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贵州德江县十三五规划:加强遵义-凤冈-德江等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 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文)

2016-08-03 12:0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天然气输气管道德江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夯实产业平台,促进集聚发展

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城北产业园、煎茶农特产品加工园和共和黄金水道物流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煎茶国家级工业园区,夯实工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城北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燃气、环境保护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园区与城市、高速公路匝道、铁路货场、乌江共和港口及机场等重点区域外部道路的互联互通,形成内外一体、通畅便捷的路网格局,完善园区要素保障,努力营造一个基础完备、服务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为企业入驻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煎茶农特产品加工园及共和黄金水道物流园。深化园区规划研究,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大力实施煎茶、共和同城化发展,加快县城—煎茶—共和的城际快车道建设;推进镇园一体化发展,加快煎茶、共和两个乡镇(园区)主干道建设,着力推进加工区与产业基地之间的道路建设,着力推进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管理,充分吸引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进驻园区建设发展。

第二节 突出重点产业,强化县域支柱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德江—印江—思南产城融合示范区、德江与周边区县工业组团发展,重点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扶持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绿色营养健康食品加工。充分利用德江的优质天麻资源,扩大天麻种植基地,做大做强天麻产业,开发天麻系列产品,做好天麻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依托优质辣椒资源,着力发展辣椒精深加工,开发风味油辣椒、发酵辣椒、辣椒粉、辣椒丝等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开发多品种、多口味、多用途新的系列产品,发展辣椒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辣椒产业打造成德江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品牌。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无公害绿茶、名优茶、有机茶、特种茶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白茶、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开发茶饮料、速溶茶、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德江茶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茶叶品牌。利用本地畜禽资源,科学开发牛肉干、腊肉、卤肉、皮蛋、咸蛋、卤蛋等绿色食品、旅游食品、休闲食品及儿童食品,精心研发绿色风味食品。依托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果蔬饮料、果蔬粉、脱水蔬菜、冻干蔬菜、速冻蔬菜及食用菌制品等果蔬系列加工产品,对接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引领大众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充分发掘粮油生产的传统优势和潜力,发展粮油深加工业,重点发展小包装大米、茶籽油、菜籽油、风味米、营养米、大米淀粉、精制大米、米胚油等粮油加工系列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适应消费者需求、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品种、新业态,开发引领市场消费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德江的粮油加工产业。

矿产与能源产业。依托德江丰富的矿产、水能等资源,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及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长丰、沙溪两个乡的铝土矿资源勘查,为将来发展铝产品系列加工打下原料基础。积极勘探开发页岩气为重点的能源,加强遵义-凤冈-德江等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推进页岩气开采,重点发展页岩气加工输送。加大地热勘探力度和浅层地温开发,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动垃圾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发展,建设秸秆气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抓紧做好核电站前期选址、水文、地质、地形等前期工作,力争核电站项目落户德江。

特色建材产业。对传统特色建材产业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着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进一步发展轻质板材、复合板材、高质量板材等建筑和装饰材料。按照资源节约利用、循环低碳生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注重研发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不断壮大德江县墙体材料的规模和实力,提升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依托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发掘县内丰富的石材资源,集聚周边区域的优质石材资源,着力打造区域性石材集散地和黔东北石材中心,大力发展装饰石材和建筑石材产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建筑石材新产品、新业态,站在市场前沿,引领消费时尚,努力实现建筑石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石材、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磨料磨具、刀头刀具、石头工艺等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壮大。

第三节 积极引进扶持,培育新兴产业

着眼于德江的战略定位,依托逐渐改善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引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围绕高速公路、铁路培育相关产业

“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将进一步支持德江推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高五铁一机场一港口”将陆续开工并建成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重点着眼于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与保养,着力发展高速公路照明、机电、信号、耗材、装潢等配套产业,注重延伸产业链,推进形成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铁道维修配件、铁路照明、铁路耗材、机电设备维护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弄清铁路建成后运行发展的需要,及时扶持发展其它配套产业,为铁路的安全运营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务。

二、围绕航运和航空发展配套产业

依托航道、港口、机场,大力发展与航运和航空有关的配套产业。利用乌江通航和共和港口建成使用,积极引进和发展港口机械制造、船舶制造和维修、航道设备制造、重点设备配件生产等产业,并延伸产业链,加强与思南联动,把德江的航运制造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着眼于黔北机场建设,超前谋划、精心布局,积极发展航空运行的配套产业和关联性产业。一是机场照明耗材及相关设备生产,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研发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好、业主欢迎的产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航空食品和用品生产,针对航空食品和用品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攻关或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开发出具有一流水准和德江风味特色的航空食品和用品,努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三是航空运行其它零配件生产,针对航运的特殊需求,研究开发多种零配件产品,注重产品的系列配套,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全力保障航空运行的安全舒适。

三、依托周边经济核心区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依托周边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发展飞机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电力装备及电子产品、特色装备及零部件、基础部件等系列产品,为周边经济极核区的主导产业进行配套;着眼德江未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机遇,着力发展家具类、水暖类、厨卫类、门窗类制造业,以及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部件、农机、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为把德江建成黔东北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商品;利用德江的区域优势,积极为贵阳、遵义和安顺的军工产业提供配套产品。

