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7-10-19 14:02来源:能见关键词: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埃斯倍电动变桨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2017年10月16日-19日,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17)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本次大会的“海上风电技术”分论坛上,埃斯倍风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显平先生做了《5.0MW-10MW海上变桨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他在演讲中表示,给这个发电厂提供准确的风翼测量,也变向的降低了风机的度电成本,这是未来的变量趋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风电行业还是PK不过火箭、核电。
以下为演讲实录:
江显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风电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埃斯倍(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来给大家分享我们在海上风电的经验和我们领先的技术。我分四方面来介绍我们海上风电的经验和技术,首先是我们公司的简介,第二是海上业绩,独有的浆叶风模型测量系统,第四是海上大兆瓦变桨设计及案例。
SSB是一个德国公司,创立与1972年,全球风电电动变桨,第一套变桨就是这个公司发明的,所以这个公司称为“电动变桨之父”。这个就是我们电动变桨之父,1992年他发明了电动变桨,在全球的风机上面分为两条技术路线,一条就是液压变桨,一条是电动变桨,绝大多数采用电动变桨。SSB在全球安装超过三万套的变压系统,接近一千套的海上风机。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变桨系统,又提供所有变桨系统的关键部件。那么我们有强大的研发团队,青岛有50位,德国有50位,全球有一百多位顶级专家。
经过我们多年的变桨应用经验,我们发现绝不能用普通工业的部件用在变桨上一定要有专有的定制,一定要考虑到风电特有的非常恶劣的环境,振动、温度,尤其是它的电网波动,一定要有专有的设计。否则既影响可靠性,影响发电效率,同时又极大的损害安全性。
埃斯倍在全球海上风电,我举了一些例子,我们安装有超过500套,接近一千套的变桨系统,从最早的海上1.5兆瓦,那么现在最大已经到8兆瓦,10兆瓦都已经开始在设计了。
这是其中的一个实例,国内东海大桥3.6兆瓦表现十分稳定。
下面我介绍一下整个风电行业,刚才我看报纸上提到风电期刊提到说大家都在提到智慧型风机,数字化。短板在哪里,应该说如何给每台风机时时准确的测量它的风况,是目前很难的。如果不能时时的测量风况,每台风机如果基于整个风场的集中测量带来的误差非常大,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增大风机的载荷,降低风机的寿命,在目前低风速的风机上面反映非常突出。下面有几个例子。
这是一个实际的例子,那么在一个风场总有这么一台风机是低于它的设计功率曲线,但不知道原因。按照它的设计功率曲线,应该能够满发,或者发点80%,但是它只能够发到20%,50%,甚至更低。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某一个国内的集团公司有超过70%的风机全年统计下来都是低于它的设计功率曲线,有30%严重低于设计曲线,发电不足,但是不知道原因。功数足够高。经过仔细的分析这是一个其中典型的实际功率曲线,设计很理想,但是实测出来误差非常大。最高可以发到90%,甚至超过90%,最低甚至不到20%。同样的风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个就是目前风电行业技术上的最后一个短板,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指挥风机的基础数据的来源,包括它的分工参数主要来自于在机舱尾部单点的测量。但实际上风机的扫风面积很大,外延决定了大多数,恰恰是在外延实际风向我们不知道。我们往往是用其中某一点的测量,在机舱尾部某一点的测量。在机舱尾部单点的测量来决定整个风机的参数,这样是非常不准确的,尤其是你把风机装在山顶上,风可能从山坡上变成了垂直向上的垂直风,从下往上的,可能会有风切片,可能会有湍流垂直切片,浆叶在上面和下面的风速大不一样,左右大不一样。你是用上面的风速来决定角度和用下面的,还是用中间的还是用平均值,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摸索怎么样给每一台风机时时测量它的风速、风向,和它的切片、湍流、垂直速度。
有什么办法呢?简单的讲就是雷达,光学雷达,我们称之为雷达。但是雷达最早的设计,现在成熟的产品都不能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它会很容易损坏,而且极其昂贵,不具备经济性。怎么样解决提供一个有经济性的方案呢,埃斯倍通过五年、六年的首席科学家经过六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这个办法,光学的办法,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办法光线办法已经两年了。我们是利用光学的办法,减少弯曲、扭曲、振动,配合调变桨的角度。然后同步测量出整个扫风面的浆叶的变形,通过变形,通过专家系统再反回浆叶目前的风速、风向、切片、垂直切片、湍流,旋转主力还有垂直速度。这七个特征量非常的重要,是目前我们最需要的七个特征量。为什么这个时候风机不能满发。一个一台风机或者25台风机,总有那么几台都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样你就可以解释原因。有可能是前面的风机有影响,有可能是立在山坡顶上,风吹到山坡上风是垂直往上的,发不了电。
怎么样有最佳的变桨,既能够提高发电量,同时又能够降低载荷,在低风速地区尤为突出,在海上风电也很重要。海上风电现在功率等级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大家认为5兆瓦是最优机型。国内的同行已经在开发7.5甚至8,甚至10,未来几年也会是十,这么大的风机其实就是很大发电厂。给这个发电厂提供准确的风翼测量,也变向的降低了风机的度电成本,这是未来的变量趋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风电行业还是PK不过火箭、核电。
我们这个系统,可以为独立变桨,首先是独立变桨降载荷提供前面的浆叶分析,这是最起码的测量,最起码的功能。第二同时能够提供覆盖整个浆叶扫风面的特征信息,虽然它是被动的,但是能提供有经济性的方案。
