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意义重大 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需解决

2016-08-23 10:51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王俊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响应用电负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市场环境和机制不成熟。”吴鹏说,我国电力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类交易机制尚在探索中。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竞争性电力市场下的新发展,良好的市场化机制是需求响应资源融入市场、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但我国缺乏一个完整的架构来开发电力需求响应资源的价值,需求响应难以在电力市场中与其他发电形式竞争。同时,我国电力市场还没有将需求响应视为辅助服务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需求响应资源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的渠道,也难以评估和体现需求响应资源的价值,并保障相关方的利益。”“第二,没有针对电网企业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吴鹏对记者表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需求响应削减了负荷,就等于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售电收入,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与积极性。而在发达国家,由于有激励机制,实施需求响应却能够大大提升能源电力公司的经营效益。

“第三,需求响应的专项资金支持难有保障。”吴鹏说,“需求响应的实施需要较为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作支撑,前期投入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成事。在实施前期,理应还要有大量激励性资金来引导用电客户和电力企业积极参与。然而,当前我国实施需求响应的资金来源有限,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稳定持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吴鹏认为,江苏探索将尖峰电价的增收电费用于实施需求响应,虽值得肯定,但若激励型需求响应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也表示,今年8月11日,北京用电负荷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82万千瓦,虽然北京电网还能“撑得住”,但华北电网各条主要通道已经“不堪重负”,系统总运行成本明显升高、可靠性降低、发电排放也增多。此种情况下,作为需求响应五大试点城市之一的北京,却没有实施需求响应,令人“遗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响应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

完善市场机制是需求响应规模化发展关键

找短板是过程,补短板是目的。我国电力需求响应的短板怎么补?吴鹏告诉记者,从长期看,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大规模发展需求响应项目的关键。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需求响应发展路径;明确政府、电网企业、电力用户、负荷集成商等各方的职责和利益分享方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负荷集成商在整合用户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上的优势,支撑用户主动参与。

“从短期看,构建适宜的运作机制、增强政府资金支持、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及培养需求响应专业人才等,都可有效推动需求响应的实施。”吴鹏表示。

完善激励机制、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是吴鹏强调的重点。他提出的措施包括建立稳定的需求响应专项基金;通过合理设置峰谷电价、建立上网侧和销售侧电价联动机制等,鼓励电网企业实施需求响应项目;项目运作初期,给予能源服务商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扶持其发展。

曾鸣则认为,电力需求响应要基于综合资源规划模式,而不是财政补贴模式。

他表示,通过实施电力需求响应,降低尖峰10%,是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国内城市如北京,技术上早已能够满足削峰10%的要求,只要是基于综合资源规划,就也可以做到。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定障碍,但作为一项益处良多的举措,我国电力的需求响应一定会告别蹒跚前行的阶段,最终得以跑步前行。相信这一天很快就将到来。

原标题:中电观察丨吴鹏: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意义重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需求响应查看更多>用电负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