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报道正文

报告精读|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

2016-12-14 11:55来源:皮书说关键词:燃煤发电煤电装机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回归制造业”浪潮,力图推动新一轮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历经多年的酝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有望孕育突破。一是得益于一系列技术突破,如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二是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不断突破,全球竞争开始展开,重点是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专利之争。三是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革命,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深。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升温目标。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推动各国和社会舆论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更新和升级,在历经3年多的艰苦谈判后,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领域169项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新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议》,就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达成约束性公约,标志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的格局。

在上述背景下,“十三五”规划站在全球视野,结合国内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的部署,既体现了目标导向,又突出问题针对性。“十三五”规划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十三五”规划提出10类16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占全部指标的一半,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三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体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中国工业总增加值的近1/10为自然资源消耗和碳损失成本

低碳经济蓝皮书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议》的达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未来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排放大国的合作与积极推动、谈判机制和协议内容创新以及中国的积极贡献等是协议得以通过的关键因素。中国在本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深度参与和适度引领是中国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又一成功案例。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国际环境谈判成果和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有机配合等是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履约和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

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了资源快速消耗与环境严重恶化相关的成本,该类成本将导致实际的国民福利降低。对此,很多学者讨论是否将相关因素计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中,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生态恶化成本、自然资源和环境恢复成本,从而能更全面地体现环境经济的变化。

Atkinson、Hamilton和Pearce等提出的包含资源和环境成本在内的社会核算矩阵主要关注资源短缺和碳排放,不考虑其他污染排放成本。通过将系统追溯增加值的产生和分布的理论核算框架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框架相结合,我们可以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生产净值的社会核算矩阵中,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资源消耗成本,即可获得资源净产值。同样,扣除环境排放损失即可获得环境净产值。

世界银行基于这一社会核算矩阵框架,利用真实国民经济核算重新定义和衡量国民福利。正式的真实储蓄模型是由Kunte等提出的。与系统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相比较,世界银行设计的真实储蓄核算以及经调整的简化净储蓄更实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采购获得的租金,可以衡量自然资本损失。租金是指利用国际价格计算的生产价格与总生产成本之间的差价,此类成本包括固定资本贬值与资本回报。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自然资源开发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因素,但如果资源租金过低,可能导致过度开发。如果获得的租金不是用于再投资,而是用于消耗,则同样是“不合理的”。污染损失一般是指二氧化碳污染,该值是根据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国际边际损失计算的,Fankhauser认为该值为20美元。

一些中国学者已经尝试在中国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系统,并创建针对1992~2002年的绿色投入-产出表和绿色社会核算矩阵。由于该阶段的数据有限,相关研究只能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行物理数量核算假设。中国环境保护机构在2004年编制的绿色GDP仅考虑了污染排放的成本,没有考虑资源消耗,尤其是非生产性资源的消耗带来的损失。胡鞍钢等在计算中国绿色储蓄率时,对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进行了扩展。

蓝皮书课题组通过进一步发展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方法,计算了工业行业的自然资本损失。利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及其延长表追溯最终消费,重新计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加值、资本形成、资本存量等相关的要素。最终通过对资本产出弹性进行调整,重新估计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生产率。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中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存在着显著的自然资本损失,带来了平均10%的名义增加值损失,对其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1995~2010年导致了约3%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

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误区:“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

低碳经济蓝皮书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议》的达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未来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排放大国的合作与积极推动、谈判机制和协议内容创新以及中国的积极贡献等是协议得以通过的关键因素。中国在本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深度参与和适度引领是中国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又一成功案例。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国际环境谈判成果和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有机配合等是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履约和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

湖北省于2014年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在过去近两年的筹备过程中,企业对配额如何分配的问题极为敏感,许多企业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存在认识上和实际执行上的偏差,希望获取更多的配额,在企业正常增速发展的同时保证在履约期结束时能够有富余的量,不需要花额外的成本来购买配额或其他抵消品种。这种理念与政府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初衷是矛盾的。

蓝皮书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限制企业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完成中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减排目标:一是降低产量;二是采用新技术;三是在市场上购入配额或中国经核证的减排量(CCER)等其他抵消品种,来缓解自身所受的约束。第一种方式是企业为完成减排目标采用的最为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会损害企业利益,也未体现节能减碳的实际意义,而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则会激励清洁技术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具有长期的价值。因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导资金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可通过碳金融手段盘活碳资产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的低碳发展和节能技术改造,可实现配额的盈余或产生可用以抵消的自愿减排量,企业通过配额或减排量的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以此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更多的减排和技改的项目,推进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另外,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鼓励“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

原标题:报告精读 | 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煤电装机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