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王显政:坚持以签订中长期合同为基础 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2017-11-30 09:39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关键词:煤电联营煤炭市场煤电一体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效果,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来之不易

煤炭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各主要产煤省区政府积极推动,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去产能与脱困发展政策措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煤炭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提升。

(一)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全国煤炭产量、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态势。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8.53亿吨,同比增长4.8%;煤炭净进口2.2亿吨,同比增长12.8%;全社会煤炭库存减少1亿吨以上;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32.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7%;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优质产能逐步释放,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动态保障发展。

(二)煤炭市场化机制基本确立。在去年全国煤炭交易会期间,煤炭上下游企业在互利共赢、自主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对于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是多年来持续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既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体现,也是体制机制保障,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以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为切入点,构建煤炭供需双方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市场预期,确定数量和质量,明确基础价格+浮动价格的定价模式,达到了煤炭供需双方互利共赢、两放心的效果。从今年运行的实际情况看,2017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中长期合同签订量一般超过80%,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定在560~570元/吨的合理区间;通过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保障了稳定供应,促进了煤炭上下游产业的互利共赢发展。

(三)煤炭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在全国煤炭产量增加,价格回升的基础上,今年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041亿元。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为煤炭行业去产能、脱困和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要看到,煤炭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在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中,前10家利润833亿元,占80%,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行业亏损面仍有20.7%,企业扭亏尚未脱困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链紧张、债务负担重、人员安置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老国有企业减发职工工资、拖欠社保基金、税费、采掘关系失衡、减少安全投入等问题依然存在,煤炭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四)煤炭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今年前9个月,前8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92%,市场集中度提高,我国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二是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1.2万处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8000处;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公告的生产煤矿4271处,产能34.1亿吨/年;在建煤矿1228处,产能10.53亿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5万吨/年左右。三是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供应的主体。初步统计,全国已建成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多处,产量比重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59处,产能近8亿吨/年;建成智能化开采煤矿47处;优质产能快速增加,煤炭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四是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今年前9个月,晋陕蒙宁四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6%,全国煤炭生产重心越来越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随着生产重心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逐渐显现。

(五)产业转型升级有探索、有实践、有经验。一是煤炭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在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1.8亿千瓦的基础上,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成为我国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发展重大改革成果;靖远煤业、窑街煤电、甘肃煤投公司重组成立甘肃能源化工集团,构建了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二是现代煤化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随着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新一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随着甲醇燃烧、煤炭深加工及精细化工等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将进一步助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建立了煤炭生产与用户产销协同发展机制;淄矿集团依托矿区医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山西阳煤集团与天津港集团、北京铁路局、百度公司组建山西(阳泉)国际陆港集团。

在看到取得成绩和效果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煤矿关闭退出人员安置难度大,资产债务处理困难,“三供一业”移交难,企业历史负担重,煤矿一线工种招工难等问题还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扭亏但尚未脱困,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煤炭企业既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要看到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既要把握新时代、新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还要深化对市场供求规律、价格变化规律、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大局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信心,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升改造旧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

(一)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也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炭行业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煤炭经济深度融合,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快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突破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以煤炭智能化开采为龙头,提高煤机装备制造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行业领军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支撑煤炭转型升级发展;要以煤炭产业链延伸发展为导向,加强煤炭下游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用途研究,创新煤炭上下游科技合作模式,形成创新合力,引领煤炭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转变,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促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联营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