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提到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电池技术不成熟”,而究竟怎么不成熟、为何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应当如何应对并不清楚。近几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城市化应用加快,市场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作为新兴产业,电动汽车的发展还需要多方呵护,保证其不出现太多问题,尤其是不能集中出现安全事件,否则产业发展就容易进入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于8月21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夏季论坛,聚集政产学研经各界共同探讨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
在此之前,百人会召开了电动汽车安全报告媒体交流会,中国电动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亲自出席并详细介绍了影响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三大方面,“电动汽车安全性涉及三个行业,一个是电池行业,这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电动汽车安全领域。一个是充电行业,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有待进一步规范;还有一个是整车行业,总体来看乘用车行业在安全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欧阳明高首先对电动汽车安全性涉及的三个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由现场记者进行问答。
首先,电动汽车安全的核心是电池安全。引发电池安全问题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过热,电池跟发动机等其它部件不同,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电池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温度高了低了都会影响其正常工作。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到某一个温度,电池就会开始产生副反应,副反应会连锁形成电池放热程度越来越高,到了一定程度,会使内部短路、隔膜崩溃、电解液燃烧,使温度迅速上升,形成热失控,到达最高温度会形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严格的热管理实现,热管理系统可以加热、散热和隔热,来保证电池在车上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所谓散热,就是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冷却系统便开始工作,这个系统设计非常复杂,有风冷的、水冷的等各种的散热方式。冬天温度低了还要加热,加热也是一个技术相对难一点的系统,因为如果温度一直向上加就会非常麻烦。所谓隔热,就是为防止当一个电池出现热失控情况后,向其它电池传导,出现像点鞭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发热,第一个电池热传到第二个电池,形成连锁反应。所以要隔热,使它无法形成传热。一种方式是完全隔绝,不让热传不到后面去。还有一种方式是让热从第一个传到第二个时间非常长,比如至少15分钟以上,这个时间足够长的话,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近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在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完成微网型快充站新型装置现场测试。此次测试是首次在微网型快充站中实现光储充能量管理与充放电信息物理安全装置的全方位集成,显著提升了光储充快充站的灵活性资源控制能力与安全防护水平。现场测试过程中,国网天津电科院、城南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对全国人大代表赵平《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全国政协代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提案》做了答复。国家消防救援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大,新能源火灾风险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困难、强制性国家标准体
2024年10月28日,首尔–LG新能源今天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以及其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ESS)业务方面的第三季度进展和未来关键举措。公司第三季度整体营收为68,778亿韩元,环比增长11.6%,同比下降16.4%。营业利润为4,483亿韩元,环比增长129.5%,同比下降38.7%。营业利润包括预计IRA税收抵免
现阶段,动力电池技术竞逐愈发追求更快充、更高倍率、更高比能等多元性能,但安全是高性能的根基。截至2024年6月,国内共实施汽车召回2975次,涉及车辆1.0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共召回387次,涉及车辆约701.7万辆。其中,涉及动力电池可能导致火灾风险的共计65次,涉及车辆44万辆。动力电池热失控仍旧
5月22~24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在大会论坛“充电设施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优秀专家祖国强作为“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项目组代表,分享了项目最新研究成果。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增长,大型充电站的快速发展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重庆经信委发布市人大代表关于电动汽车“安全无忧”电力补给的建议答复。重庆经信委指出,为更好保障消费者用车安全、充电便捷,将督促市内整车企业主动作为,探索对车辆充电接口和充电头端加装防雨防水设备,并完善汽车使用手册。同时,积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汇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以来,保时捷、捷豹路虎、长安福特、江淮汽车等汽车公司分别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电动汽车召回计划,其中保时捷和捷豹路虎召回原因为动力电池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可能导致起火风险;长安福特召回原因为动力电池高压配电盒主继电器设计及零件差异,可能导致车辆无法启动
11月27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承担的“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示范工程建设方案暨指标验证方案通过专家评审。项目组汇报了示范工程建设方案和指标验证方案,详细讲解“社区友好接入”“快充站主动支撑”“广域聚合互动”三大场景、8项工程的建设目标、选址以及建设方案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24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研究对执行工商业电价的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全面推行充电桩单独装表入户。推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绿
11月14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包括开展高效煤粉燃烧、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化、燃气电站混氢燃烧等化石燃
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相比2020版本,新规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变为“不起火、不爆炸(
在近期举办的电池行业年度盛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上,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展出全球能量密度最高的水系镍基安全电池。水系电池是指以水为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相较于有机物电解液电池,水系电池具有安全环保、易于回收利用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
5月14日,第四届上海国际充换电及光储充展览会(CPSE2025)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科士达以“极速充电,随心远行”为主题,携全系列充电桩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并于展会首日重磅发布1.6MW直流充电机新品,正式开启兆瓦超充新时代。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13日,以“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据中心产业论坛在沙漠之城迪拜隆重召开。论坛期间,在阿里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支持下,华为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安全应用白皮书》,白皮书从七大维度全方位、系统性阐述如何提
5月9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巧克力换电块以及一款将用于自动驾驶的电池包,均获得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至此,宁德时代成为全国首家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全系量产品牌均通过新国标检测的企业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国家财政部印发《收入准则应用案例——充(供)电业务的收入确认》,其中针对两类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业务做了解读,对于城投开展充电基础实施相关业务有重大参考意义。其中情形一,甲公司提供的变压服务、电力调配及电力传输或港区内的电力供应服务等,甲公司不发电、不储电,甲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中包括7项单体检测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这次修订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