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云服务规模的指数式增长推动了数据中心、网络和电信设备领域发生显著进步。通过互联网协议(IP)地址连接到云的物联网(IoT)设备数量,已经超过地球上人口的数量。这些增长对处理不断增加的数据和视频的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交换机带来了巨大影响,正将基础设施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带宽推到极限。对电源设计工程师而言,主要挑战在于如何高效地为这些设备供电和散热,同时将用电量降到最低。工程师在使用目前的先进处理器、ASIC和FPGA时还必须平衡电路板电源占位面积与散热。
本文综述了多相转换器架构的演变,并比较了不同的控制模式方案;同时介绍了一个采用综合电流控制的新型多相控制器系列。控制技术的这一进步使电源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逐周期的电流平衡和更快的瞬态响应,同时以零延时跟踪每个相电流。
多相技术发展到为IoT供电
随着终端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加,对处理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增加。处理能力主要集中于数据中心,在这里,高端CPU、数字ASIC和网络处理器运行服务器、存储器及网络设备。它们通过电信设备分布于网络,用于PoS机、台式计算机或使用CPU或FPGA的嵌入式计算系统的事务处理。
这些设备的共同点是其数字处理需求具有相似的功率分布曲线(powerprofile)。随着处理器尺寸的减小和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处理器现在需要更高的输出电流,范围为100A至400A或更高,具体取决于其复杂度。这个趋势已持续多年,业界一直能够通过将更低的电源状态集成进数字负载来适应。这使数字负载能够在不使用时消耗更低的电流,在需要时达到功率峰值。不过,虽然这有利于整体系统功率分配,但会给电源工程师带来另一个挑战。一方面仍需要提供超过200A的满载电流并进行热管理,另一方面电源必需在不到一微秒时间内对超过100A的大负载阶跃作出反应,同时将输出保持在窄稳压窗口之内。
在终端系统中,常见解决方案一直是使用多相DC/DC降压转换器来提供所需的功率转换,通常是从12V输入转换为约1V输出。要提供大负载电流,设计将负载分布到多个较小的级(称为相)的多相解决方案比通过一个级来提供更容易。从(I^2)*R角度来看,想在一个相中处理过高电流会给设计磁性元件和FET以及热管理带来挑战。对于大电流要求,多相解决方案与单级方案相比可提供高效率、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此方法类似于终端负载所采取的技术方向,即多核CPU划分工作负载。图1显示了使用四个相为CPU提供150A电流的多相解决方案。
图1.使用四个相的多相解决方案
合适的控制方案
多相解决方案提供最佳的电源架构,但需要认真评估实现方式,以匹配最新一代处理器。终端系统的趋势始终是更强的性能、更小的尺寸和更好的电源管理。这一趋势体现在电源设计中,就是通过增加开关频率来将尺寸缩到最小,并在满载和瞬态条件下以更高的电流管理更低的输入电压。这些趋势已带来了电源稳压方面的问题,要求控制回路相应改善。多相控制器领域的主要挑战是管理每个相的电流,这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每个相电流必须平均分担负载。如果存在N个相,则每个相的电流始终应为Iphase=Iout/N。
•稳态和瞬态期间相电流必须平衡。
保持这些条件很重要,否则你可能要不断反复设计电源。例如,稳态期间相电流失衡会导致热失衡。而在瞬态条件下,如果仅有一个相对负载阶跃做出反应,那么其电感器尺寸会明显过大,违背了多相设计的初衷。
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重要的是控制回路始终完全了解相电流和输出电压,没有延时或采样延迟现象。
采用综合电流控制方案
相对于在电压控制方面采用变通方法来避免电流感测问题,还有一种新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Intersil在该领域实现了突破。通过将整个控制、监测和补偿放到数字域中,可以运用先进的控制方法论,由此产生的综合电流控制回路能够提供逐周期的相电流均衡和快速瞬态响应。
该新控制方案的产生,起源于对下面这个问题的认识:尽管高边电流信号在回路中很关键,但由于开启时间短和高噪声环境,无法进行直接测量。而Intersil控制器使用人工生成的综合电流信号,具备无噪声、准确、并且无延时的优点。其基本原理是,决定相电流涉及的所有参数在每个周期均可直接测量,从而允许控制器获得电流值,如图2的电流波形所示。
图2.电感器电流波形
电流波形的斜率与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感有关。通过持续测量电压和计算电感,可以生成综合电流波形。通过电流向下补偿过程中的实际测量进行校准,有助于控制器消除由于电流失调或斜率而产生的误差。这有助于控制器补偿系统由于老化、发热或电感饱和导致的任何变化。除了内部无噪声电流波形,控制器还可以控制回路延时。由于电感电流斜坡由脉冲宽度调制(PWM)计时,而PWM的信号是从控制器发出,数字回路可以通过Intersil智能功率级来控制所有传播延时,从而消除内部电流波形延时。
此功能只是在有电流和电压信息的数字域中采用整个回路控制而获得的好处之一。图3的框图显示了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以改善总体响应。电压回路补偿的实现使用传统PID系数,该系数可通过IntersilPowerNavigator™GUI实时调整。在具有非常严格电压窗口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交流电流反馈可进一步提升瞬态性能。通过实施可调节滤波器和阈值,可将动态的负载变化直接注入回路,从而提供与负载阶跃成比例的更快响应。
图3.控制回路的框图
综合电流控制的优势
综合电流控制的优势是现在可以设计具有逐周期电流平衡和快速瞬态响应的多相电源。每个相的电流是准确已知的,从而允许器件在连续负载瞬态条件下保持稳定工作,其中所有的相平均分担电流。与电流反馈通路中的零延时相结合,综合电流控制使器件能够更快地响应负载条件,从而将输出电容降到最低。即使在使用大电流CPU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全陶瓷”输出电容器解决方案。利用零延时、全带宽、数字电流波形,控制回路可按照负载线路精确定位输出电压,模仿负载分布曲线的响应。这可避免在输出电压稳定到新目标电压时出现的传统模拟RC衰减。图4显示了在无需负载线路的情况下,器件仍能够满足任何负载瞬变要求,同时使器件电压稳定。
图4.90A负载阶跃的瞬态响应
如图所示,综合电流控制回路有助于多相控制器为CPU、FPGA和ASIC等现代大电流负载供电。对相电流的准确控制和定位,有助于控制器以最小输出电容满足任何瞬变条件的要求,同时又不会使电感器尺寸过大。
结论
