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政策正文

山东省政府印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做优做强新能源装备 统筹海陆风电开发(附文件)

2018-02-24 09:16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山东风电海上风电机组新能源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现代高效农业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山东农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径模式,引领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2022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

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调整优化农业产品、产业和布局结构,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林牧渔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农业,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新体系。推进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建设,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潍坊建设国家蔬菜标准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强现代种业、畜牧良种培育。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高水平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枣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提升农业经营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性服务,完善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的新机制。提升农业装备制造和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工培训机制。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延伸旅游演艺、修学度假、建筑博览、工业遗产等文化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高水平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活动,打响“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品牌。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山东段),统筹推进“魅力长河”“美丽长河”“经济长河”“共享长河”建设,构筑彰显鲁风运河风采的文化生态经济长廊。加快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传承墨子文化创新精神、鲁班文化工匠精神、董子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挖掘始祖文化、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忠义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内涵,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加强政德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运用“文化+”“互联网+”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孵化器,孵化1000家以上小微文化企业,建设山东省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园区。实施文化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上市。

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支持济南、威海建设时尚服装创新创业国家平台、威海国家建筑设计创新平台,支持青岛承建中德工业设计中心,济南建设中美设计创新云服务平台,潍坊打造“中国画都”。围绕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影视产业链条和具有相当规模的影视产业集群,支持济南、青岛开展国际合作、影视交易等试点,建设国家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和全球影视文化中心。实施版权交易体系建设推进工程,重点培育济南、青岛、潍坊、枣庄、临沂等国家级和省级版权中心(贸易基地)。办好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将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青岛东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展会。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支撑。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争创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进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引导支持骨干文化企业与科研单位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加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建设“海岱云博”文物大数据云平台,实施全省馆藏珍贵文物精品、古籍数字化工程。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等政府性可用资源及有关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壮大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平台,通过项目补助、融资贴息、资本金注入、奖励、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文化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建设和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化项目和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骨干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支持济南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 北极星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东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机组查看更多>新能源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