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关注丨“煤”开二度——一座九旬老煤矿的时代答卷

2016-11-07 10:53来源:新华社作者:陈忠华 梁晓飞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是石圪节煤矿(10月20日摄)。 “井筒名称:南副井立井;井筒垂深:137.9m;井筒直径:4m;封闭时间:2016年10月13日。” 这块新铭碑,钉在被新水泥封闭的矿井井口,拥有90年建矿史、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接管的第一座煤矿——位于山西太行山区的石圪节煤矿日前正式关井。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犹如一位九旬老人安详地走完一生。然而,正如它过去几十年中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勇立中国煤炭工业潮头一样,在此次煤炭行业去产能浪潮中,石圪节煤矿再次充当“先行者”。产业如何转型、职工怎样安置,能否在关井之后闯出一条新路,考验着石圪节人,更向正在努力化解过剩产能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出时代之问。

“井筒名称:南副井立井;井筒垂深:137.9m;井筒直径:4m;封闭时间:2016年10月13日。”

这块新铭碑,钉在被新水泥封闭的矿井井口,拥有90年建矿史、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接管的第一座煤矿——位于山西太行山区的石圪节煤矿日前正式关井。

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犹如一位九旬老人安详地走完一生。然而,正如它过去几十年中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勇立中国煤炭工业潮头一样,在此次煤炭行业去产能浪潮中,石圪节煤矿再次充当“先行者”。

产业如何转型、职工怎样安置,能否在关井之后闯出一条新路,考验着石圪节人,更向正在努力化解过剩产能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出时代之问。

“中国煤矿一枝花”谢幕:“想再去看看井口,走到一半眼泪就出来了”

老矿工杜金明在煤矿工作40多年了,自听说矿井要关闭,他心里就一直堵得慌。一天晚上,老杜想再去他曾经无数次进出的井口看一看,走到一半眼泪就出来了。“舍不得这个矿。矿井关闭了,就像一家人散了一样……”老杜哽咽着说。

杜金明在煤矿有个绰号叫“硬骨头”。年轻时曾连续下井两年三个月没休息一天,纵然伤痛在身,也没见他流过一滴眼泪。

在老杜心里,石圪节煤矿不仅是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工作单位,更是一种荣耀,一种精神。

始建于1926年的石圪节煤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78年前,抗战正酣,八路军总部进驻石圪节附近的北村,成立了山西第一个企业党支部。1945年8月18日,通过共产党领导的矿工起义,煤矿获得解放。

拥有“红色基因”的石圪节煤矿在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精神,不断翻越高峰。

1983年,国家决定在全国推行首批现代化样板矿建设试点,但试点名单里没有石圪节煤矿。得到消息,不甘人后的石圪节人立即派工程师古杜尧进京争取。

“当天下午,矿务局长把我送到邯郸,从邯郸连夜坐火车,连座位也没有,蹲在角落里挤到了北京。”现年83岁的古杜尧回忆说。

到了当时的煤炭部,领导不无担心地问:“建设现代化样板矿国家拿不出多少钱,你们的资金如何解决?”

“资金主要靠内部挖潜,自筹解决。”

又问:“通往新工作面的老巷道又窄又弯,综采支架怎么下井?”

“只要半套综采支架,拆整为零,下井再组装。”

最终,石圪节破例入选。就这样,石圪节煤矿只用了国家半套综采支架,就建成全国首批6座现代化矿井之一,而且是唯一的老矿。因此,它被誉为“中国煤矿一枝花”,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数十年来,石圪节精神逐渐成为煤炭行业的精神标杆,石圪节人被赞为“中国煤矿的脊梁”,至今全国煤炭系统仍设有“中国煤炭工业石圪节精神奖”。

作为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引领者,石圪节煤矿始终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代同频。这一次,走过九十年风雨的它再次扮演“先行者”,在全国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浪潮中,成为煤炭大省山西的首批关闭退出矿井。

“剩下的煤其实还够再采几十年。”石圪节煤矿调度室主任庞安桥说,但好资源采完了,剩下都是高灰、高硫、低热值的下组煤,这几年产能过剩,“臭煤”没有市场,继续采只会亏损更多。

“一座煤矿,就像一个人,从小到大,总有老的时候。关闭虽然惋惜,但这是资源型行业的自然规律,也是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又一次顺应。”与石圪节煤矿相伴60年的古杜尧说。

原标题:“煤”开二度——一座九旬老煤矿的时代答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工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