多相控制架构已进入数字时代,这非常有助于解决为现代大电流负载供电的挑战。这一优势已在革命性的综合电流控制方案所提供的瞬态响应和相均衡方面有所体现,另外它还为电源设计的其他许多方面带来优势,只是尚未展开讨论。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通过软件调节、控制和监测各项设置的能力。从高层面看,这提供了更简单的回路设计及调谐方案,因为我们可以使用如PowerNavigatorGUI等软件界面,用几分钟就能建立完整的设计。但在需要调试系统时,电路板方面的影响就明显了。即刻了解电源的状态和条件,以及通过可调节滤波器和实时软件控制对噪声条件进行补偿,有助于设计工程师克服任何挑战而无需重新设计电路板。这些无形的优势将使得越来越多的电源采用数字控制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并网逆变器交流输出侧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功能,就是光伏电站通过并网逆变器向电网进行供电之时,当检测到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超出(或低于)电网允许电压范围时,逆变器便自动断开交流接触器,停止向电网供电,并同时发出警示信号。逆变器的这一功能的作用,是保证电网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保证光伏电站的安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劳动力成本形势严峻,给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寄希望于生产技术革新,希望能够利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使得机器人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工作,让机器人能够代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岗位,机器人产业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企业利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劳动力成本形势严峻,给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寄希望于生产技术革新,希望能够利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使得机器人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工作,让机器人能够代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岗位,机器人产业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企业利
冷却方式大容量变压器普遍采用强迫导向风冷(ODAF)和强油导向水冷(ODWF)两种冷却方式,这两种冷却方式有很强的冷却效果。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把变压器油箱中的热油,利用油泵打入油冷却器,经冷却后再返回油箱,冷却绕组和油箱。油冷却器做成容易散热的特殊形状,利用风扇吹风或循环水做冷却介质将油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带有整流变压器的三相可控硅整流器中,换相重叠角、输出电压、功率因数与整流变压器的阻抗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1.前言在带有整流变压器的可控硅整流电路中,整流变压器的阻抗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整流变压器的阻抗导致了换相重叠的产生,使输出电压产生换相
[$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NewPage$]
近日,台达为某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提供了一套专业的自动化一体解决方案,全面实现检测实验室所要求的自动调节通风量、恒温恒湿等多项严苛的要求,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开创了台达自动化产品方案在实验室全自动化应用的新领域。随着诸多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专利串联型微电网及其微源之间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申请人为兰州理工大学。串联型微电网及其微源之间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同样具有孤岛与并网两种运行常态。该结构下整个系统主要是由A、B、C三个对称子系统组合而成,内部三个对称子系统中H桥微源逆变器是以串联方式连接在一起
电子电路设计中,会涉及到很多种电路的设计,buck电路就是其中一种。对于新手设计者来说,buck电路中的电感计算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不同模式的buck电路的电感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本篇文章就将为大家介绍临界模式的BUCK型电感计算方法。诸如BP2822这种滞回控制临界模式的BUCK型电感究竟该如何计
电源的拓扑结构主要分为非隔离式与隔离式。在非隔离式中,主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还有一种为极性反转,就不讨论了。串联式结构,只能获得低于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因此为降压式变换并联式结构中,可以获得高于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因此为升压式变换。并且为了获得连续的负载电流,并联结构比串联结果对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业界首款浮动开关架构,其可简化灯具、射灯以及固定装置的离线LED线性驱动器。该AC开关矩阵技术支持TITPS92411浮点MOSFET开关,是一种不使用磁性组件也可产生低纹波LED驱动电流的创新方案。该架构能与原有墙式调光器、高功率因数以及低总谐波失真(THD)实现完美兼容。反向、降压及升压转换器是当前LED灯具中的通用开关模式电源(SMPS)拓扑。这些电路在高频率下工作,需要电感组件将电源AC电流转换为驱动LED所需的DC恒流。用于电源传输的电感器与变压器在选择上比较复杂,常常需要昂贵的定制组件。此外,还需要使用包含4至
