四地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电量85.79亿千瓦时;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趸售电量157.50亿千瓦时
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6%。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将是未来电力系统新增电源装机的主力。然而,一边急需
编者按:“无现货、不市场,不市场、难风光”。当下,电力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能源入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发布以来,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目标,“有序推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新能源消纳(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作者:王睿佳)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6.0%。以风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