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评论正文

石墨烯先锋榜

2016-08-22 09:25来源:投资者报关键词:石墨烯石墨烯产业石墨烯产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太平洋证券的调研报告也指出,真正的石墨烯应该是单层的,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能够实现单层石墨烯量产的机构和企业凤毛麟角。

据了解,当前一些厂家虽然宣称可以量产百吨级别的石墨烯,但其实也都停留在生产粉体、售卖原材料的早期阶段。其量产出来的粉体并非真正的石墨烯物质,其中除了单层的石墨烯,还有两层的、三层的甚至更多层数的石墨微片。

相比单层石墨烯,粉体并不具备石墨烯的各种优良性能,一般只作为添加剂用于功能涂料、复合材料、散热材料、电池等领域。而即使已经公布的单层石墨烯产品,基本也都处于试制阶段,无法达到稳定性能的规模化生产。因此,石墨烯产业化的最大难题依然是在生产制备技术上。

也正是因为预期到这一制备技术难题无法在短期内被攻克,所以无论是从部委的指导意见,还是具备战略意义的《中国制造2025》等,都将石墨烯的规模化应用定在了2020年之后。

而从产业链角度看,石墨烯研发制备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之间也存在脱节问题。当前对石墨烯产品最大的需求市场仍然是科研院校和少量生产厂商。下游应用的缺乏使得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难以形成。同样是由于下游需求未起,大部分石墨烯企业目前仍无法找到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再加上以目前的生产成本,石墨烯仍代价高昂,因此石墨烯短期内无法获得大规模采用也是必然。

三大“先锋”

这意味着,在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技术被攻破之前,产业各方角力的其实都是技术储备。唯有提前“播种”,才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产业竞争中。

投资者在甄别石墨烯概念股时,市场人士也建议以技术储备为关键考量因素,多关注产业布局相对完整以及研发实力强的上市公司。毕竟只有拥有石墨烯核心技术的公司才有望取得先机,从而成为未来石墨烯产业的领头羊。

业内人士还提示,在各家上市公司技术水平难以甄别的情况下,投资者还可以从有形的产品角度来倒推公司的研发实力。当前石墨烯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石墨烯膜,一个是石墨烯粉。这其中,石墨烯膜的工业化生产起点高、技术要求强,一般的企业难以涉足,而粉体的技术要求则会低很多。

研究员依据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核心信息,以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产业链的完善情况、投入的研发资金情况等为标准,综合判断为投资者遴选出以下三家公司作为参考标的。

首先是东旭光电,其并购的上海碳源汇谷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实现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年产量达吨级)的企业,其试生产线制备的石墨烯单层率超99%、纯度高达99.9%。该公司两年前就完成了年产3吨高品质石墨烯和年产1吨石墨烯包覆正负极材料的中试产线建设,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原标题:石墨烯先锋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石墨烯产业查看更多>石墨烯产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