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救企业”成“涨价格“?张卫东细数“276工作日”七宗罪

2017-01-10 18:2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张卫东关键词:煤炭电煤去产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是抬高进口煤价格,增加汇率调控和外汇储备的压力。

受美元汇率走强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和国家外汇储备连续两年下跌,汇率调控和外汇储备压力不断增大。据海关总署统计,2016年1-11月我国进口煤炭22869万吨,同比上升22.7%。按口煤价格每吨上涨60美元测算,全年实际多出国家外汇储备近140亿美元。若考虑全部用国内煤替代进口煤,全年可节省外汇储备近300亿美元。

六是不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相关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能源电力消费水平偏低,未来煤炭、电力消费增长的潜力很大。近年来,越南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且消费量增长迅速,印度煤炭需求和进口量不断增长,2015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煤炭进口国,新疆煤炭在中亚部分国家也有一定竞争力。

统筹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笔者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出口到部分相关国家是可行的、合理的,有利于煤炭去产能工作大局。

但是,“276工作日”政策极大制约了先进煤炭企业经营效率提高,增大了生产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力,不利于煤炭出口,不利于煤炭生产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七是有将煤炭行业回归计划经济的风险,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廉政风险。

近年来,煤炭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总体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施“276工作日”政策,不但使政府部门干预企业经营,影响企业独立决策,而且使行政手段干扰市场运行,是对煤炭市场机制的破坏,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例如:

由于煤炭限产造成环渤海库存大幅下降、船舶装船等候时间过长;

煤炭供应紧张后,主管部门又反复研究,出台政策,调高每日允许产量;

下半年煤炭价格飙涨后,主管部门又出面协调煤炭供需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并行政干预价格等。

过多的行政干预措施,有使煤炭行业回归计划经济的风险,将会扼杀行业的合理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推动成本下降。

不断加大行政干预还将带来权力的过度集中,有可能给主管部门带来很大的廉政风险。

3

“276工作日”不宜长期执行

“276工作日”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有其特殊的合理性,也起到了制止煤价断崖式下跌,挽救了部分煤炭企业严重亏损的作用。但是,这项政策终究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色彩,副作用很大,不宜长期执行。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抓紧研究“276工作日”政策退出机制尽快明确退出时间,使先进煤矿产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摒弃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自主经营的干预,坚定煤炭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加强安全、环保等生产标准的监督检查,适度提高煤矿建设、煤炭企业生产的门槛,利用安全、环保等技术屏障和市场竞争机制两条腿走路,实现化解过剩产能的总体目标。

三是完善煤炭市场化运行机制,避免行业大起大落。引导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通过双方自愿协商合理确定价格,同时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

协调组织煤炭及下游企业、协会等单位探索建立电煤市场监测、信息共享和预测预警协调机制,加强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消费等环节中出现问题的跟踪和解决,促进煤炭和上下游相关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针对部分困难企业实施定点扶助、精准扶助,重点关注人员安置问题。

建议对困难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准确测算扶助资金需求,研究在煤炭销售价格中征收困难企业扶助基金的政策措施,确定基金规模,在全国煤炭销售中定额统一征收,由财政部和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调拨,精准扶助相关企业。

相关阅读:牛克洪:避免煤价大起大落,“276工作日”不能轻易放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