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电池市场正文

韩国电池未进推广目录 新能源车企遇尴尬

2016-09-06 14:27来源:汽车产经网作者:白朝阳关键词:电池目录动力蓄电池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尴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汽车产业不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本土的汽车市场规模很小,其汽车产品以出口为主,而中国恰恰是韩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如果因为韩国企业错失市场,那么对于韩国的汽车工业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事实上,在所谓的电池“限韩令”下,中国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国内60%左右的大型乘用车企业都选择了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作为供应商。尽管国内市场的动力电池企业为数众多,但能够真正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供应商却并不多。

此前,江淮汽车iev4采用的是国轩电池,iev5开始采用天津力神电池,iev6则升级为三星电池。而吉利新能源产品采用了部分LG的电池。

上汽最新的一款新能源汽车,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插电式强混版本eRX5也有着类似的尴尬,按照原计划11月上市。如果无法获得补贴,整车就会毫无竞争力,上汽数亿的投入都可能打了水漂。等切换电池以后再上市,恐怕已经贻误了销售良机。

本来预计8月份公布的第五批目录未能如期公布。韩系电池企业能否进入此次名单,成为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的关注点。但是,上述多位官员和学者对此并不看好,但也认为远没有到媒体所说的“韩系电池将告别中国市场”的地步。

据了解,LG未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通知》要求电池在国内制造和研发,目前LG、三星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韩国电池要获得官方认可,估计需要更长些时间。

“这也提醒企业要在供应商选择上,不要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表示,苹果公司电池供应商也会同时选择索尼、韩国三星等多个企业。

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已经上市的新车和一些研发已经进入后半程的车辆,更换电池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更换电池有点不太实际,电池目录也在持续更新,后续可能出现转机;而一些刚刚开始研发的车型,只能尽可能在已经公布的电池目录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延伸阅读:

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4大猜想

原标题:韩国电池未进推广目录 新能源车企遇尴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目录查看更多>动力蓄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