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分布式能源评论正文

【大咖说】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

2017-07-19 11:0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储能产业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

7月8日,由《中国能源报》主办的中国综合能源体系建设系列研讨会开篇之作——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在京举办,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代表160人参会。

2017年伊始,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最终确定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23个项目。如今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开工在即,但关于项目的具体实施、商业模式、价格瓶颈、设计规划等还在探路期。

《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刘建林在会上表示,目前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亟需一个解读的平台,由《中国能源报》搭台,连接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各方的闭门会,将共同探索、共同推进示范工程开花结果。

在这次闭门会上,就多能互补问题,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积极踊跃交流,开启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本报编辑部特摘录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

多能互补开辟能源革命新天地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处于变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国际上能源转型变革也风起云涌,要有新的策略来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看,伴随经济新常态,能源发展遇到很多瓶颈,比如,煤炭去产能任重道远、煤电产能过剩潜在风险突出、天然气市场开拓难、新能源弃风弃光等,仅依靠单一能源品种单兵突进或沿用传统办法、简单的小修小补并不能解决问题。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丰富多彩的新业态,催生了低碳化、扁平化、个性化用能的需求。面对能源需求日新月异的新趋势和新挑战,能源发展理念和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模式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或是比较可行的路径。因为单打一地看,每个能源细分行业要独立地转型变革都有较大困难,难觅万全之策,但若把整个能源行业作为“全局一盘棋”整合起来,将供应与消费互动起来,就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如果能够真正将多能互补、梯级利用的优势发挥出来,能源转换利用效率可大幅提升,比用技术革新或管理挖潜手段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高得多,且成本更低。“多能互补”的内涵至少有三“多”:一是涵盖的细分能源品种多——既有新能源,也有传统能源;二是提供的产品多样化——电、冷、热、气等综合供应;三是供需模式多样化——更贴近用户、满足特殊需求、供需互动的耦合集成方式。过去较长时期,因为体制机制原因,能源各行业彼此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很好融合,也没有互相交融的紧迫性。而现在,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化解现实矛盾也迫切需要变革创新发展模式。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就是从系统集成、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的角度抓住了能效提高和成本降低的“牛鼻子”,通过多种能源的有机整合、多种产品的耦合供应、多种机制的相互“借力”,使能源用户和生产供应方互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应该说,多能互补作为一种新业态才刚刚起步,还在路上,任重而道远,但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有效形态、方式和抓手,前景光明、意义重大。

做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至少将有以下几方面“利好”:一是提高能效,助推节能减排。现在全国平均综合能源转化效率仅有40%左右,在多能互补热电冷联供情形下,能源效率可达到90%以上;二是有效降低成本和价格,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三是能大力拓展新能源消纳及大规模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四是实现对垄断体制的巧妙“突围”,通过新业态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用巧劲打破当地电网企业、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的“铁饭碗”,促进能源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五是助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产业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不要小看多能互补等新业态的星星之火,一旦突破燎原之后会改变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形成全新的能源体系、工业模式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新方式,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模式的深刻变化。

推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当然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体制问题。尽管多能互补终将塑造多赢格局,但传统垄断企业的思想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会对改革和新业态的发展形成阻力。其次是补贴的路径依赖问题。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如果真正做好了,并在全国示范推广,相信在项目成熟期将不需要补贴。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一定要有自我盈利的能力和自信,初期政府会扶持一把,但从中长期来看,要能够自我循环发展,在业内领先并具有推广复制的价值。再次是价格机制问题。目前市场化价格尚不完善,示范工程应大胆探索实践,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率先实施灵活可调节的价格机制。

关于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不管是政府、企业、用户还是社会舆论,各方面都很支持,也寄予厚望,但项目成功与否、业态是否可持续能推广,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企业家,取决于项目是否具有竞争力。唯有优秀产品、优质服务才能在市场上获取更多份额并立于不败之地。

新奥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奥泛能网络科技总裁刘敏

积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国家以能源革命为宏观指引,着力打造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其理念及目标与现代能源体系高度契合,将有利支撑现代能源体系落地。

传统能源体系以供给为核心,随着时代变迁,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弊端开始显现,比如竖井发展、孤岛运作、市场化程度低、环境污染等,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习总书记提出能源革命,尤其把消费革命放在首位,就是要打破集中式、竖井式、相互孤立的传统能源体系,构建清洁、高效、经济、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现代能源体系拥有五大特质——需求侧主导、多品类能源融合、多种供能方式协同、多元主体开放共享、需供智慧互动。

新奥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泛能网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六大特点:多种能源融合、分布式为主体、设施互联互通、需供充分互动、实时调度交易、储能技术支撑,与现代能源体系的五大特质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其内涵是以为用户提供多能互补的泛能站或泛能机解决方案为接入,利用信息网和气、电、热、水等物联网,搭建各类的能源设施,互联互通的能源物联网,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多能源智慧调配,互联网能源共享的新生态,最终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经济、安全的目标。

另外,泛能网依托多年产业实践,形成了匹配不同业态特征的差异化模式,可充分满足各类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助推区域能源体系升级。目前泛能项目已遍布40多个主要城市,其商业模式、多能互补潜力巨大。在首批23个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中,新奥入选了两个示范项目。一是廊坊开发区生态城区块,该项目业态多样,包括工业、商业、住宅,采用增量辐射、整体升级模式,依托新增用能主体,发展泛能站,协同存量的能源设施、电力热力管网,构建泛能微网,最终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依托平台进行多区块整体能源调度、交易,发挥区块间多能互补协同效应,提升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率,形成光伏、地热、燃气、余热、储能等多能源高效集成的开发区泛能网。二是青岛中德生态园,采用泛能规划牵引网络迭代模式,以泛能规划引领,打破传统能源分项规划模式,与园区产业规划深度融合,引导荷、源、网、储的整体优化布局,构建泛能区域网。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能源体系向现代能源体系过渡期、关键期,传统能源体系以供给主导解决有无问题,现代能源体系以需求主导解决优差问题,从传统能源体系到现代能源体系,需要进行能源结构、能源供应方式、能源需供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开展技术+模式+体制的集成创新,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

聚合生态圈合力构建与现代能源体系相契合的新型标准体系,扎实推进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有力支撑新型现代能源体系落地,进一步加快能源体制改革,通过标准引领、示范带动、体制支撑,开展多维创新,加速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带动社会高效、绿色、智慧发展。

原标题: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产业查看更多>多能互补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