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谢科予副教授以第一作者、魏秉庆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6)上发表题为“Ferroelectric-Enhanced Polysulfide Trapping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y Improvement”的研究论文(Advanced Materials, 2016, DOI: 10.1002/adma.201604724)。谢科予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铁电效应”来抑制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为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提升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The work is definitely publishable since it opens a new direction for research in this area. I expect many researchers will plunge into this direction an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breakthrough in this area”。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多次受到MaterialsViews(http://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6/12/the-ferroelectric-effect-the-inhibition-of-polysulfide-for-lithium-sulfur-batteries-shuttle-effect-of-the-new-policy/)和X-MOL(http://www.x-mol.com/news/4283)等专业科研媒体的报道。
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是未来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二次电池之一。但其充放电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电解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易扩散到负极,并与锂金属反应,造成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并腐蚀锂负极,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成为制约其商业化应用最关键问题。该工作借鉴了铁电材料与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简单地将铁电材料BaTiO3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正极浆料之中,利用纳米BaTiO3自发极化特性吸附同样为极性的中间产物,显著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比其他思路,该方法操作简单,可无缝衔接到目前锂电池电极制造工艺之中,适合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谢科予副教授带领其硕士研究生(魏文飞、于浩然、张坤、游悠、原凯等)围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展了系统科研工作,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Advanced Materials论文3篇(Advanced Materials, 2014, 26, 3592;Advanced Materials 2015, 27, 5936;Advanced Materials, 2016, DOI: 10.1002/adma.201604724;2篇以西北工业大学为第一单位与通讯单位,1篇合作参与)。该系列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谢科予副教授所在纳米能源材料人才特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6月依托材料学院成立。中心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魏秉庆担任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该特区自成立以来,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多次在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6)、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影响因子27.417)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影响因子33.38)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北极星储能网总结03月15日要闻,曾鸣:如何实现“三型两网”建设目标?相关产业集团如何提供支撑?储能项目招标陆续来袭含光储充、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瓶颈被攻克:锂硫电池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等等,更多详情:曾鸣:如何实现“三型两网”建设目标?相关产业集团如何提
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环保、廉价等特点的锂硫电池被称为是继锂离子电池之后下一代动力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能见Eknower微信公众号ID:Eknower近日,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李明涛课题组在影响锂硫电池应用的瓶颈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石墨烯保护层正极材料,获得了长
储能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为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储能电池是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目前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一旦取得突破,将对新能源发展、电网运行控制、终端用能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储能电池技术将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实现广泛应用。新型储能电池技术成为当前研发的热
华为宣布即将投产新研发出的石墨烯锂电池,充电速度比普通手机快10倍;董小姐声称用了钛酸锂电池,雾霾天气将会减少一半......这些电池前沿技术在过去的一年被炒的火热,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到底是噱头还是黑科技?是否真的有希望取代锂离子电池?别着急,且看下文,老司机带你看懂十大电池黑科技,
日前,来自韩国南洋大学的一支研发团队对外宣布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锂硫电池,该电池与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两者具有相同的充放电循环工作性能,同时其能量密度还可以达到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多。该研发团队是一支由韩国与意大利共同组建的多元化研究小组,在以上高度可靠的锂硫电池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