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电力金融市场正文

《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发布 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

2016-09-08 14:25来源:碳矿家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金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报告认为,碳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工具(碳期货、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等)、融资工具(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等)和支持工具(碳指数和碳保险等)三类,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有效地管理碳资产,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冲未来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套期保值。从层次结构看,碳金融市场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碳交易规制体系(ETS),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二级交易市场、融资服务市场和支持服务市场,其中二级交易市场是其核心,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而宏观框架和微观结构的过渡衔接部分则是一级市场。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可以从市场效率的角度来衡量,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市场运行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包括碳价的有效性和碳价的稳定性,市场运行效率包括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价的权威性。

在国际碳市场上,碳现货是基础,碳期货是关键,碳期货交易量往往是碳现货的30多倍。EUETS的主要交易平台曾经包括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等9家场内外交易机构,经过市场整合后,到2014年实际还有碳交易业务的仅剩下4家。由于成功汇聚了欧洲乃至全球主要的金融投资机构,伦敦迅速发展成为英国和欧洲的碳金融中心:场内交易方面,ICE-ECX作为市场龙头占据了一级与二级市场份额的92.9%,其中大部分是期货交易;从场外交易来看,伦敦能源经纪商协会(LEBA)的成交量一直占欧盟场外交易的一半以上。欧盟碳市场除了受到碳交易方面政策法规的管辖外,还要接受包括《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市场滥用指令》(MAD)、《反洗钱指令》(Anti-MLD)、《透明度指令》(TD)等相关金融市场法规的管理,欧盟证券市场管理局(ESMA)已联合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发布关于MAD以及MiFID在进一步执行中的技术建议和执行管理技术标准草案,并在成员国的行业、金融和交易平台三个层面落实。

中国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运行三年来成就明显,市场机制成功建立并运转顺利、定价机制逐渐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交易方式原始、流动性不足、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等严重局限。为了推进企业碳资产管理、活跃碳市场交易,各地的碳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涵盖了除碳期货之外的各类主要工具。报告认为,从带动力、需求度、风险度和发育度四个核心指标来看,推出碳期货、碳远期、碳债券及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的条件基本已经成熟。关于未来中国碳金融市场的规模,初步的情景分析显示,2017年后如果能够推出相关的碳金融交易工具,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600-800亿元,中值4170-5560亿元;2020年后,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1000-1200亿元,乐观情景下为37500-45000亿元,中值6950-8340亿元。尽管目前的七个试点碳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国内外都对未来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抱有高度期待,期望它能够合理为碳定价、引导清洁能源投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引领国际低碳产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未来的中国碳市场应该且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一体化、金融化和国际化的碳市场,但在此过程中,将会面临一系列挑战:近期挑战,是如何确保全国碳市场如期启动并顺利运行?中期挑战,是如何提升碳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长期挑战,则是如何让碳金融市场引导低碳发展、引领国际合作?

原标题: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发布《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金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