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骗补引发“血案” 90%新能源车企将被清退?

2016-10-09 09:35来源:华夏时报作者:赵云关键词:骗补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薛旭介绍,美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没有过多的门槛,他们更多的是在监管上下功夫,让企业不敢造假。

实际上,大规模骗补行为,让业界反思的核心问题是:普惠性的政策扶植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扶植优秀的企业、淘汰落后的企业,必须抬高补贴的门槛,还有就是从研发环节进行扶植和支持,而不是在销售环节。

据了解,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据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场的补贴总数已超过百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补贴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就曾指出,如果按照目前政策执行下去,到2020年国家或将需要拨付近4000亿元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他认为,政府应该加速补贴退坡,“应该将补贴从‘动力’退坡为‘杠杆’,加强企业的责任,使企业从‘趋利者’成为推动者。”

杞人忧天?

自今年初骗补事件被曝光,相关部门开始调查骗补事件以来,很多的企业就再也没有领到过新能源汽车补贴。“现在每卖一辆车都是赔钱的,无奈之下只能暂停销售。”张路说。此外,由于国家政策不明朗,补贴迟迟不能发放,一些原本准备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社会资本也纷纷停住了脚步。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市场投资也是推动力之一。”位于浙江的一家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投资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至少达到几十亿美元,这其中包括马云、郭台铭、马化腾、李彦宏、李嘉诚和贾跃亭等。一些新兴的企业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新的动力,这是不容忽视的。

记者注意到,因收购萨博品牌而声名大噪的蒋大龙,曾在去年国能新能源汽车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基仪式上透露,国能新能源汽车将采用一个全新的品牌并全力出击争取国家正在放开的电动车生产资质,并透露未来将有庞大的投资规划。

“如果大规模限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一方面限制了企业进入,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前述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说。

对此薛旭也表示,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符合商业规律,也会对这个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不利于行业发展。

对于未来九成新能源车企可能出局的说法,记者采访的部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主管部门急于通过政策手段调整现阶段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问题,未免有些激进。“政策制定者在出台政策时,无论是鼓励性或是限制性,都应慎重而为。”

“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门槛是肯定的,但至于外界所传的‘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九成企业将会被淘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表示。

消息在确认中,对于很多驻京的车企负责人而言,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延伸阅读: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企业集锦(深圳篇) 

原标题:骗补引发“血案” 90%新能源车企将被清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骗补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