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企业正文

中复连众:对海上风电叶片的十年执着

2017-10-13 09:06来源:《风能》作者:夏云峰关键词:中复连众风电叶片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黄辉秀向记者解释,这主要是基于后者所具有的优势:与玻璃纤维相比,碳纤维可以提供更高的强度和模量;在相同风能资源输入的条件下,碳纤维叶片比玻璃纤维产品轻20%左右,其它部件的疲劳载荷也随之降低;应用碳纤维还能够减少叶片的预弯,从而降低生产难度。

“目前,碳纤维广泛应用于叶片的主要障碍还是价格偏高,整机厂不会主动消化这部分成本,所以我们还要在降本上想办法。”他补充道。

为了配合碳纤维的应用,研发团队运用真空灌注工艺成型技术,解决了因碳纤维材料灌注性能较差,易出现大梁的干斑、包死,以及碳纤维大厚度制品灌注表面出现的凹凸不平问题,确保了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2014年3月,中复连众开发了当时我国最长的6MW碳纤维叶片——LZ75-6.0,长度达到75米。次年,应用于6MW机组的68米碳纤维叶片也在连云港工厂下线,创造了叶片根部直径之最。

 

完善工装则是该公司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伴随叶片规格的大型化,模具的尺寸和自重都在大幅增加。对此,中复连众开发出带自动控制液压翻转的新型模具,并成功应用于多款产品的生产中,解决了大型叶片的模具设计、制造难题。

“我们还设计出大型叶片腹板整体安装工装,提升了安装精度和效率;技术人员还根据工艺要求,开发了模具分段、分区域温度控制系统,并完成可移动在线配胶、涂胶设备开发,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黄辉秀进一步介绍道。

此外,中复连众在提升叶片测试能力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研发团队在2015年设计开发了12MW级超大型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平台,并针对大型叶片疲劳加载存在的载荷小、精度低问题,研发出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技术。

 

在梁颖看来,这些都表明,中复连众已经具备海上风电叶片设计、制造、测试和服务能力,但这方面的价值此前一直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他说,“十二五”期间虽然组织过几轮特许权招标,但多数项目都因为种种原因延迟执行,导致工厂的模具处于半闲置状态。“我们只能采取‘以陆上为主、海上为辅’的经营策略。”

好在这种状况有望很快得以扭转。目前,业内普遍预期,海上风电将会成为我国风电开发的下一个重点方向之一,项目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让中复连众看到了曙光,并迅速做出战略部署:一方面,将继续开发更长的叶片;另一方面,与整机企业合作开发质量更可靠、成本更优的新工艺。此外,还将加大对连云港工厂的生产布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海上叶片生产工厂。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战略正在逐步实施中。

2016年,中复连众成功申报江苏省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计划在更高水平上组织国内外资源对海上风电叶片进行前沿研究。

一批最新的产品也相继下线。比如于今年推出的LZ68-4.0叶片,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该公司第一批采用后缘预制方法生产的产品。

 

梁颖认为,凭借这种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中复连众的叶片在国内最新开发的一批重点项目中得以广泛引用。“比如在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试验风电场中,我们就为中国海装、太原重工等企业的机组提供了叶片配套。”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充分释放前期技术积累的价值,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凭借叶片型号全、生产灵活等优势,继续做行业的‘领头羊’和技术的引领者。”他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复连众查看更多>风电叶片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