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电改:变型的计划不是市场

2016-06-02 08:2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冯永晟关键词:电力市场电量分配电力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计划电量制度下,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意义上的系统运营是分离的。电力市场化过程恰恰是将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与技术意义上的系统运营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一个近乎公理的结论是,没有电力系统运营的变革就没有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有放开计划电量的种种措施尚未触及市场化。

9号文进一步明确了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继续明晰市场化的改革路径却仍需深入研究和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目前远期电量的“市场化”分配成为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促进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和建立交易中心集中组织远期电量交易,逐步放开计划电量制。但这是不是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正确路径,背后是有争论的——这些措施建立的是一个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还是一种变型的计划电量制?

支持观点认为,改变目前电量分配由政府决定的局面而交由市场主体竞争决定,让买卖双方直接见面,采取多样的电量分配方式,形成竞争性的电量价格和交易量,就是市场化改革的起步。很遗憾,这种观点是对“电力竞争”和“电力商品属性”的误解。

先来澄清一个事实:基本的电力价格(甚至包括经济意义上的容量价格)表示为“$/MWh”的形式,并不代表这一价格需依靠自主电量匹配或“电量供求曲线”来发现。这是因为,电力是一种服务流,时时连续是电力服务的基本要求,电力价格必然包含时间维度;电量平衡是电力平衡的自然结果,并不能反映实现电力平衡的技术特性,反而会误导对市场效率的判断。比如,一天停一次电的地区跟一年停一次电的地区都实现电量平衡,单看电量,结论是两者一样好。这一谬误显而易见,因为“电量”本身既不反映发电商的成本特征,也不反映消费者的偏好关系,从而电量分配也不可能建立在电量的真实社会价值之上,短期如此,远期更是如此。而要让电量价格传递真实的经济信号,只有在电力平衡中引入市场因素,也就只有将资源配置与系统运营相融合。

在计划电量制度下,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意义上的系统运营是分离的。由于电力的复杂技术特性,政府部门依据技术指标来实现资源分配的交易成本过高,比如不可能为每台机组指定计划出力曲线,因此只能也只需将电量作为主要决策变量,而将系统运营权委托给电网企业。电力市场化过程恰恰是将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与技术意义上的系统运营不断融合的过程,要让系统运营所需的资源自主地按价格信号配置在一起,而不是听从各种指令(准确一点,是将必需的指令压缩到允许的范围内)。因此,一个近乎公理的结论是,电力系统运营方式的变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没有电力系统运营的变革就没有市场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有放开计划电量的种种措施尚未触及市场化,这集中表现为,错误地理解了“电力商品属性”。在传统的计划电量制下,政府和电网共同行使资源配置权力的对象是“电量”,它们确定一个远期年度电量作为系统运营机构的运行目标,系统运营机构通过指令直接调度系统内各类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来实现计划配置结果。正是受这种传统的资源配置对象的固化认识,以上观点自然而然地认为“电量”就是电力商品,市场化就是让市场主体自主地参与电量分配。于是,我们看到许多试点都在保持系统运营方式的前提下,寻找一种“电量供求曲线”,或者努力地促成电量配对。当然理论上,电量平衡的经济效率有可能等价于电力平衡,但这必须假设从容量到电量的映射是完全线性的,而这一极端假设恰恰是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所根本否定的。

原标题:电改:变型的计划不是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量分配查看更多>电力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