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颠覆丨“十三五”煤电零增长也能满足中国未来电力需求!

2016-07-04 16:17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傅莎 邹骥关键词:煤电行业火电机组超超临界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电是中国电力供应体系的主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达8.4亿千瓦),占总发电量的75%。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和电力需求已迈入低速增长阶段,火电利用小时屡创新低,且面临严重的“弃光、弃水、弃风”问题。燃煤电厂平均利用率已从2011年的60%,下降到2015年的49.4%和2016年一季度的48%。与此同时,由于全社会对环境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日益增加,以绿色低碳转型为特点的能源革命战略方向也进一步明确。

在此背景下,受项目核准权下放和煤炭价格下跌引致的煤电超额利润增加等因素影响,2015年以来煤电投资逆势增长。围绕进入“十三五”时期是否还要继续增加在煤电领域投资这一重大决策问题,引发了巨大争议。2015年新增火电机组64吉瓦,2016年第一季度煤电新增装机13.63吉瓦,创近年同期新高。

为控制煤电冒进发展,今年4月以来,发改委和能源局已接连下发三份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暨发布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

那么,中国未来对煤电的需求究竟如何?未来5到15年中国煤电和整个电力行业的合理发展策略是什么?本文就上述问题开展初步分析。

构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情景将遵循如下主体思路:

一是确保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的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

二是充分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局地环境污染的需求约束。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去年底达成的《巴黎协定》均对能源和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满足新增电力需求,避免在煤电行业形成新的锁定效应和产能过剩。 

煤电行业发展现状

如上所述,目前中国电力行业总装机已经超过1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超过10亿千瓦(约8.4亿千瓦为煤电),分别占总装机的2/3和总发电量的3/4,在中国电力系统中占绝对支配地位。随着“上大压小”等政策的实施和节能技改的推进,2005年以来,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机组得到快速发展,火电供电煤耗快速下降。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12.9%上升到2014年的41.6%,供电煤耗从2005年的370 gce/kWh下降到2015年的315gce/kWh。

火电机组技术性能分布

随着火电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进,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可以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但如不结合碳捕获封存技术,仍然很难解决碳排放问题,且易导致巨额锁定效应。此外,中国仍有超过20%的火电机组是30千瓦以下的,其供电煤耗相比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普遍要高40-80gce/kWh,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

未来中国电力需求形势分析

从人均用电量看,中国2015年人均用电量刚刚超过4000千瓦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峰值看,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均用电峰值超过10000千瓦时/人的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在2005和2007年达到人均用电峰值,分别为13705千瓦时/人和17631千瓦时/人;

另一类是人均用电峰值介于6000-8500千瓦时/人的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其中日本和OECD平均的用电峰值在8400千瓦时/人左右,而最低的英国仅为6271千瓦时/人。

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后发优势,中国人均用电峰值应不高于欧、日平均水平。但受经济形势不确定和电气化率提高的趋势影响,也受到中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影响(如是否依然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耗电的重化工业产品出口),中国人均用电峰值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原标题:颠覆丨“十三五”煤电零增长也能满足中国未来电力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行业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超超临界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