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附原文)

2016-08-16 15:27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本站关键词:风力发电风光互补风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信息技术

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拓展互联网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以实施兰州新区北大众志“中国芯”项目为契机,发挥兰州、天水电子产业集聚优势,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应用电子设备,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与重点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和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产业园建设,支持兰州高新区和敦煌软件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特色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以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高端引线框架为重点,建设兰州新区北大众志“中国芯”、华天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升级改造、天光碳化硅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产品向中高端领域延伸,带动发展新型功率器件、电子电器保护器件、引线框架、封测设备、模具、封测材料等配套产业。大力推动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电子专业设备、通用自动化控制设备、专用通信电缆、电真空器件、军民用电子装备及器件等应用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推动我省电子元器件制造向高端电子设备制造转变,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能力。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兰州、天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

(二)软件产业。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应用需求,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售后服务、回收再制造、节能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教育医疗、精准扶贫等领域开发具有品牌优势的行业特色应用软件,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标准,提升优势软件企业产品水平和服务能力,带动应用软件产业发展。

(三)信息服务业。围绕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宽带光纤、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加快兰州、嘉峪关、白银、敦煌等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整合数据资源,加快推进甘肃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和大数据研究院建设,在交通、旅游、工业、安监、工商等领域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培育数据服务消费市场。积极培育数字媒体、数字创意等网络内容服务新业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创意产业。结合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农业、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进北斗导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斗卫星技术推广应用。

专栏4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

1.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链:以天水华天、兰州北大众志、天水天光、天水华洋等企业为重点,加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元器件工艺技术研发,提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新型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能力,延伸发展集成电路专用封测设备模具、高端引线框架、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配套产品,打造西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

2.软件及服务产业链:依托甘肃万维、甘肃紫光、甘肃万桥等骨干企业,结合实施“互联网+”行动,以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服务、软件服务外包等为重点,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开发,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3.北斗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产业链:以甘肃众力厚德北斗公司和甘肃中寰卫星导航公司为依托,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开发北斗应用增值服务、软硬件产品及导航定位设备,推动在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测绘勘探、社会服务等重点行业及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4.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产业链:以甘肃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和大数据研究院为依托,发挥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开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推动大数据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发挥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交通物流、质量追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形成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五、先进装备及智能制造

结合“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现代农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型专用装备、新型矿山无轨车辆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设备成套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绿色、智能、协同制造为特征的先进智能制造模式。

(一)新型大型装备。依托兰石集团研发高端智能钻采、炼化装备,重点发展15000米陆地钻机、12000—15000米浮式海洋平台钻井包产品、6000马力压裂设备,大型高压超常温加氢反应器、催化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大型反应器等;依托天水星火机床、天水锻压机床,发展大型机床、高档数控金切机床、成形高档数控机床、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力争在数控技术、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大型装备向智能化发展。

(二)智能电工电器装备。依托长城电工集团、兰州众邦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拓展和提升电工电器装备发展领域和水平。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在252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核电1E级开关设备、轨道交通及船用开关设备及智能低压电器、1000kV直流大截面架空裸导线、220kV高压交联电缆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发展超导电缆、高导电架空导线、大功率变流器和智能化控制器、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装置、可控串联补偿器、大功率变频装置等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核心器件。开发基于智能电网管理的数字变压器、数字互感器、数字电抗器、开关设备等在内的110k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系统。开发用于智能电网的光纤复合架空导线和光纤复合低压电力电缆以及轨道交通用、核电站用环保型电线电缆。

(三)现代农业装备。依托兰石兰驼、酒泉奥凯、大禹节水等骨干企业,以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大力发展面向地域特点及中亚国家市场需求的农机装备,重点发展制种装备、大型农用牵引装备、高效节水灌溉装备、农作物干燥装备、耕种和收获装备、旱作农业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中药材加工机械等,实现农业装备的振兴和突破。