第三就是能够精确的探测偏航误差,自己测量变桨的角度。
第四还可以在结构和空气动力两个方面监测浆叶健康状况,是不是有裂痕,是不是有结冰。这种方式的分辨率比光纤还要多一个数量级。
另外就是浆叶风模型观察系统低成本,光纤方法相当。并且可以安装在浆叶的内部,容易安装、维护,受环境影响比较小。遇到大雾天气也不会影响性能,如果安装上雷达,是不是得天天找人上去清洗,遮挡就影响光的吸收率,接受率,受环境影响比较小。
那么下面我重点分析一下我们在海上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海上,整个风机要求更高,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防烟雾,防霉菌要求。另外我们的经验是尽可能的做到远程诊断,出海之前,出故障之前我们知道某一个部件或部分会出现问题,体现感知出现问题,最好能准确的知道是哪个部件出现问题。如果不能提前知道就先上去分析原因,第二次出海更换,停机时间会非常长。
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那种不成熟的,没有经过大批量验证的技术尽量不要在海上风电采用,是风险的。
目前我们在海上风电覆盖到10兆瓦,我们提供的方案5到6兆瓦是一个平台,7到9兆瓦已经在供货。10兆瓦我们也供过货,我们尽可能用双驱动,每个浆叶有两套驱动系统,每个重量会小的多,便于维护。如果只有一套系统,好几吨,一旦出问题没法更换,维护性会高很多。
液压变桨跟电动变桨相比,可靠性差不多,成本略微相当,但是为什么在十几年前中国没有选择液压变桨,因为液压变桨一个漏油的问题,他的关键部件控制在几个少数供应商手里,这是一个主要的客观原因。那么现在看来决定应该还是很正确的,我们液压变桨有惨痛的教训,现在还有一些兄弟们选择液压变桨,我们祝愿他能够用好。液压变桨在使用和维护方面要求很高,对技术工人的要求非常高,非常会漏油。不像电动变桨坏了就停在那里,液压变桨它漏油,在海上是一个大麻烦。
那么除了在变桨上我们有领先的技术和最丰富的经验以外,我们在后备电源方面也有独有的研究。我们在蓄电池的研究,超级电容的研究,如何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如何监测蓄电池,这是一个国际难题。我们花了大量的代价,成功的开发出一个我们自己在风电上大家看到的BPM2,非常低成本,能够时时测量健康度是一个比例。这个健康度就用在电池还有多少比例是好的状态,如果满容量新的电池是百分之百,现在还有60%、70%、80%,还是90%。如果认为50%不可用,50%以上差不多要持续6年或者八年,或者3年,这个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在国内大概有三万台风机是用的电池来作为变桨的后备电源,业主兄弟们非常头疼,表现非常不好,大部分的电池只能用到两年、三年,甚至一年就开始损坏。经过我们这么四五年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所有的电池问题,都不是电池本身的质量,不是因为本身不好,都是因为它的充电办法,充电方式不对。不是过充就是欠充,欠充的比较多。
第二就是冬天的热保护,保温措施做的不够,导致在冬天的时候充不进去,放不出来,导致电池性能裂化,非常可惜。99.9%都是来自于它的设计有缺陷,充放电的系统、算法有缺陷,那么解决这一缺陷的方法很简单,换一个充电器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在帮很多的业主兄弟换充电器,换了他的电池寿命从一年延长到五年,我们已经成功的改造了几百台风机,帮业主改造风机。
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就要加上我们的监测,有些电池箱可能要加保温系统,加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恒温,尤其在冬天电池的损害比率非常高。超级电容也很容易损坏的,只要是电化学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每天都有氧化、还原,我们建立了专门研究电池的研究所,欢迎大家去参观。
我们5兆瓦的案例,我们用的是电池方案,我们在过去十年,海上风电变桨绝大多数用的是电池,我们认为电池比超级电容更可靠。这是我们设计的照片,实际案例的照片。这是7兆瓦的,这是实际案例的照片,这是我们的双驱动方案,每个浆叶有两套驱动系统。如何协调?不出现互相抬杠,互相推托的情况,有特有的控制系统,否则两个控制系统不协同就会很麻烦。这是我们7兆瓦的实际案例,大家可以看是一个10柜的系统。7兆瓦实际的照片,电池柜。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刘瑞卿:谢谢江总,SSB在变桨系统是一个非常领先的系统。在陆上风机应用的也非常广,今天江总在海上风机着重介绍。
(发言由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储已经降至0.417元/Wh,工商储首次突破0.499元/Wh!储能内卷仍在持续?反内卷公约是否失效?储能价格持续探底2024年以来,储能系统报价持续走低,4h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已跌破0.4元/Wh。而新年伊始,这一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进一步加剧,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以0.417元/Wh中标中国电建青海60MW/240
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将再次汇聚全球目光。在开幕式上,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战略总监赵锋发表了主旨报告。以下是他的报告内容: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又是一年,去年我也站在北京风能展的舞台上,那会儿主要看全球的供应链,而且我们签了全球的供应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同时,海上风电制氢等新兴领域也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10月16
