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权威】九江市十三五年规划:电力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0年达到1000亿元

2016-06-06 12: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产业能源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基础设施有了新改善。陆运方面,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56.8千米,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8.2%;绕城、永武、彭湖等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水平明显提升,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重达81.6%,高于“十一五”末20个百分点;长江二桥竣工通车,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实施,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水运方面,境内等级航道提升工程以及沿江四大板块公用码头等港口建设进展顺利,港口吞吐能力近8千万吨,是2010年的2倍多。能源方面,新建220千伏变电站5座,扩建220千伏变电站5座;国电九电四期第一台机组、大唐永修风电、彭泽泉山风电等一批能源电厂并网发电。水利方面,防洪保安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91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3条中小河流治理、76座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区域格局体现新优化。积极融入国家、江西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区域合作,初步形成省外、省内、市内三个层面的区域合作格局。省外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沿江开放开发,重点推进跨江联动发展,积极参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作和闽浙赣皖、湘赣区域经济协作。省内大力贯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昌九一体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战略部署,沿长江和沿昌九“T”字形城镇发展轴逐步形成,沿江、沿路、沿湖区域合作发展成效明显。共青先导区发展加快,共(青)德(安)永(修)相向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生态文明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不断提升,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COD、氨氮、SO2、NOX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区域协作机制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10天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正式启动,境内长江、修河监测断面水质达III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功能区保护有效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加强,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8个,湿地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达55.2%。生态城乡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武宁、共青城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修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验收。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一址多照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试点顺利开展。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抵押贷款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共青城在全国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财税、金融、“河长制”等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九江海关被纳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九江口岸扩大开放和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检港联网系统正式运行,商品检验检疫实现通报通放,城西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口岸和进出口粮食指定口岸资质,成功纳入国家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撤县设区、撤乡改镇工作进度加快,庐山和庐山西海旅游体制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突破1000亿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7635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1143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农合跨省跨市、先看病后付费等便民服务新模式。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在全市广泛推行。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救助、福利设施更加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社保参保人数大幅提高,新农保试点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效推开,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进展顺利,建成各类保障房33.2万套,新改建农村危旧房5.6万户。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教育投入296.8亿元,新改扩建校舍总面积189万平方米,补充教师7737名。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科技中专和双峰小学新校区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开,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平安九江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减少贫困人口21.3万人,安置搬迁移民8.4万人,修水、武宁整体扶贫搬迁模式在全国推广。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

表1 九江市“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苏和变革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攻坚期,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一节 发展机遇不可错失

——科技和产业变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页岩气革命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带来 3D打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突破式发展,产业新布局和分工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我市可充分利用谋划建设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契机,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市场潜能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沿江深度开放开发。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行政区经济”模式将逐步打破,全国统一市场化将带来整个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构。随着生态文明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昌九一体化、沿江开发开放、共青先导区等战略的推进,我市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改革先行先试区”,可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打破行政区划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制约,打造赣鄂皖协作区中心城市,推动沿江协作再上新台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产业查看更多>能源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