专栏6: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

城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燃气、环境保护等设施,园区与城市、高速公路匝道、铁路货场、乌江共和港口及机场等重点区域外部道路的互联互通。

煎茶农特产品加工园及共和黄金水道物流园。县城—煎茶—共和的城际快车道,镇园一体化工程,煎茶、共和两个乡镇(园区)主干道,加工区与产业基地之间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

绿色食品加工。天麻精深加工、辣椒精深加工,无公害绿茶、名优茶、有机茶、特种茶种植基地建设,白茶、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茶饮料、速溶茶、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牛肉干、腊肉、卤肉、皮蛋、咸蛋、卤蛋等绿色食品、旅游食品、休闲食品及儿童食品,果蔬饮料、果蔬粉、脱水蔬菜、冻干蔬菜、速冻蔬菜及食用菌制品等果蔬系列加工产品,小包装大米、茶籽油、菜籽油、风味米、营养米、大米淀粉、精制大米、米胚油等粮油加工系列产品。

能源产业。煤炭矿井、水电建设、天然气勘探开发、页岩气勘探开发、遵义-凤冈-德江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德江乌江共和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项目,秸秆气化工程,农村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特色建材产业。新型墙体材料,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轻质板材、复合板材、高质量板材等建筑和装饰材,黔东北石材中心,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磨料磨具、刀头刀具、石头工艺等配套产业。

交通配套产业。高速公路照明、机电、信号、耗材、装潢等配套产业,铁道维修配件、铁路照明、铁路耗材、机电设备维护等相关产业;港口机械制造、船舶制造和维修、航道设备制造、重点设备配件生产等产业。

航空配套产业。机场照明耗材及相关设备项目,航空食品和用品项目,航空设备零配件。

周边经济核心区相关配套产业。飞机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电力装备及电子产品、特色装备及零部件、基础部件等系列产品,家具类、水暖类、厨卫类、门窗类产品,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部件、农机、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产品,军工产业相关配套产品。

第七章  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紧紧围绕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撤县设市。按照“规划引领、新区先行、旧城提升,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城镇集聚与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山区民族特色城镇化体系。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节 合理划定城镇化空间范围

全县城镇化发展,按照远期规划100平方公里100万人,中期50平方公里50万人,近期30平方公里30万人要求。城镇化发展区主要包含县城区、煎茶、合兴、共和新型城镇建设区和堰塘高家湾、合兴合朋、泉口天池、高山方家、复兴喻家桥、枫香溪寨上、荆角岩底、煎茶龙盘8个新农村社区。突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围绕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四位一体”大生态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推进老城区、城南新区、城北新区、龙泉片区和钱家片区建设,实现德江、煎茶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德(江)煎(茶)城际快车道沿线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以及县城至机场的快速通道,重点建设煎茶省级示范小城镇、国家级工业园区、共和黄金水道物流园,加快推进煎茶、合兴、共和与县城同城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围绕“大美德江˙美丽乡村”突出山地和地方文化特色,以高速公路、港口、乌江沿线和快速通道为主线,重点推进堰塘高家湾、合兴合朋2个市级示范点和泉口天池、高山方家、复兴喻家桥、枫香溪寨上、荆角岩底、煎茶龙盘6个县级示范点建设,示范带动20个乡级示范点。

第二节 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根据发展需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推进形成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区域中心城镇建设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格局。

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一城两带四区”的总体布局推进全县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一城”即德江县城。“两带”即陆路交通沿线城镇发展带和乌江沿岸城镇发展带。陆路交通沿线城镇发展带是以过境德江县的“三高五铁”及国省道干线公路等陆路交通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打造沿线城镇发展带;乌江沿岸城镇发展带是依托乌江流域德江段,整合周边资源,形成沿岸城镇发展带。“四区”分别是:由县城区、龙泉区和新场高新区等组成的中心城区;由煎茶、合兴、沙溪、楠杆、平原和复兴等乡镇组成的西南部城镇发展区;由长丰、稳坪、高山和泉口等乡镇组成的北部城镇发展区;由共和、潮砥、长堡和枫香溪等乡镇组成的东南部城镇发展区。

完善城镇结构与功能,推进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边贸特色小城镇—集镇四级城镇结构。县城中心城区由老城区、龙泉区和新场高新区构成,推进煎茶、合兴、共和同城化发展,中心镇包括平原、高山、长堡三个镇,边贸特色小城镇包括枫香溪、楠杆、复兴、泉口四个镇,其余乡镇为集镇。

县城中心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合兴是西南部中心,依托杭瑞、德沿两条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和扶阳古城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畜牧、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为主的农贸、交通及旅游型城镇,打造西南部物资集散中心。平原是西南部重要的中心城镇,依托丰富的矿产和畜牧资源、茶叶等经济作物,形成发展以采矿、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物流为主的工贸、农贸和商贸型城镇。高山镇是北部中心,依托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和天麻、烤烟等经济作物,形成发展以中药材生产、采矿、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商贸、工贸和旅游型城镇,打造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长堡镇是打造乌江经济走廊中心的核心区,依托乌江流域和共和港等交通优势,以及旅游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物流、旅游和交通运输业,打造乌江经济走廊中心。

第三节 拓展城镇空间,推进产城一体化

围绕“交通便捷、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新型城市建设理念,以“大交通、大流通、大循环、大发展”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进一步推进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天然气输气管道查看更多>德江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