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经锂电大数据梳理发现,其中涉及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共有5项,包括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和石墨烯薄膜。
隔膜厚度仍需进步,孔隙率基本达标
在高性能锂电池隔膜方面。《目录》要求隔膜厚度在5~20μm之间,而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无法量产5μm隔膜。 由于人们对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电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隔膜变薄乃大势所趋。
隔膜的孔隙率直接影响到产品批次的一致性。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孔隙率为40%左右,而《目录》要求孔隙率达到30~50%,处于要求范围内;隔膜的孔径、孔隙率和厚度等是衡量隔膜透气性好坏的重要因素,《目录》则要求透气率为100~400s/100ml。
隔膜性能的优劣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目前,我国干法隔膜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自身的技术体系,进口替代基本完成。但在湿法隔膜领域,国内隔膜企业受限于工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产品水平还较低,生产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本次《目录》对于隔膜性能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不定会成为推进我国隔膜技术水平进步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未来技术信号的预告,隔膜厂家也会因此拉开竞争优势差距,行业洗牌蓄势待发。
近日,隔膜行业龙头星源材质发布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年产36000万㎡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建设期为33个月,目前已开始建设并按计划推进中。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各建设4条线、年产18000万㎡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预计一期将在2018年底投产。
另外,常州的主线设备从德国布鲁克纳采购的,目前公司已与布鲁克纳签订了8条湿法制模主线的供货合同。
由此可见,国内隔膜厂家正在加速产能扩张,但所用主要设备依然是国外进口,要想拥有核心技术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镍三元地位凸显
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方面。《目录》要求三元材料的比容量达到>180mAh/g(0.5C),这对于三元NCM111和NCM523等材料来说,目前是很难实现的。
另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单体电池能量密度为300wh/kg,目前主流的NCM523可以达到160-200wh/kg,而NCM622和NCM811分别可以达到230wh/kg和280wh/kg,与规划的要求相差不远。
由此可见,高镍NCM622、NCM811和NCA材料定会成为未来主流三元材料路线。
“高镍材料无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高镍材料的价值,纷纷投资研究。”天力锂能技术副总工张磊表示。
据锂电大数据了解,目前比克、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多家知名电池企业均已加入高镍三元研发行列,并纷纷制定了目标:
比亚迪:正极材料采用高镍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采用氧化亚硅或纳米硅,计划2018年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达240Wh/kg,2020年达300Wh/kg。
国轩高科: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2020年目标是300-350Wh/kg。
值得注意的是,8月30日,国轩高科宣布与比亚迪等公司合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设计生产提供NCM523三元材料前驱体4.8万吨和NCM622三元材料前驱体4万吨,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两种型号的产品产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30日,厦钨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有关公司产品应用的问题。厦钨新能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贮氢合金等全系列能源新材料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3C数码(包括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电子烟等新产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芳源股份,公司有涉及到固态电池的业务吗?正极材料主要是在哪类电池上应用?目前的产能是否过剩?对此,芳源股份12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可生产固态电池用的高镍三元材料,目前已达到吨级出货量。公司正极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9月26日厦门钨业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钨新能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欧洲厦钨新能与OranoCAM在法国合资设立法国厦钨新能,其中欧洲厦钨新能以现金方式出资10,200,000欧元,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OranoCAM以现金方式出资9,800,000欧元,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并由法国厦钨新能投资人民币396,132万元建
格林美9月25日公告,公司计划由下属控股子公司福安青美及全资子公司新展国际共同在印尼设立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摩洛哇丽(Morowali)县IMIP园区投资建设印尼第一条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0.96亿元,利用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自产的氢氧化镍钴锰
8月24日厦钨新能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81.21亿元,同比下降44.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5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50.61%;基本每股收益0.61元。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增速放缓、产业链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公司
8月10日容百科技公布,公司于2023年8月9日15:00-17:00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了“容百科技2023年全球化战略发布会”活动。全球化战略发布会主要内容:公司市场体系联席总裁佘圣贤分析了新能源行业最新变化,回顾了公司战略迭代发展过程,并明确公司未来将全面贯彻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执行总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力锂能12月22日公告,公司拟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江西鼎兴矿业有限公司、江西兴锂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受让江西同安持有的鼎兴矿业约10%的股权和兴锂科技约10%的股权。天力锂能是一家从事锂电池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具有自主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国城控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消息,11月10日下午,国城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在福建莆田仙游正式签约。据悉,国城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为新能源电子产业领域高精尖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其中,一期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厦钨新能发布公告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20.3亿元,同比增长113.62%;归母净利润为8.59亿元,同比增长115.28%;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20.52%。对于业绩的增长,厦钨新能表示主要系公司产品销量增加,价格上涨。三季度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钨新能三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端需求走俏带动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三元材料在国内外长续航版本车型的起量带动下,整体出货呈现稳步提升。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国内三元材料累计产量达到41.9万吨,同比增长49.0%。