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重点保障火电、水电等项目用地(全文)

2016-11-04 17: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

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仍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为主,全社会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共同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耕地长效保护机制仍有待完善。

占补平衡形势严峻,压力较大。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质量好、易开发的优质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占补平衡形势严峻,补充水田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剧了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 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加大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我省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存在较大缺口。依据《省土地规划》,到2020年,我省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06.75万公顷(1601.25万亩)。根据2015年地籍变更数据,全省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27.24万公顷(1908.63万亩),超出规划规模20.49万公顷(307.38万亩)。在全省已编制土地规划的95个县(市、区)中,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县(市、区)有64个,占全省95个县的67%,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省用地瓶颈之一。另一方面,我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虽然国家下达我省年度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年均下达我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39万公顷(20.83万亩),但我省每年实际需求在2.33万公顷(35万亩)左右,年均缺口在0.94万公顷(14.17万亩)以上。

矿山资源储量不足。除钨矿(WO3)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06.81万吨增至2015年底的426.28万吨,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7.77亿吨增至2015年底的10.04亿吨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增速度均低于消耗速度。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逐年下降,煤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5.02亿吨减至2015年底的13.46亿吨,铜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282.63万吨减至2015年底的1087.15万吨,部分矿山特别是国有大中型矿山面临资源危机。同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现有矿山增储增产难度加大,加剧了矿产资源供求紧张状况,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 资源利用方式仍显粗放,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

全省2011-2015年批而未供土地4.58万公顷(68.66万亩),批而未供率39.93%。2011-2015年,全省农村人口减少了287.33万人,农村居民点面积却增加了0.89万公顷(13.4万亩)。2015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60平方米,比《省土地规划》确定的150平方米的上限高出73.33%;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也超过了《省土地规划》确定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的标准。

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尚可进一步提高。2015年,铜矿硐采开采回采率82%、选矿回收率68.9%;钨矿开采回采率综合利用率76.5%;稀土总回收率80%;钽铌露天开采选矿回收率45%,综合利用率43%。

四、 违法用地用矿仍不同程度存在

“十二五”时期,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3497件,涉及土地总面积0.82万公顷(12.34万亩);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704件,共对1116名相关责任人提出党政纪及刑事处分建议。

五、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正在逼近“天花板”。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国土资源开发活动,资源难以承载,环境难以容纳。由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逐年增多且数量巨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部分地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不合理,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执行不严格,加剧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速度低于采矿造成的破坏速度,采矿破坏地貌景观、资源开发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产生活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二章 “十三五”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一、 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构建新形势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中的东西轴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长江沿线地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将积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调节建设用地供给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重大项目用地,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配置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利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平台,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加快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工作开展。

二、 国家对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政策,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3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措施。强调要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际,实行差别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鼓励按照“严格审批、布局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要求,加大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对纳入片区实施规划,符合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项目需求应保尽保。国土资源部出台《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的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等四县的扶贫工作要进一步整合国土资源系统扶贫资源,对接四县脱贫计划,完善“订单”式扶贫政策,以超常规政策措施,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的土地、地质、矿产、地灾方面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三、 我省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用矿意识

绿色生态是我省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是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和新方向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用矿意识。

四、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缓解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后的第三个国家战略,也是我省第一个覆盖全域的国家战略。我省将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重点建设好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一群两带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宜居城镇化格局,有利于缓解国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

五、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法治建设,有利于全省提高依法用地用矿意识

我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国土资源法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依法强化规划计划管控,依法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依法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涉地涉矿项目和资金,有利于全省提高依法用地用矿意识,进一步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保障我省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依然艰巨

201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308.27万公顷(4624.10万亩),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3.64万公顷(3655万亩)。“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耕地需求量也将提高,到2020年,全省耕地需求量达283.98万公顷(4260万亩)。从供给方面看,全省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和灾损毁耕地等测算,到2020年,全省耕地供给量将不低于292.73万公顷(4391万亩)。而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不断增多,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质量好、易开发的优质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将加剧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在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和占优补劣现象仍将存在。加强土地整治和开发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建设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城镇化水平预期达到60%,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仍将增加。经测算,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为5.75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为1.1万公顷,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的需求量为3.9万公顷。全省各类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合计达到10.75万公顷(161.25万亩)。从供给方面看,城镇工矿用地供给量可达4万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供给量可达0.48万公顷,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的供给量可达2.88万公顷。合计,建设用地总供给量达到7.36万公顷(110.37万亩)。建设用地仍有3.39万公顷(50.88万亩)的用地缺口,供需矛盾依然严峻。

三、 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十三五”期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影响,矿业经济下滑,矿产品需求减少。预测到2020年,全省主要矿产品预测产量为:铁精矿(成品矿)513万吨,铜精矿(金属量)22.5万吨,铅精矿(金属量)6.6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0.9万吨,锡精矿(金属量)2970吨,钽铌精矿(氧化物)564吨,金15.7吨,银229吨,萤石精矿69万吨,岩盐446万吨。从需求方面看,主要矿产品需求量为:铁精矿(成品矿)2520万吨,铜精矿(金属量)81.6万吨,铅精矿(金属量)18.1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0.1万吨,锡精矿(金属量)3366吨,钽铌精矿(氧化物)495吨,金15.7吨,银229吨,萤石精矿63万吨,岩盐396万吨。除锌精矿、钽铌精矿、萤石精矿、岩盐等矿产保证程度较高外,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均有较大缺口,石油、天然气等一些重要矿产品省内供给不足,需要省外调入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