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变电工程企业正文

一家企业的命运!电网的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2016-06-08 08:50来源:亮报作者:许争 王娟 刘早关键词:特高压能源互联网电气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家企业的命运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国家电网的科技创新之路,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动力和活力,更影响了其他相关企业。

企业创新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西开电气承担了荆门变电站H-GIF(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研发和供货任务。

当时,西开电气曾希望与ABB合作研发。但是当时ABB认为项目的技术难度很高,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款产品,上亿元的研发投入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风险太大。于是,西开电气决定立足自有技术储备,自主研制6300安,63千安大容量特高压开关设备。从2008年到2009年,西开电气用了一年时间就生产出了样机,并在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的见证下完成了全部型式试验。这时候,ABB也开始意识到我们对这个产品研发的决心和未来的市场前景,并希望在这个项目上和我们一起研发,不过到这个时候,合作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西开电气对6300安,63千安大容量GIS设备的成功研发,也带动了中国电气设备行业其他企业,可以说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折点,我国的开关设备从此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猛说。

特高压工程直接带动了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逐步提高,占领了世界特高压技术的制高点。特变电工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2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带队去日本考察,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作为设备企业代表一同参加。张新回忆,参观东京电力及新榛名特高压设备实证实验场时,日本方面只允许国家电网和一些非企业人士参观,不允许他进入。“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当时就提出抗议,说我们企业是作为专家评审来的,如果不让进去,那么此次参观计划就取消。”张新说,我到现在还非常感动,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特高压海外考察,遇到国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封锁的时候,国家电网公司挺身而出,更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

“因为特高压工程项目,特变电工提升了装备制造能力,并参与了菲律宾、印尼、埃塞俄比亚等海外电网电源建设项目。‘走出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心胸,也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伴随大企业‘借船出海’是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保障。”张新说。

特高压,以其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性,能够将电能送到千里之外,因此也被称为电力高速路,这条高速路上也搭载着企业的命脉。

回忆起5年前夏天的那次“限电”经历,苏州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清岛至今心有余悸,作为企业负责人,当年他亲眼见证了不少企业因为电力不足而导致生产受限。“有的企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施清岛说。

那时,施清岛眼睁睁地看着设备开不了机,只能干着急。“我清楚记得那是2011年7月,先是‘做五休二’,后来变成了‘做四休三’,接二连三接到通知……我们的订单根本没办法按时完成。”原本蒸蒸日上的企业,差点因为订单不能按时完成而造成毁约,一旦毁约,施清岛还将面临巨额赔偿。所幸,到了9月中下旬,限电次数减少,施清岛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前几年,一到夏天,我们就为能不能开足马力生产发愁。现在好了,有了特高压,用电不发愁,所有的生产线可以开足马力生产,我要给特高压点个赞。”施清岛说。

电网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命运,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自信和勇气。

原标题:国家电网:科技引领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气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