随着风电行业步入平价新时代,混塔技术作为关键突破口,正引领着风塔技术的新一轮变革,不仅激发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还显著增强了风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市场接受度与普及速度迅猛提升,已成为推动风电产业持续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日前,在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高原”,在经过紧张的并网调试后,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康保“以大代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河北建投康保项目”)5台构网型风电机组全部并网,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构网型风电机组批量商业化项目,共安装5台金风科技GWH191-6.0
2023年7―9月,河北建投康宝“以大代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连续公布了风电机组设备及附属设备、预装式变电站设备等采购的中标结果。因2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中有3万千瓦采用了构网型风电机组,其成为首个实现构网型机组批量商业化的项目。2023年9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0月17-19日,全球风电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盛会-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23)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届时,全球风电同仁齐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分享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共探风能行业无限机遇。光恒科技(W2-C28)作为激光探测设备与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将携创新激光雷达产品与
2021年10月19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的现场,艾尔姆风能正式宣布:将在福建工厂开始生产其在中国的第46000片风力发电机叶片,这是作为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和制造商,在中国成功运营20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10月18—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2021CWP)在北京隆重开幕。优利康达以“为完成双碳目标提供‘智能化+专业化’解决方案”为主题隆重亮相,为“碳中和”实现贡献专业高品质服务与价值。
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从设计一开始就需要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最大化船舶的可操作性,包括动力定位,波浪补偿廊桥,吊机等;系统高可靠性和冗余度;安全和舒适的运维人员居住环境:全部单人间、低人员晕船率;足够的仓库存储,机修空间,足够的办公设施;低排放,环境友好:交流/直流/混合/电池电力推进系统,低油耗。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两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开标,再次展现了当下国内储能市场竞争的惨烈。尽管采购规模不大,这两例招标却吸引了央国企、跨界的各路选手齐聚重庆,69家储能系统集成商现身投标,其中不乏储能行业龙头、也有此前在电力能源跨界而来的知名代表。其中9家企业同时参与了两次投标,3家以价
《大兆瓦风机变桨技术路线》
“2020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将于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望京昆泰酒店召开,会议邀请国内外海上风电行业决策者、专家学者莅临参会,会议围绕政策研读、产业现状及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监测、海上机组环境适应性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新技术的推广。01、会议信息会议
在15日上午召开的海上风电工程装备分论坛上,埃斯倍风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显平发表《埃斯倍海上风电实践及未来技术探讨》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江显平:各位同仁上午好!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探讨海上风电实践以及未来变桨技术比较方向。20年前埃斯倍在欧洲开始了海上变桨,那时候海上风机
第五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山东省济南鲁能贵和洲际酒店召开。大咖齐聚,引领方向汇聚国内外精英力量,从产业前沿的视野,剖析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脉络。融合发展,向新而生聚焦政策市场导向,解读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思想先行分享典型工程项目,探寻创新突破方向。会议日程概览2020年8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阳江市发改局近日发布该是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情况。以下为具体进展:我市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东海上风产业开发建设和集中
变浆系统的成本在风机总成本只占3%左右,而根据有关数据的统计,风场的故障次数中,变浆系统的故障次数会占到25%左右。10月18日,埃斯倍风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风电后市场业务总经理娄建宏出席2018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并在“风电场运行维护论坛”中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主题为《SSB关于大幅提
