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干货】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2017-07-05 10:47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池产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加快

产业链下游,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2016年10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已经达到10.7万个,较2015年增长118%。同时,加上私人充电桩,全国充电桩总数已经超过17万个。

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5省22城对充电基础设施进行5%~30%的建设投资补贴,1省2城对充电运营企业按电量进行运营补贴

今年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规划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为私人充电桩建设指明方向。

以北京市为例,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北京市充电桩数量已达6万个,其中,公共专用桩0.77万个,社会公用桩1.03万个,私人自用桩4.2万个。较今年上半年累计2万多个的数量,私人自用桩在下半年又增加了2万个。由此可见,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已经进入高速区。

二、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一)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丰富,政策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的市场销量为70万辆左右。

1. 乘用车需求

私人需求仍将是新能源乘用车的主体。2015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70%集中在汽车限购城市。2017年,限购城市的燃油车牌照政策会愈加趋紧,越来越多的拥堵城市也正在酝酿燃油车限行与限购计划。同时,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对比燃油车的绝对优势,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关注,尤其是受到以汽车作为通勤工具的重度用户所重视。2017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完善,部分城市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减免路桥费,减免停车费等政策也将继续,新能源汽车的私人市场份额会逐步扩大。

出租车需求引导是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外一大亮点。当前,大多城市的治理空气污染、节能减排的压力重大,而城市内车辆的尾气排放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大原因。而随着北汽EU260、比亚迪E6等长续驶里程车辆的上市,新能源乘用车已经可以作为出租用车,分担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部分重担。未来,地方政府也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于出租车市场。

租赁市场是我国电动汽车推广重要领域之一,分时租赁、汽车共享等新兴商业模式正不断涌现。从需求侧来看,租赁能够以比较经济的方式解决人们的出行需求,尤其对于限购城市中买不到车的用户;而从供给侧来看,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规避,更由于其续驶里程短,需要频繁补电,车辆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各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期服务网络的搭建,并计划于2017年加大电动汽车的采购与投放力度。

2. 商用车需求

公交交通是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推广的重点突破口之一。从市场潜力角度考虑,公交车保有量大,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保有公交车48.3万辆,具有较大的公交车电动化空间。从技术角度考量,公交车线路固定、运营里程明确,适合新能源汽车应用,并且当前新能源客车在性能上已经能够满足公交车需求。从管理角度考量,城市公交多为集中管理运营,作为公共服务性事业,用户单一,推广难度小,国家政策补贴的受益面却非常广泛。深圳、广州、上海、太原等多个城市设立了2017年电动公交车在新增公交的占比要求,并陆续出台公交车纯电动化的推动计划。公交车电动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专用车仍将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的重点领域。在使用中,专用车的用途与要求和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特征比较符合。专用车具有线路固定、单程里程相对不长、使用频度高等特征,而且具有专用的停车位,便于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这些都与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相对较短、需要充电设施等要求非常符合。

目前,全国市政环卫车保有量超过14万辆,2017年需求1~2万辆,城市环卫车、特别是核心区的环卫车将逐渐向零排放、零污染、噪声小的纯电动化趋势发展。城市内物流车也将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专用车的另一大需求。2017年.部分地方政府将开展新能源电动车进入快递行业的试点项目,加强电动物流车的管理力度,并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物流用车中的占比,以便将其纳入到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

(二)产业竞争不断强化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参与主体相对较少,主要以本土品牌为主,产品供给还是不足,市场竞争仍然不充分。

随着《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达标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在油耗积分与新能源积分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主流的合资企业也将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凭借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合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将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通用等多家合资企业已经公布其未来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计划。伴随着未来传统燃引导油车反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制落实,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产业竞争也将进一步升级,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健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亮点。如今诸多互联网企业已经纷纷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并吸引大量传统汽车从业人员广泛参与到整车设计与制造。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更加侧重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人机互动,这将是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有机的结合。

当前我国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加装了较先进的行车传感器、控制器、车载导航等设备,实现了诸多主动预警的提示类功能。随着未来智能化的更加深入,车辆在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等方面将有更优秀的表现,主动干预驾驶的辅助类功能逐步实现。随着车联网与云服务的进一步普及,行车地图将从目前的路况及时反馈向具有路况拥堵预判、行车任务与路径实时规划以及充电任务规划等智能化平台,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以更快的速度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方向发展。随着未来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将不仅仅作为一个代步工具,而是承载了导航、消费、娱乐、交互等出行相关各个方面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又一个智能中心。

原标题: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池产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