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18组34家央企进行了重组,央企数量由117家减至98家。8月28日,国电与神华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能投”),打响了能源领域合并重组“第一枪”。由于重组后的国能投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煤炭集团与发电集团,以及第四大能源集团,所以此次重组引起了煤炭、电力行业乃至整个能源领域的高度关注。
那么目前国家力推煤炭、发电行业合并重组的逻辑是什么?在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大力推进煤炭去产能的大困局中,重组有哪些利弊?能否破解煤电矛盾的“沉疴旧疾”?国能投“巨无霸”形成之后,又会对其他煤炭、发电企业产生多大影响?此类合并重组会否在煤炭、发电央企中形成“燎原之势”?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电力行业专家陈宗法,旨在呈现来自业内人士的意见与看法。
为何重组?
中国能源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煤炭、发电行业的关系?
陈宗法:在我国15.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中,约57%是煤电机组,发电量的65%来自煤电。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70%以上,煤炭价格的涨落直接决定火电企业效益的高低。同样,火电企业是煤炭企业最大的用户和市场,电煤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50%以上,火电企业的盈亏直接影响着煤炭资源的消费转化能力。
所以,煤、电两大产业应该是“和谐共存、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鱼水关系”。但现实中并不理想。
中国能源报:煤炭、发电企业重组的整体思路,遵循了什么样的逻辑?
陈宗法:我个人理解,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基于国家大的改革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及能源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特别是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6号),要求通过“四个一批”(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进行结构调整与重组。因此,神华、国电的重组正是顺应了当前改革需要,是国资委推出的一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煤电一体、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大举措。
第二,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煤电矛盾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由来已久。特别是2000年以来,煤价暴涨暴跌,导致不是电企巨亏、煤企巨盈,就是电企巨盈、煤企巨亏。
例如,2008-2011年煤炭价格暴涨,煤炭企业进入“黄金十年”的鼎盛时期,但电力企业却出现行业性巨额亏损。2012年-2015年,则刚好相反,环渤海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从最高时860元/吨,一路下跌至2015年末的371元/吨。煤炭企业全线沦陷,进入极其困难的四年,而同期的火电企业业绩“置顶”。
进入“十三五”,煤价又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16年年底,煤价收于593元/吨,较年初涨59.8%。2017年1-8月仍在580元/吨左右高位震荡。2016年,煤电企业全年业绩“腰斩”;2017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煤电利润下降146.7%,亏损123亿元,与4.2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很不匹配。
煤、电两个产业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进入“十二五”,由于我国经济出现“三期叠加”,加上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源消费明显放缓,煤炭、煤电产能均出现了过剩。2016年2月,国家出台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政策;2017年,又下达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的任务。这对行业发展影响巨大。
中国能源报:是的,煤炭、电力产能过剩是全新的棘手问题。
陈宗法:另外,根据国资委改革局局长白英姿介绍,像其他央企一样,煤炭、电力领域的央企在布局结构上,也存在“多、散、低、同、长、重”等6个方面的问题。
例如,前10名煤炭企业产量占比约为40%,与其他煤炭大国相比,集中度明显过低;中央发电企业在原有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和业务领域,煤、水、风、核、太阳能等全面布局,同质化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
因此,神华、国电的重组也是国家坚持问题导向,旨在解决煤电过剩产能、缓解煤电矛盾,推进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能源报:那第三个原因是什么?
陈宗法:是基于能源领域既有重组案例和新的发展趋势带来的启示。
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原本专业化经营,分别从事上游的油气勘探开发、下游的油气加工,上世纪末进行了行业性重组,各自划出一部分资产给对方,出现了上下游混合经营。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两家公司比重组前业绩相对稳定,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海油由于国际油气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业绩大幅震荡。
另外,能源企业要抓住能源革命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发展思路不仅要纳入用户需求侧管理,而且要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横向多能源互补优化的格局,积极稳妥进入能源新业态,如泛能网、智能电(热)网、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综合能源供应等。
能否解决煤电矛盾?
