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咸阳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火电等电源项目 建设彬长“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全文)

2016-07-15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3-2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东庄水库:总库容32.9亿立方米,建成后平均年增加城镇和农业灌溉用水5.3亿立方米,发电3亿度,总投资127亿元。

引汉济渭二期咸阳输水工程:修建输水干线一条,线路长103.6km,钢筋混凝土箱涵36.9km,输水支线5条,线路总长21.13km,总投资60亿元。

亭口水库:由枢纽工程、反调节蓄水工程、彬长矿区输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年平均供水量7141万立方米,发电618万度,总投资36.19亿元。2020年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红岩河水库:总库容8515万立方米,建成后平均年供水量2220万立方米,总投资11.63亿元。2020年前建成供水。

张家山泉群供水工程:解决泾阳、三原两县6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加快泾河新城发展提供水源支持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工程估算总投资6.33亿元,“十三五”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双照水库:总库容380.8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宝鸡峡灌区塬下灌区咸三支渠附近3.0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及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生态用水,总投资3.98亿元。

羊毛湾引水工程:由羊毛湾水库坝后总干渠上设闸取水,以压力管道输水至县城新建水厂,解决乾县县城及周边镇(社区)的缺水问题,输水工程规模为4.33万t/d,总投资2.5亿元。

柏岭寺水库:总库容989万立方米,建成后年供水量1458万立方米,总投资2.3亿元。

第三节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中心城市道路工程。继续实施主城区三年工作计划和“6+3”工程,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加大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咸兴区域、主城扩展区和咸阳高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城市功能向外延伸辐射,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继续实施主城区三年提升工作计划,为省十六运举办营造良好环境。新建城西快速干道高架桥(西宝高速咸阳西出口至大西安功能区)、秦皇路快速干道高架桥(西宝高速咸阳出口至福银高速马庄出口)、东风路快速干道高架桥(沿东风路、迎宾大道至费家转盘)、纺织路快速干道高架桥(城西快速干道至朝阳四路高架桥)等4座高架桥。新建渭河新通道等12座桥梁、隧道,建设文兴路、城西快速干道、吴家堡大十字立体交通工程,改建城区44条道路。到2020年,基本形成“八横八纵”(“八横”为:北塬一路、文兴路、文林路、咸兴大道-人民路-兰池大道、渭阳路、西咸大道、西宝老线、统一大道;“八纵”为:秦汉大道、上林路、东风路-迎宾大道、秦皇路、咸通路、彩虹二路、咸平路、汉武大道)的城市道路骨架,加快构建上下衔接、干道相通、支路相连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心城区继续实施“三万工程”,全面建成咸阳湖二期,实施城西快速干道绿化、咸阳植物园、两寺渡公园等20个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600亩。统筹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内雨污排水管网等级,新建文兴东路、咸北大道、秦皇北路等综合管廊18公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县城雨污分流工程,新建雨水、污水管道671公里。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停车场,新建统一广场等30个停车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全面建成咸阳湖二期工程,配套完善体育设施,增强城市休闲功能,打造全民健身长廊。

全面提升城市容貌。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增强城市管理的整体协同性。全面提升主城区34条重要线路和36处重点区域的市容市貌,重点实施违章违法建筑拆除、城市重点区域环境优化、沿街建筑立面提升、夜景亮化、市政设施改造、归并架空线缆及架空线缆入地等工程。继续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社区环境提质、背街小巷整治、危旧房改造等工作。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启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专栏3-3 市政设施项目

纺织路快速干道高架桥。投资36亿元,咸平路至朝阳四路建设连续高架桥,全长约12公里,宽约25.5米。

城西快速干道高架桥。投资33亿元,西宝高速咸阳西出口至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建设连续高架桥,全长约11公里,宽约25.5米。

陈杨寨快速干道高架桥。投资28亿元,西宝高速陈杨寨出口至福银高速马庄出口,建设连续高架桥,全长约16公里,宽约25.5米。

秦汉新城正阳污水处理厂。投资17亿元,建设组合池、综合楼等污水处理设施及构筑物,配套建设污水管网516.37公里。

秦皇北路改建工程(吴家堡转盘-北上召)。投资11.8亿元,吴家堡转盘-北上召,全长3400米,吴家堡转盘-高干渠,长度约2100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00米;高干渠-北上召,长度约1300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30米。

沣西新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建设新城道路。

高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建设新城道路。

彩虹二路上跨陇海铁路、西宝高铁桥梁。投资7.7亿元,宝泉路-珠泉路,长度约1450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50米,建设跨陇海铁路、西宝高铁桥梁,桥梁采取转体施工。