(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鑫椤锂电”ID:xinluoli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拟募集资金6.13亿元,并已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据招股书披露,科隆新能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2万吨高性能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建设项目、年产4000吨高性能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高性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据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乌兰察布绿电入京9.3亿度,绿算进京超2万P。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5%,项目建设速度和并网容量居全区前列,全国首个“源网荷储”示范项目顺利并网。“源网荷储”技术试验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就在两天前,特朗普刚刚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据悉,特朗普2月3日曾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话,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EVTank表示,由于天然石墨出口管制,部分海外客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杉杉股份1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石墨产品和硅碳产品,并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公司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正在开发当中;公司正在自主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固态电池专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月16日,中科电气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盈利28780万元-32534万元,较去年的4171万元同比增长590%-680%。据悉,中科电气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4日,贝特瑞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夫妇因涉嫌违法违规内幕交易“龙蟠科技”,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显示,涉嫌违法违规的事实为:因贺雪琴内幕交易“龙蟠科技”及贺雪琴、罗某某共同内幕交易“龙蟠科技”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五十条、第五
铅碳电池行业相关概述铅碳电池,又称铅炭电池,是一种创新的超级电池技术,它将巧妙地将传统铅酸电池的成熟性与超级电容器的卓越性能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结合既发挥了超级电容瞬间大容量充电的优点,也发挥了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优势,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90分钟就可充满电(铅酸电池若这样充、
过去一年,包括硅氧、传统研磨硅碳、新型多孔硅碳等在内的硅基负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消费电子端渗透率有所提升,动力电池端示范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也积极扩产。然而,在需求释放、性能突破与产能爬坡的多重推动下,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与现实考验,有待进一步厘清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与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促局消息,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签署2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资料显示,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CVD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
武汉大学/湖南大学袁荃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采用石墨烯纳米筛和碳纳米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二元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兼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分离效率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此前的理论计算证明,相比传统海水淡化膜,石墨烯制成的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具有超高
目前国内的石墨烯企业多为处于创业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虽然企业数量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也相对较小,较难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介绍了石墨烯薄膜的行业概述及现状。01石墨烯类别(一)按厚度1.单碳层石墨烯(singlelayergraphene):由单个碳原子层构成的大平面共轭结构材料,目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强度、自支撑、超薄透明的石墨烯薄膜,并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为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该校教授怀萍科研团队与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合作,通过单分子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手段,在11种不同有机分子中发现了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力最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一张面积较大的纸、布等折叠成小块放在文件夹或口袋里,你可曾设想过有一天也可以将手机、电脑等电子器件折叠、卷曲甚至揉皱,轻松的放进口袋,等到用时再将其展开。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折叠、卷曲或揉皱而不影响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来自日本和台湾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新的CVD方法,使用稀甲烷蒸气源和熔融镓催化剂在低至50deg;C的温度下生长石墨烯。该研究是低温石墨烯合成技术的重大进展,研究人员首次将石墨烯直接生长到塑料基材上,并且未来可将石墨烯整合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众所周知,CVD法是目前制备高质量单层大面积石
近年来,随着柔性化电子产品概念的不断提出,迫切需要开发与其高度兼容的具有高储能密度、柔性化、功能集成化的微型储能器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将甲烷等离子体还原技术和光刻微加工技术相结合,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基高功率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采用层层自组装氧化石
8月21日,大咖云集的2016石墨烯产业技术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所教授刘忠范做了《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大批量生产和杀手锏应用》的专题报告,刘院士指出,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多用途潜力显而易见,最大的挑战在于找到石墨烯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刘忠范表示,石墨烯自200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dot;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单晶石墨烯制备上取得了一项突破。通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调整和改进,他们将石墨烯薄膜生产的速度提高了150倍。新研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材料,在电、光、机械强度上的
有多位业内人士断言,未来3到5年,石墨烯专利诉讼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会时常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的国际专利布局意识薄弱,不懂如何运用这把利器自我保护。那么,石墨烯行业如何开展全球专利布局,以免未来陷入纷争呢?一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发布首个商业化应用产品,却因知
悬浮滑板是一种有趣的自平衡滑板车,却会在使用中起火。有些大学和航空公司因此禁止使用或携带它们。至于起火的元凶就是锂离子电池。这类电池应用广泛,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曾导致电动汽车和运输机起火。由于锂电池存在过热的风险,美国政府已经大量召回了这类电池。现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