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学的蓬勃发展,皮肤型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制备已成为该领域的焦点之一。为了构筑一体化的电子系统,人们迫切需要一型的柔性、超薄、轻量化的皮肤型能量存储装置。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薄膜型超级电容器厚度一般在20 μm以上,无法满足柔性和皮肤电子学器件的实际要求。此外,该类超级电容器多采用金属集流极和衬底,由于集流极多为脆性材料,价格高昂,且器件必须依附衬底,无法实现大角度弯折,因此现有器件难以应用于柔性便携电子学,特别是皮肤电子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研究小组(A05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碳纳米结构的制备、物性与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在碳纳米材料基柔性储能器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Energ. Environ. Sci. 2012, 5, 8726; Adv. Mater. 2013, 25, 1058; Nano Res. 2014, 7, 1680; Adv. Energy Mater. 2015, 5, 1500677; Nanoscale 2015, 7, 12492)。最近,该课题组研究生栾平山、张楠、张强在解思深院士、周维亚研究员的指导下,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牛志强教授等人合作研制出一种柔性、超薄、自支撑、高性能的皮肤型超级电容器。其题为“Epidermal supercapacitor with high performance”的研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6, 26, 8178-8184)杂志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他们利用直接生长的碳纳米管薄膜与PEDOT进行复合,并对其负载量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优化。得益于大量“Y型结”构成的连续网络结构,该复合薄膜具有高达~1600 S cm-1的电导率和~300 MPa的力学强度,有助于皮肤型器件的构筑(图1)。提出一种基于衬底表面能差异的分步分离技术,实现了器件和衬底的无损分离,构筑出厚度约为1 μm的超薄器件(图2)。经测试,这种皮肤型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为56 F g-1(相对于两电极质量),能量密度为6.0 W h kg-1,功率密度为332 kW kg-1,响应时间为5.4 ms,此外器件还可耐受105次的弯折。相对于其它薄膜器件,该皮肤型超级电容器在比电容量、功率密度、响应时间上均体现出显著优势(图3)。有望应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学和皮肤电子学等领域(图4)。
相关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
图1 不同电镀圈数时,复合薄膜比电容量及PEDOT含量(a)、电导率(b)和应力-应变曲线(c)。纯碳纳米管薄膜(d)和复合薄膜(e)SEM图像,纯碳纳米管薄膜(f)和复合薄膜(g)TEM图像。
图2 (a)皮肤型超级电容器的组装过程示意图。SWCNT/PEDOT复合薄膜(b)和皮肤型超级电容器(c)-(d)的光学照片。(e)-(f) 皮肤型超级电容器截面的SEM图像。
图3皮肤型超级电容器的循环伏安曲线(a)和恒流充放电曲线(c)。(b)皮肤型超级电容器(SC-E)与其它薄膜器件在20 Vs-1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d)-(f)皮肤型超级电容器与其它薄膜器件的性能对比。
图4 皮肤型超级电容器实物演示与杂志封面图片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盖房子用的水泥能用来发电,还能当成“电池”储能。东南大学9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该校科研人员研发出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将高能耗的水泥变为“绿色能量体”,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助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涉及储能的示范项目有12项,总规模超2.455GW/9.14GWh。其中包括,500兆瓦/2000兆瓦时构网型混合储能示范项目;295兆瓦/59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350兆瓦/1400兆瓦时石灰岩地层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3月5日,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圆满落幕!继4日的广泛讨论之后,行业几位专家结合当前的储能应用发展趋势,从储能人才培养、混合储能技术、储能出海等热点话题分别做了解读。与此同时,业内人员也一同走访了位于浙江杭州的两大电网侧储能项目,通过实地调研探究技术创新对储能项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文章,分享了他们使用一种特定类型的塑料实现更高效能源存储的突破性工作,这种新材料可能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使用塑料。塑料有助于保持食物新鲜和医疗设备的无菌状态,并且为电子产品提供绝缘。事实证明,塑料还可以做
2月20日晚间,诺德股份(600110)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孙公司深圳百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百嘉达”)与中创新航(03931)签订了《2025年保供框架协议》,基于双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为保证百嘉达铜箔产品的供应稳定,百嘉达承诺2025年向中创新航供应铜箔产品4.5万吨,实际供货量需以正式销
新型储能迎来重大利好!不仅12大技术上榜,还将培育3#x2014;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27年,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此,有相关机构认为,2025年中国储能装机有望在2024年翻倍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较高增速,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那么,真锂新媒就带您具体盘点一下,这新型储能1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原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文件还明确,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
近日,山西省多地举行2025年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太原:2月6日,低碳绿能产业、蓝石光智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等12个项目现场签约;年产4.8亿克拉半导体基体工具材料项目开工,同时,与会领导考察观摩了“投产一批”代表项目中国长城电源业务落地项目。大同:大同市共推进项目42个,总投资5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作者:刘通1,3杨瑰婷1毕辉4梅悦旎1刘硕1宫勇吉3罗文雷2单位:1.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引用:刘通,杨瑰婷,毕辉,等.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郑州研究院常云飞教授、王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在基体中引入二维铋层状铁电微晶以及构建复合物双层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突破了聚合物基介电材料在储能性能提升方面的限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聚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企业急需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推动技术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储能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储能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兴起以及全球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
“磷酸铁锂电池#x2B;超级电容器”新型混合储能技术调频项目运行7个月以来,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发电公司”AGC调频累计收益3069万元,而此前,该公司的AGC调频收益不足10万元/月。作为南方区域首个将“磷酸铁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的项目,其投运既促进发电机机组节能
据武汉理工大学消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类初层溶剂化壳层不含有机溶剂分子的复合水系电解液,克服了传统复合水系电解液在低温下脱溶剂化动力学缓慢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Chem》上发表。论文通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7日,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1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目前,我市集聚了一批储能上下游企业,集群初见规模。全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0余个,总功率超过200兆瓦。原文如下: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
北极星储能网讯: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5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目前广州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2个,总功率超200兆瓦。文件显示,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的
日前,内蒙古工业大学阿如罕教授课题组在《RareMet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Mechanismresearchprogressontransitionmetalcompoundelectrodematerialsforsupercapacitors”的综述文章,分析总结过渡金属化合物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
储能正独立成长为新的万亿赛道,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入局。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2024开年以来,已有近30个储能相关项目密集签约或开工,所涉投资金额近千亿元,产能规模超150GWh。01新开工储能项目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有新开工储能项目15个,其中14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