文兴路东段综合改造项目。投资7.1亿元,建设312国道-迎宾大道,长4340米,红线宽100米。

文汇路综合改造项目。投资3.07亿元,联盟一路-新兴路,全长约750米(含雨污水分流、强弱电入地)。

第四节 完善能源设施建设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按照“网架优先、市场导向、适度超前、资源优化”的原则,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坚强智能电网。积极推进“西电东送”、促进彬长煤电开发建设,新建彬长-徐州、彬长-乾县等输电工程。加强33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新建330千伏沣西变、秦汉变、武镇变等工程。做强110千伏高压配电网,实施郭村、沈家、双照等20座110千伏变电站的新建和改造工程。做优城市配电网,建设“多电源、多回路、多分段、强联络”的城市配电网络,提升城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做实农村配电网,加快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保障重点集镇、新型社区、农业生产设施的用电需求。

推进“气化咸阳”工程。全面建成北部五县天然气长输管线、城区天然气输配三期工程、县域输气管线工程,完善重点示范镇、市级示范镇规划区内天然气管网及附属设施,加强燃气设施、运输安全管理。到2020年,咸阳中心城区气化率达98%,县城气化率达80%,重点镇气化率达70%。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多途径供热、社会化参与,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加大供热管网改造,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加快建设咸阳国电西郊2×350MW热电联产项目,到2020年,咸阳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

第五节 加快推进信息设施建设

加快“智慧咸阳”建设。以城市信息化为核心,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信息服务均等普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筑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相互融合的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建设快递产业园区。加快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府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全面建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一网通。重点实施信息融合示范工程、智慧医疗工程,建成咸阳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中心。到2020年,市民卡基本实现在卫生、教育、交通等业务领域中的一卡多用。

第十章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

第一节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强空间发展引导和管控,引导重点开发区域集约集聚高效开发,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效益;强化农产品主产区耕地保护,稳定农产品生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加强对禁止开发区的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保障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各县市区要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实施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实行分类管理,推行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形成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农产品主产区的财政转移力度,实行生态保护和农产品生产优先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制定限制开发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鼓励限制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发展“飞地经济”,引导产业向重点开发区转移。

专栏3-4 主体功能区划分

重点开发区。包括两个板块,即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泾阳县(泾干、高庄、崇文、永乐、太平、云阳、三渠等7镇)、武功县(普集镇、小村镇、大庄镇)等五县国际化大都市组团板块和彬长旬(马栏镇除外)高端能源化工板块,总面积4174.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9%。扣除基本农田后面积2978.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2%。重点发展先进制造、高端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包括两个板块,即武功(游凤镇、苏坊镇、武功镇、贞元镇、长宁镇等5镇)、泾阳(桥底、王桥、口镇、中张、兴隆、安吴等6镇)、三原、乾县四县的渭河平原小麦主产区板块和永寿、淳化两县的渭北西部农牧区板块,总面积5229.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3%。重点打造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苹果和鲜杂果生产基地、优质奶畜产品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旬邑县马栏镇,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8%。加强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全国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点状分布于全市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自然遗产、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等,共44处,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主要以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珍惜动植物基因资源、城乡居民集中饮用水源为主,维护生态平衡。

点状开发的城镇。在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内选取部分县城关镇、重点镇的镇区,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实施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包括:三原县城关镇、西阳镇、陵前镇,乾县城关镇、临平镇、阳洪镇、灵源镇,礼泉县城关镇、西张堡镇、烟霞镇,永寿县监军镇、店头镇、常宁镇,淳化县城关镇、官庄镇、润镇等15个城镇。

第二节 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新格局

遵循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努力构筑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区域间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结合现实基础和发展态势,加快构建“南部创新发展、中部特色发展、北部突破发展”产业发展新格局。南部包括主城区、兴平、武功、泾阳、三原等区域,要发挥紧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电子、医药、纺织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发展层次,实现创新发展。中部乾县、礼泉、永寿、淳化区域,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有机食品等产业发展,围绕生态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咸阳重要支撑区,实现特色发展。北部彬长旬区域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推进原煤开采向发电、化工产品、新型建材等综合利用转变,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要加大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培育引进力度,壮大民营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第三节 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围绕县域经济进位目标,明晰县域主导产业,完善县域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产业错位发展、聚集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爬坡过坎、追赶超越。到2020年,全市县域经济实力全面提升,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各县市基本形成1-2个特色发展产业,产业集群逐步建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各县市争先进位综合目标全部进入全省中等靠前位次,彬县、兴平市确保10强县位次并实现进位,三原县、泾阳县力争进入全省10强。

表3 咸阳县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