中国能源报:前面也提到了国电、神华重组与煤电矛盾的关系。那么煤电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陈宗法:我个人认为,产生煤电矛盾的根源是煤、电两个行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根本差异,是政府计划体制与市场运行机制的严重冲撞,是政府部门、煤企、电企、用户、铁路各方长期搏弈的结果。
为理顺煤电关系,国家不得不对电价政策作出调整。例如,1985年推出煤运加价,在2004年煤运加价升级为煤电联动。但由于煤电联动不及时、不到位,所以并未解决煤电矛盾。因此双方只能另辟蹊径——搞煤电联营。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的煤炭产能大概是3亿吨,产量约2.5亿吨,而煤炭行业也已拥有发电装机达到1.8亿千瓦。此次神华、国电的重组,正是建立在上述实践基础之上的一次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跨界大整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136号文件就市场体系、结算机制、政策协同三方面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136号文件以“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为总体思路,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截至2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发电企业注册注销情况备案的公告。本月新注册生效2家电厂,总装机容量182兆瓦。其中:用户自备电厂1座,光伏电站1座。本月新注销生效1家电厂,为两座光伏电站合并。截至3月底,累计注册生效电厂812家、装机68945.46兆瓦。其中,火电22家、装机3918.4兆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自2024年7月,哈密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站在中心营业厅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这个占地不足200平方米的服务站,便肩负起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撬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作为西北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哈密正通过绿电绿证交易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截至今年4月15日,服务站累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十四五”以来,东北区域能源转型的加速深化,新能源出力变化与用电负荷升降之间的叠加效应愈发显著,系统爬坡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东北电网已出现因新能源出力减小、负荷迅速增长导致的爬坡能力不足、频率长时间波动等问题。为积极应对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系统爬坡需求持续攀升以及火电机组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近日,上海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华电望亭2×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东北,地处苏州与无锡之间,厂址西靠京杭大运河,北依望虞河,两河在厂址西北方向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本期工程计划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8机组主体及部分公用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陕西能源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52.0亿元,同比下降7.8%;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同比下降28.8%。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684.3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深圳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14亿元,同比增长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下降1.99%。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同比增长3.7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完成原煤产量2356.28万吨,同比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电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67亿元,同比增长19.62%,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
“十四五”以来,东北区域能源转型的加速深化,新能源出力变化与用电负荷升降之间的叠加效应愈发显著,系统爬坡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东北电网已出现因新能源出力减小、负荷迅速增长导致的爬坡能力不足、频率长时间波动等问题。为积极应对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系统爬坡需求持续攀升以及火电机组
一个说“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一个说“要狠抓提质增效工作进度”,相较于年度工作会的“报喜”,各大电力央企在刚刚召开过的一季度工作会上透了底。01新能源入市影响企业利润4月14日,大唐集团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指出:“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高质量发展压力持续加大,新形势带来的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北极星电力网,4月15日,赣能股份发布2024年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9.21亿元,同比下降2.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45.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33.14%;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4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辽宁大连召开2025年火电供热交流会。会议全面落实集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24年火电供热安全生产与经营成效,部署2025年供热产业重点工作。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切实扛牢能源央企民生保供责任,所属企业抓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称,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煤炭市场价格进一步回落,影响公司控股火电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降低,利润同比增加,来自于参股火电公司投资收益亦同比增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基本每股收益0.296元。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价格持续向合理区间回归,火电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
4月9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到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司所属苏州热电公司调研。苟伟一行深入苏州热电公司集控中心、1号机组A修现场、运行机组主厂房、新能源控制中心等区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江苏公司工作汇报,对该公司在安全生产、
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x2014;2027年)》(发改能源〔2025〕363号),系统部署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着力全面纵深推进煤电转型升级,筑牢煤电兜底保障功能,对于煤电产业发展和新型
日前,山西晋中市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详情如下: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晋中市人民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行动。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继续加强煤炭保供任务日常监测和调度管理,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夯实煤电机组保供基础,协调督促发电供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华电国际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13.8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1%;完成上网电量480.1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0%。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
创新引领科学有序协同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我国煤电还需在清洁降碳、高效调节等方面系统发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2024年,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化电量4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服务经营主体数量超过4万家。绿电交易电量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月26日,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召开的公司“三会”上,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锋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时,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其蓬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6日,华能国际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1,066.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88.1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9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为84.85%,比去年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