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访谈正文

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精彩摘录

2017-07-19 11:2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多能互补增量配电网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智慧能源总工 杨帆

综合能源公司是企业未来转型方向

多能互补开展过程中,既有发改委、能源局、地方政府和投资主体对成立区域能源公司的支持,也有地方电网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能源公司等的质疑,但无论如何,未来多能互补工程最佳的实施主体将囊括上述企业。

多能互补的突破主要是打破供电、供暖、供气的地方垄断,给区域用户、需求侧带来更大效益,虽然它只是某个区域的综合能源公司,但是集多种能源生命周期管理运营于一体,是一种新形态的持有能源资产的售电、售热公司,因而,首批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最终一定是多方合作共赢的结果。

而对于很多人关心的项目验收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要建成一个并网区域能源网,由区域能源中心统一调度,二是要向区域内部用户直供电和供热,余电可以向区域外部用户供应,三是可再生能源要以本地消纳为主,尽量百分之百消纳掉,四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性。

多能互补工程的技术方案核心,首先是分布式能源站技术方案,要充分考虑生产效率,供热、供电联合调峰等要素,选择最合适的机组配置。其次是区域能源网控制系统,前期负荷较少时构成一个虚拟电厂并网向外部售电为主,后期负荷足够时,形成区域能源网向内部直供电为主。最后是储能的技术方案,多能互补工程中的储能主要作用是调峰调频,增强区域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综合能源公司是未来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燃气企业、能源设备商、节能服务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一些设计院转型的方向。其主要收益来自电源、配网和大用户,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智慧能源技术、稳定资金来源以及资源关联企业的融合。因而,综合能源公司的最佳构成是主体运营的企业控股和关联企业、政府的参股。

多能互补项目中的风险主要有六类:政策风险,需要地方政府保障其权益;资金风险,投资、融资渠道要稳定;用户风险,良好的服务和较低的收费是降低用户风险的有效方式;合作风险,需要合作方利益共享;安全风险,必须做好技术和质量控制;竞争风险,要持续改进、降低管理运营成本。

从国家对多能互补项目的支持角度而言。首先希望项目能够享受国家示范项目的优先政策,比如增量配网和储能等项目。其次为保障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经济性,应组织专家团队提出通用的解决方案。一个建议是,各省给多能互补中的燃机气电上网价,由脱硫电价和补贴电价构成(这也是目前各省通用的做法)。但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中,燃机除供电外,还要供暖、为区域进行调峰,还面临区域内大用户电价较低等客观存在的难题,因此希望在后期,允许燃机电站在直供电的时候,仍然享受气电上网价中的补贴电价。再次,要做好与电网公司、燃气公司的总体协调工作,保证示范工程能够得到多方支持。最后,以新建园区为实施对象,以发展低碳清洁能源、需求侧节能节费为目标,在全国推广复制,鼓励电网公司、燃气公司、新能源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等结合实际适度创新、参与到多能互补工程中。

示范目的是推广,目前看多能互补模式是可行的,国内存在大量有一定能源资源、负荷基础的新园区愿意做多能互补,因此可由各省自行选择一批技术经济、商务模式合理可靠的园区进行多能互补的省内试点,真正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青岛锐德集团副总裁 周君

V2X与多能有机融合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V2X中,V是电动汽车,X是指很多事物,V2X有无穷的想象空间。目前,我们已看到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以及资源优势,未来,燃油发电机、燃油电动机、燃油系统等将会被现在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替代,电动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个移动终端,尤其是无人驾驶的出现和未来电池技术革命之后,人会瞬间从汽车驾驶中解放出来,故而电动汽车将成为一个移动终端、数据终端。

电动汽车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交通角色依然存在,但也应该看到其第二重身份:与能源交互的身份。电动汽车具备电源和负荷的双重特性,既可以与大电网形成互动,又可以与很多载体相关——建筑、家庭等。目前我们尝试将电动汽车的能量释放,参与到交流负荷中,且从理论和实验结果来看,这完全是可能的。

汽车与信息又有怎样的关联?如将汽车作为移动信息互联终端,电动汽车将是最大的工业大数据入口,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可以做到离线和实时计算服务,对充电网数据、车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建立专业的分析模型,提供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运营服务。现在社会上有大量充电设施闲置甚至浪费,可通过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尝试改进上述现象,这样也可以把电动汽车和千家万户进行有效衔接。

V2X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出多能系统中的需求变化,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电量。也可以通过对电动汽车行为数据的分析,预测出可能释放的能量,包括参与调峰和负荷调配的能力等。此外,还可以进行实际策略的规划,包括光伏、储能问题以及对负荷的预测,这就可以有效管控电动汽车的储能,把用能控制在最优。上述都是信息化的巨大作用。

在具体运行策略方面,首先通过对用能策略和节能性分析,对能量进行分配和使用,做到成本和价格最优。其次参与电网的协同调度,提供需求侧响应,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再次临时负荷增容,在供电条件不足时,利用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提供临时增容的负荷需求。

我们认为,电动汽车和多能融合将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效载体,汽车充电网是未来电动汽车实施充、放电的有效载体,电池和电子技术的升级,使汽车移动式储能成为现实,电动汽车将成为运载人力、能源和信息的综合体。

原标题: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能互补查看更多>增量配电网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