(四)轨道交通装备。依托中车集团、中铁建公司、甘肃建投装备公司等大型企业,围绕铁路机车运维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点发展铁路机车维修再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盾构机装配制造、现代智能化有轨电车,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机车、客车、货车修造生产平台,打造中车西北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西北区域总部基地和向西开放开发战略基地。

(五)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依托兰州知豆、中车集团、兰州金川科技园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公交车、专用汽车和低速汽车,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储能、驱动、控制、充电、试验、检测等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发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快速充电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高容量镍氢电池,带动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和隔膜材料发展,建立完备的废旧电池回收拆解、冶炼提纯体系,实现有价金属的循环利用,短期内打造百亿元电池材料产业链,向千亿元产业链发展。完善协同配套体系,带动我省铝型材和动力电池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及充电设施一体化的产业链。

(六)通用航空装备。支持通用航空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地勤服务装备和现代航空维修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引进发达国家成熟小型航空器生产线,重点推动神龙公司无人机及轻型载人飞机、武威通用航空整机制造等项目建设,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配套发展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航空电机和照明系统、民用雷达、真空高频电子管和其他关键元器件。

(七)新型专用装备。加快重离子加速器医用装备产业化,推进重离子应用装备发展。依托金川公司矿业装备制造,发展冶金炉窑、有色冶金专用设备、矿山无轨设备等。围绕兰州航天军民结合产业园真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真空获得、真空镀膜、真空炉等设备,积极拓展真空设备在生物医药、食品卫生、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以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利用微波技术和太阳能脱水技术发展新型干燥装备,加大干燥技术在农业、化工、矿山、冶金等行业的应用。依托海默科技的技术基础,发展核技术和非放射性探测技术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

专栏5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路线

1.新型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兰州石化、兰石集团、蓝科石化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12000—15000米超深井陆地钻机、海工钻机、低温列车钻机、新型节能型系列抽油机、车载钻机、大型高端压力容器、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石油炼化设备等石油钻采和炼油化工设备,加快突破复杂环境下应用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技术瓶颈,提升石化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2.自动控制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兰州飞行控制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自动控制系统、航空仪器、伺服控制系统等产品。结合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及物联网,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控制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及仪器仪表和传感器,推进自动控制装备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3.新型电工电器产业链:以长城电工等企业为依托,发展智能高中低压电器元件、高中低压开关设备、大型传动装置用高效节能调速系统、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及自动化装置、大功率变流器和智能化控制器、母线槽、电工合金材料等电工电器产品和成套设备,提升产品协作配套能力,打造天水电工电器产业集群。

4.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产业链:依托天水星火机床、天水锻压等企业,重点发展各类数控车床、高精度切削加工机床、车铣(铣车)复合机床、高精度数控磨床、重型锻压数控机床、制管数控专用机床等,打造数控化、精密化、重型化的西部数控机床生产基地,扶持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5.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以兰州知豆、兰州金川科技园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中混以上混合动力汽车等整车研发及产业化,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配套发展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放电、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质等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发展动力电池组件。

6.新型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以兰石兰驼公司、奥凯种子机械公司、大禹节水公司为重点,加快发展多品种、定制化、智能化的农业装备,研发生产多品种田间收获及加工装备、种子清选加工装备、种子果蔬干燥装备、现代农业灌溉设备、饲草收获与加工机械、适用性耕作机械等,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适用化方向发展。

7.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产业链:7以兰石集团、天水电气传动所为依托,开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平台配套设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等产品。加快深水海洋油气钻采装备研制,加强智能化升级及技术储备,利用核技术和非放射性探测技术发展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研发海洋钻井平台水下阀门,推进碳纤维等海洋浮力材料产业化。

8.重离子应用装备产业链:以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武威重离子治疗示范中心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技术临床应用,建成加速器设备加工制造运行维护中心、电子加速器研发及应用中心,建设国家级重离子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园,全面带动与重离子相关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打造重离子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9.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兰州五一○所、神龙航空科技公司、兰州飞行控制公司、兰州万里航空机电等为依托,开发关键航天技术及配套产品、航空电作动系统、航空电机和照明系统,支持民用雷达、真空高频电子管、电子测量仪器、微波波导元器件和其他关键元器件产品,推动产品升级及批量制造能力建设。

