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廊坊市十三五规划:加快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工程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11-07 09: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廊坊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四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丰富文化理念,发掘文化内容,完善文化设施,盘活文化资源,活跃文化市场,创新文化模式,汇聚文化人才,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精神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正确舆论导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各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不懈强化党风党纪教育,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认同。深化拓展最美廊坊人、感动廊坊十大人物、构建和谐家庭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树立起一批平凡而伟大、可敬又可学的道德标杆,营造见贤思齐、人心向善的道德风尚。

二、传承光大廊坊地域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深入开展历史脉系的学术梳理,举办京畿文化、边关文化、洼淀文化、爱国文化等学术思想研讨会,评选推介廊坊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和十大近现代文化人物,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精品成果,不断丰富廊坊历史文化资源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京津冀工艺美术地域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统筹规划修缮文物古迹、特色街区、建筑民居,传承文化遗产,彰显历史风貌。打造体现廊坊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创作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戏曲传承保护工作。创办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筹办廊坊市城市文化论坛,真正将廊坊打造成为文化体验城市。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为统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设施数量、种类、规模达到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市美术馆、市非遗展馆等科教文化场所,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一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张京津冀文化体验城市文化名片、建设十大基层文化队伍、组织百场精品文化活动、建设千个文化惠民中心、创建万户文化示范家庭。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完善和提升“文化同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创办具有地域特色、人文传统和产业优势的各类专题博物馆和展览馆,展示廊坊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以“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为平台,以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等馆际交流为核心,通过互动交流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加速首都文化功能向廊坊传导,实现文化项目的合作交流和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实施和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各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立服务公示制度、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对子、送文化”、“文化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举办“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梦想如歌”合唱艺术节、“欢乐城乡˙文化惠民”群文活动、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书香廊坊”读书会、“文化沙龙”、“月来月有戏”、“送戏下乡”、“彩色周末”等多层次、多种类、多方位综合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改编历史剧《宋相吕端》、创排音乐剧及影视剧《匠心》等优秀演出剧目,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

第二十五章  建设法治廊坊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推进法治廊坊建设,确保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一、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法治廊坊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严格执行《立法法》规定,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政府立法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政府立法。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三统一”(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备案审查等制度。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实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认真落实学法制度,科学制定学法计划,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程序的刚性约束。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机制,提高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加强基层执法力量,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深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加大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力度,科学合理制定执法人员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的氛围。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基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规范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强化行政复议机构建设,加大行政复议经费保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重要作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规范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

二、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严格执行审级制度,明晰审级功能定位,维护司法裁判的既判力。改革案件受理制度,落实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探索建立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制度,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加大涉民生案件的巡回审判力度,方便当事人诉讼,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各级政法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公安机关依法规范案件层级管辖,突出市级公安机关指导作用,配强基层警力,实施科技强警。审判机关采取建立专业合议庭的方式,调整相关庭室职能,充实一线办案人员。

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各级政法机关加强公开目录、公开内容、公开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深化司法公开举措,提高司法公开质量,扩大社会知晓面,巩固司法公开成果。制定阳光司法指数考核办法,保证司法公开机制有效运行。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法官、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司法队伍素质。

三、营造崇尚法治良好环境

深入开展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工程建设,形成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结合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和12月份全省“法治月”活动,每年至少组织2-3次大规模、有影响的法治宣传活动。

全面实施普法规划,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居民)和新社会组织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建立公务员录用、任职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把党政机关普法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把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情况作为资质评估、审检、评先评优的依据。大力开展“法治八建”创建活动,每两年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在主流媒体开办普法节目和普法专栏,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板报建设,鼓励创办法律网站、博客、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在全社会弘扬法治文化氛围。强化法制宣教工作,深化法律主题活动,培养群众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质。鼓励和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引导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法治文化作品;组织动员农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艺团体开展群众性法治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文化修养。

第九篇  健全规划保障机制,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

第二十六章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和协调衔接

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完善规划体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形成各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衔接协调机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符合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规划实施环境,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保障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二、加强政策统筹协调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更多投向少数民族聚居区。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严格执行行业技术标准、投资强度、综合能耗、耗水、用地、污染物排放等产业准入门槛政策。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科学测算环境容量基数,严格建设项目总量核定,最大限度争取和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环境总量指标。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通过治水、管水、取水、引水、蓄水、节水等手段,科学配置水资源。

三、健全规划实施与评估调整机制

完善动态实施机制,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规划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对策和举措。建立健全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逐一进行任务分解,确保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有效实施。适时组织规划中期评估,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确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由市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执行。

四、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切实做到“八破八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十三五”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实施和完成这个规划将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登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在中共廊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廊坊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