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一款睡眠模式下工作电流不足5uA 的同步28V、500mA 降压DC/DC转换器。该最新TPS62175 不但可在轻负载工作条件下保持高效率,同时还支持可在工业传感器、智能电表、医疗以及无线电源传输设计等 12V、15V 以及 24V 应用中工作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TPS62175 的主要特性与优势:· 轻负载条件下的最高效率:100 uA 时效率超过 70%,睡眠模式下静态电流不足 5 uA,而在普通模式下典型工作电流为 20 uA;· 支持具有极端待机功耗要求与输出电
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我们会通过进博会开启新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造福世界。克里斯蒂安·布鲁赫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西门子能源全球CEO:全球能源转型的成功离不开中国西门子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在参加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30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组织开展了相关申报和评审工作。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拟发布的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进行公示。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
10月23日,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到,加快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等系统融合应用,重点推动在电网管理、预测性维护、智能资源管理等方面应用,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储存和管理智能化。计划明确,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
10月22日,笔者从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委会获悉,由国网江苏电科院牵头编写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通信规范》三项电力行业标准获批发布,将于明年3月起实施。近年来,国网江苏电科院作为国家电网
有多硬核?2024年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获评“十大硬核科技”如何助企业降本增效?数据感知、存储和计算分析落地应用有何作用?减排温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各类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自建平台、各自独立布置终端的烟囱效应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智慧城市,必须万物互联。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链路动态自愈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在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测监测中心通过了型式试验与性能检验,达到正式投用标准。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各类物联感知终端大量部署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无线传感网络因低成本、灵活便捷等优势已成为电力
友讯达9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电力物联网、燃气计量相关软件主要使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根据南方电网发布的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力鸿蒙OS”,公司已有通讯产品适用电力鸿蒙OS系统并进行电科院送检,相关产品尚未实现营业收入,且与华为无直接合作。
日前从国际电信联盟(ITU)总部获悉,公司牵头编制的ITU标准《现场通用通信智能维护接口-与协议无关的需求》发布。当前,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普及,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通信运维现场。但不同运营商的管理系统和装备之间缺少通用接口,不利于业务交互,亟需制定统一技术标准
8月30日,由中国能建中南院牵头实施,中国能建浙江院、西北院、华东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中电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陆上风/光电站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武汉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此次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圆满完成,并在新能源场地安全监测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浙江院主要负责子课题二“陆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2024〕52号,以下简称《通知》)。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通知》有关内容解读如下:(政策原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一、《通知》出台的背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文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文件提出,到2027年,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5GNB-IoT网络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5GRedCap实现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