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邢台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热电联产项目 推进43个工程项目包建设(全文)

2016-07-05 08:1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程项目包22 科技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北京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产业集散交易园项目,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邢台美神宠物食品有限公司美神宠物饲料研发中心及附属项目,邢台河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科技(邢台)孵化基地,金瑞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金瑞泰大厦,启顺天然气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大厦项目。

(六)会展业

围绕我市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和举办产业展会、科技展会、销售展会、品牌展会,鼓励引导企业和特色产业走出去参加大型产业会展。扶持太行山文化节、清河羊绒节、巨鹿红杏商务节和金银花节、平乡自行车国际会展、中国国际轴承节、中国(沙河)玻璃工业展览等品牌展会,塑造邢台会展品牌。重点培育邢东新区商务会展业。加快培育专业会展公司,逐步形成上联全国会展行业组织、横联国内办展企业和机构,下联参展企业和人员的三级会展网络体系。到2020年,培育3-5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

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以旅游业、商贸业、社区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旅游业

积极融入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强力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塑造“休闲度假之旅、健康养生之城”旅游品牌,打造京津“后花园”。重点打造“一城两翼”,突出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建设。着力抓好“一个中心,五大集群”建设,集中打造邢台城区和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岐山湖旅游度假区。逐步形成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温泉养老)、古村古镇、红色旅游、经济沟旅游、现代农业旅游为主体的多样化旅游业态。以邢台大峡谷景区和岐山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建设旅游龙头项目,夯实景区基础配套。谋划推进太行山高速沿线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将生态农业、古村古镇、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抓好前南峪、英谈、王硇、樊下曹、神头村、驾游村、尹才庄、岳庄、花园等9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大力推进旅游+互联网,拓宽旅游市场开拓渠道。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

专栏7 旅游业发展重点

“一城两翼”。一城:邢台中心城区;两翼:西部百里太行休闲旅游产业带、东部平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带。

“一个中心,五大集群”。一个中心:邢台市区游客集散中心;五大集群:大峡谷、云梦山、红石沟、岐山湖、扁鹊庙。

工程项目包23 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

邢台大峡谷5A旅游区,天河山景区,前南峪度假村,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天平架、王硇乡村生态旅游区,秦王湖(五指山—北武当山—桃花源)景区,利多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区,岐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天台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福寿山、大鹊山旅游区,万亩山楂观光园,清河羊绒制品城购物旅游景区,南湖温泉度假村,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邢白瓷文化产业园,华阳湖生态农业生态园,大元文化旅游综合体,邢台周公山文化景区项目,邢台紫金山景区,襄湖岛湿地公园,龙泉湖休闲度假区,仙界山旅游区,龙华山休闲旅游区,宜采园生态旅游园区,赵孤庄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邢国公园项目,绿野仙踪薰衣草庄园项目,邢台襄湖岛开发有限公司襄湖岛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云梦山景区,雷音谷旅游度假区,凤凰崖景区,不老青山景区,马岭关景区,沙河市朱庄水库温泉理疗生态园。

(二)商贸业

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新型业态模式,以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为方向,以业态创新为支撑,加快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做大一批商贸龙头企业。以桥东、桥西区为主,打造“游购娱文”复合型城市商业区。整合提升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专业市场,培育商贸服务业竞争新优势。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有序推进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建设,优化大型交易市场布局,集中力量在商品生产地或集散地扶持发展一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综合性流通中心。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建设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三)社区服务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兴办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改善社区服务环境,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各类需求,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综合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连锁网点建设和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和病患服务,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积极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逐步建立比较健全、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

(四)养老业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支持养老产品开发,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集休闲养生、旅游观光、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基地和产业群。统筹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机构奖补机制,探索建立老人户籍所在地政府向其实际居住地养老机构发放床位运营补贴、给付救助资金机制。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90%以上乡(镇)。

工程项目包24 养老业重点建设项目

依托邢台市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和邢台市医专凰寺老年养老护中心两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重点打造省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邢台市太行医养中心项目,邢台市前南峪老年养护中心项目,邢台市桥西养护院项目,巨鹿县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护理楼,清河县“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威县“老年养护中心”项目,邢台经济开发区与北京人民解放军301、天津武警总医院合作医养综合体项目,开发区老年养护院,荣誉军人休养院项目,任县邢东健康养老示范基地项目。

第九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以高端、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粮食、棉花传统基础产业,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传统基础产业

