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西省关于《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的通知》印发(全文)

2016-07-07 15:4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战略重点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我省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形成制造业创新中心;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创新设计技术联盟、产学研创新联盟等;依托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产学研用合作,建设重点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工程化、产业化中试基地;加快实施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强化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升完善技术成果信息发布、共享、对接和交易服务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制造业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平台基础和人才专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强化知识产权应用。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转移交易体系;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推动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

培育众创空间。支持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载体发展;支持对旧厂房、宿舍楼、SOHO空间等改造,建设集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于一体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开展大企业带小企业、产业基金+专业平台、交流社区+开放性办公等模式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发展块状经济。结合大运公路两翼产业带、108经济走廊、大太原都市圈等,实施重点带动;对产业集聚区组团与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进行捆绑、联动开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集研发、设计、生产、装配于一楼的“楼宇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开发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促进“六大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步建立开发区与所在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规范管理职能。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承载能力。鼓励开发区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省级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工业园区产值等信息统计管理制度;研究提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省级加强对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论证和指导,明确省、市、县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办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完善管理机制,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省、市、县分级考核和“优进劣退”机制;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开发模式。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发展。深化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集成应用,提高企业在工艺流程改造、在线检测、质量性能提升、营销服务等领域的系统化整合能力,实现智能管控和全流程监控;推动大中型企业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研究智能工厂(车间)建设标准、试点,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车间)。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案,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计算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工业大数据开放平台,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制造和精准营销,创新云制造等生产和经营模式。

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局域网、光纤网等建设,做好互联网+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工业云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的开放共享;加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综合化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提升传统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源省内转化率,加快冶金、焦炭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延长发展煤-电-铝、煤-焦-化、煤-气-化、煤-电-材等循环链条,建立全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先进高载能企业引进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发展精深加工。

引导加快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摆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研究出台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意见;建设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监测系统,做好企业技术改造动态监测;明确省级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研究制定省级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项目导向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组织实施一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项目;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工业强基推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完善政策措施,开展示范应用工作,逐步探索形成推动工业强基的新模式。

促进企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集约化经营;鼓励中小企业实施模式创新,发展专业化制造业;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提高协作配套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