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甘肃“十三五”环保规划: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试点推广燃煤电厂第三方治理(全文)

2016-10-21 15:5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环保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7:“十三五”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分类分区保护任务

4.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制度落实。

(1)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一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制定实施《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用途,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绩考核体系的配套改革。二是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组织和综合协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石羊河东大河流域、甘南黄河补给区、陇东油气资源开采区、渭河流域4个区域先行试点。探索建立跨区域渭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宁夏固原市跨省界流域泾河甘肃平凉段水资源、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开展金昌水资源利用生态补偿试点工程。推进地区间横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机制建设,引导生态收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创新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在甘肃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的试点,在北部荒漠带设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区,将陇东油气资源开采区纳入国家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推动甘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工作、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三是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机制。逐步推进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损害补偿试点工程,全面准确评价各类建设项目对江河源区环境破坏带来的生态损失,合理引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赔偿标准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研究建立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机制,健全以环境损害赔偿为基础的环境责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污染者付费制度。四是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开展多层次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步伐,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张掖、庆阳、平凉、敦煌、两当“国家生态市、县”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提档升级。探索“生态+”发展新模式,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推进的要求,在开展试点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信息平台”的运行管理。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促进绿色城镇化发展。做好金昌市、敦煌市、高台县、陇西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金川区双湾镇、嘉峪关市峪泉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榆中、永昌、民勤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省级17个县30个乡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专栏8:“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和任务

推进实施张掖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工程。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值不低于20%,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不低于80%;构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河西内陆河、黄土高原四大生态安全屏障,力争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

(四)把握精准扶贫工作机遇,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开展环境“问题村”排查。落实《甘肃省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方案》、《“15433”精准扶贫计划方案》要求,以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作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全面推进环境“问题村”排查,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对已经稳定实现脱贫的行政村从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用能清洁化、农产品无公害化等方面实行再提升。

(2)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保护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弘扬农耕文化。依据《甘肃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职责分工,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问题。推进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和监管。加大乡镇医疗机构医疗垃圾收集及安全处置力度。强化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设施设备运行管护检查力度。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省力争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不少于400个,全省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1)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加强分区分类管理。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和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加工成生物有机肥综合利用工程。细化相关资金补贴及政策优惠等规定,促进有机肥生产和施用。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到2020年,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加大对农户散养畜禽养殖的引导管理,强化人畜分离,远离重要水源地。对有条件的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加强农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2)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以“控害、降残、增效”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测土配方、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杜绝污水灌溉、禁止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鼓励有机农业种植,积极开发缓释肥等新型肥料,鼓励植物源农药研发,细化相关资金补贴及政策优惠等规定,促进化肥和农药的高效安全施用。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3)加强农资废弃包装物、农膜、尾菜的环境管理。提高农膜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农资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农资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蔬菜尾菜的资源化处置利用。到2020年,全省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

3.加大农村秸秆焚烧污染防治。

(1)加强对秸秆焚烧管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建立监督落实机制。各市州要在农村地区依法科学划分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管理工作。

(2)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发挥秸秆生物质能和饲料资源的作用,实施秸秆气化、饲料加工、秸秆还田、燃料利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环保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