(一)粮食生产

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主攻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打造高产优质小麦、玉米产业板块。围绕节水高效,发展优质杂粮产业,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13个县(市),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百亩、千亩、万亩示范区,重点建设山前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黑龙港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效节水型粮食生产。依托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粮食深加工产品,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左右。

(二)棉花生产

进一步优化棉花产业区域布局,除威县、南宫为中心的冀南优质棉花基地保持适当的棉花生产规模外,202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到70万亩左右。通过发展棉纺织业,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棉花产业集群。调整棉花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棉花种植。突出提高棉花质量,研究推广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适用农机,提高植棉效益。

二、壮大三大主导产业

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到2020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畜牧业

紧紧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五化要求,打造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做强邢台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壮大以隆尧、内丘等为重点县域的优质生猪养殖加工基地;打造黑龙港流域的奶牛集中养殖区;发展沙河、南和等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重点在威县、巨鹿等肉禽新兴养殖区发展肉鸡、肉鸭养殖;在沙河、邢台县、威县、临西等建立肉牛、肉羊保护区、核心区。推动畜牧业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提高现代畜牧业附加值和效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畜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以上。

(二)蔬菜种植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三品一标”,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精品特蔬菜、加工出口蔬菜,着力构建现代蔬菜种植、加工与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改造提升蔬菜标准园,抓好南和、威县、宁晋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蔬菜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0%,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三)林果业

重点建设太行山深山区优质苹果和板栗产业带、浅山丘陵区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带、优质梨产业区和红枣优势产业区,构建形成以“三带两区”为布局,苹果、板栗、核桃、梨四大果品为主导,葡萄、大枣、酸枣、山楂为特色的现代果品产业体系。建立现代化果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富岗苹果等为主的本地加工企业,引进汇源等国内知名企业,加强以干果袋装为主的精深加工,拓展和延伸果品加工产业链条。整合资源,集中创建3-5个具有邢台特色的果品产业品牌。完善现代化果品流通经营体系,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流通经营体系。到2020年,果树面积达到318万亩,产量达到182万吨,其中八大果品基地总规模达到302.9万亩,林果总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1%以上。

三、培育特色产业

以建设金银花、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中药材行业。以突出地方特色为重点,加快培育药食兼用和观赏类花卉品种。以邢台县万亩玫瑰、菊花示范园为基地,发展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建成特色花卉产业园。以柏乡汉牡丹示范园为依托,建成河北省首家以花卉为主体文化的休闲旅游胜地。力争在开发区建立一个高档花卉兰花产业园和鲜切花产业园。

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科学合理利用耕地,促进种地养地结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结合结构节水和农艺、生物、设施、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到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多元化、产业化利用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基本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建设禽畜粪污处理设施,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61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任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为样板,用产业化理念精心打造19个部、省、市级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60亿元以上,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1000亿元。

(一)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不同区域资源的组合特点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构建“一山、一洞、三河、六湖”(一山指太行山;一洞指崆山白云洞;三河指七里河、白马河、南水北调渠;六湖指秦王湖、岐山湖、映雪湖、野沟门水库、八一水库、马河水库)休闲农业新格局。依托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特色种养产业等,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构建以邢台南太行生态休闲农业带、环邢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带为主体的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到2020年,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5个;国家级的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15家,省级的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20家,总共为35家;农家乐达到500家。

(二)做强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聚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构建产业集团与产业联盟。强化品牌塑造,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创建。积极引导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首农集团对接,加快发展直营店、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改善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把邢台市打造成全国的粮油深加工基地、果蔬深加工与物流基地、畜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物流平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推动全市农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发展。立足各地产业优势,每县都要形成1+N个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各种不同类型、规模不等的科技示范园、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威县社会化服务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任县全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区、沙河市农业新业态型红石沟生态农场、临城县产业集聚型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宁晋县产业链延伸型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支持临西光明产业园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支持襄湖岛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都市农业示范项目。

(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推行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形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集聚科技、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把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有机结合,引导农民通过联合、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提升农业增值空间。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以上。

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良种良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治、设施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艺设备等开展研发创新。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农业院校的合作,将南和“农业嘉年华”打造为华北顶级的农业经济综合体示范工程。围绕邢台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模式和手段,优化农技推广成效。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创新机制、规范实施和有效管理,加快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水源涵养保护能力和水资源战略储备显著提高;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形成以市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县级检测站为骨干,以产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点为辅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创建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15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完善检疫监管机制,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专栏8 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一环、两带、三板块、多园:环市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圈;太行高速休闲观光农业带,黄河故道生态农业产业带;西部沟域经济板块,中部山前平原农牧复合板块,东部黑龙港区农牧林复合板块;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众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园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