10.真空设备制造产业链:以兰州真空设备公司、五一○所、中科院近物所为依托,加快发展高性能真空获得类设备、高端数控真空镀膜类设备、大型智能化真空炉类设备、真空环境模拟类设备、真空冻干设备,以及生物医药、食品卫生、航空航天、核工业材料等真空专用装备,积极创建国内真空装备制造基地。

11.先进矿冶装备产业链:以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矿冶装备制造为依托,发展冶金及矿山设备及备件、选矿设备、铲运机、矿用卡车、固液分离设备及基础零部件等产品,支持研发矿冶领域工业机器人等一体化、智能化装备;以天水风动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系列气动凿岩机及气动工具、中型导轨式液压凿岩机、全液压与高气压履带式露天潜孔钻车等矿山设备产品。

12.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中车集团、中铁建公司、甘肃建投装备公司为依托,加快突破安全保障技术、轻量化技术、高速重载保质保寿技术、绿色智能节能环保技术,发展新一代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针对高严寒、高海拔、沙漠、冻土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以及现代智能化有轨电车,提升隧道盾构机组装集成能力。

六、节能环保

围绕节能、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提高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在高效节能、大气治理、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集成配套和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推进能源、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构建宜居生态城市,逐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一)节能领域。重点推进高能耗行业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研发,大力发展和推广冶金工业等领域节能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钢铁、有色、石化、电力、建材等传统行业的工程技术节能能力,加快推进高效锅炉窑炉、高效换热节能技术及装备、水地源热泵、非晶合金系列节能电力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设备、蓄热传热设备、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型节能建材、节能铝材料、高效照明、家电智能节电控制等节能产品。大力培育发展节能服务,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组织科研院所、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组建节能服务产业联盟。

(二)环保产业。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重金属废水及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垃圾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等环保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生产。实施“互联网+”智慧环保行动,依托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在线实时监测站点及网络建设,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投入,促进先进环保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大力研发膜材料和膜组件、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水处理药剂、固废处理固化剂、抑尘剂、土壤改性剂等环保产品。积极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保服务业,推进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等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环保服务市场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资源循环利用。在工业领域全面构建循环型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重金属及稀有金属回收能力。支持研发报废汽车拆解处理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围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品及废旧设备回收利用,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电机等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环保型废橡胶废塑料高值化利用集成技术,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快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油田伴生气、石油炼制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强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全面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垃圾衍生燃料产品开发利用。鼓励发展薯渣、药渣生产生物有机肥、制备蛋白饲料、屠宰加工下脚料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专栏6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线

1.新型节能装备产业链:依托兰石换热、兰州电机、甘肃红峰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高效换热节能、高效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锅炉水处理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等装备及产品的整机研发,扩大新型换热器及各类空冷器、冷凝器、预热器、蒸汽疏水阀、凝结水与乏汽回收装置等节能装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推动高压变频、有源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系统等技术装备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电机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2.新型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链:依托兰州锅炉制造公司、天华院、兰州电力修造、金桥水科技、甘肃科近环保技术公司、粒子束辐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加大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推进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成套设备、烟气脱硫脱硝、防尘除尘技术装备、高压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扬尘治理设备等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污泥干化工艺及装备、高盐污水零排放处理装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套装备,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向中高端转变。

3.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以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矿山冶金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副产品综合利用、废渣等固废物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报废汽车、废旧电子电器、废杂金属、橡胶、塑料等典型“城市矿产”分类回收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分拣、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产业化发展。

4.环保新材料产业链:开发可降解农膜等环保膜材料、优质高效曝气生物滤料、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生物除臭剂等,发展高分子、微生物絮凝剂、催化剂、氧化剂、水处理药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环保药剂。重点支持生产煤炭储运抑尘剂、生物质环保涂料和土壤改性剂等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光互补查看更多>风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