2018年9月14日—15日,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联合中国长江经济带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江苏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第十一届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江苏省南京市盛大开幕。电力头条APP将对本次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会议直播,请联系微信号:13
2018年9月14日—15日,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联合中国长江经济带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江苏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第十一届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江苏省南京市盛大开幕。电力头条APP将对本次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会议直播,请联系微信号:13
国内市场上使用的26家风电主控系统企业名录1.海得新能源公司全称: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主控系统、变桨系统、风电变流器公司简介:海得新能源是专业从事新型能源变流器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作为国内领先的风电风机变流器专业生产企业,依托公司电力电子的研发平台,将现代电力电子
2月28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海神平台EW14.0-270机组在广东临海试验基地成功完成吊装。中低风速海域“捕风之王”荣获行业多项荣誉肯定海神平台EW14.0-270机组是电气风电融合海上十余年成熟经验,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风轮半直驱机组。该机组聚焦高
近日,风电行业专业杂志WindpowerMonthly公布2024年度最佳风电机组评选结果。根据单机功率和应用的不同评选出了六个奖项,电气风电共5款产品分别入榜最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5.91MW以上)、最佳海上风电机组、最佳叶片TOP10。最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5.91MW以上)——电气风电EW10.0-230基于陆上批量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
01FMEA是什么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是由故障模式分析(FMA)和故障影响分析(FEA)组成,是重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之一。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针对产品(系统、子系统、组件)或制造过程评估产品/过程中失效的潜在技术风险分析潜在失效起因、失效模式以及失效后果识别现行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价按行动优先
行坚志远,践行央企责任迎风而起,智领能源发展勇立潮头,进军海上领域乘风破浪,创造清洁能源新格局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图片联合动力企业宣传片绘青山绿水,成江山如画承时代之重,与家国共生联合动力将为加速构建新时代的清洁能源体系持续贡献绿色方案和蓬勃力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
8月27日,2022年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隆重开幕,东方风电应邀出席大会。在当天晚上举办的企业家荣耀之夜重磅发布了“先进清洁能源装备”,东方风电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登榜。东方风电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华(右五)应邀出席企业家荣耀之夜2020年7月12日,东方风电研制的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
日前,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全国产化DEW-AP300型集成式双驱变桨系统,获得权威认证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颁发的“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认证证书”,这是行业首次针对双驱电动变桨技术的全面技术认证,东方风电DEW-AP300型变桨系统也成为行业首个通过权威认证的双驱电动变桨系统,公司持续保
这些年来,国内从2007年1.5MW的风机起步,到2009年东海大桥3MW的风机,再到三峡响水海上风电场批量单机4MW机组,到如今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孵化的13MW大风机,一路走来,中国同欧美国家,从最开始的跟跑,到慢慢地并跑,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一定可以生产出15MW以上的风机,我们要实现所有海上风电
浩瀚的蓝色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慢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21世纪以来,发展海洋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一个属于海洋经济的时代到来。
海上是一个高热高湿高盐雾的环境,对很多的机组来讲有了密封设计这些,相对于陆上变桨系统来说,海上变桨系统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一点。
海上风电势头强劲,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21年2月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6GW;中国连续三年领跑全球,2020年新增装机量超过3GW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达50.45%);海上风电总容量超过德国,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