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基于OpenADR标准管理DER资源系统图
SEP2.0是ZigBee联盟开发的智慧能源领域内的核心标准,对需求响应信息交换、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控制、能效管理等业务控制流程进行了细化[13-14]。SEP2.0具备完善的信息模型,可采用IEEE 802.15.4、802.11无线协议,同时也支持HTTP协议的接入方式完成信息交换过程。此外,SEP 2.0可利用安全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TLS)来保护设备之间的通信,从而确保协议满足保护消费者信息和智能电网交易所需的严格安全性要求[15]。
澳大利亚发布的AS4755系列标准规范了DR设备接口功能,定义了空调、电热水器、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响应模式,使用户侧用电设备具备快速响应、获取即时反馈信息能力[16-17]。为帮助澳大利亚过渡到安全可靠的低碳电力系统,2017年3月颁布了AS/NZS 4755.1标准更新版,明确了DR系统框架,对需求响应支持设备(demand response enabling device,DRED)通信接口方式、发布事件指令内容等进行规范,并提出了验证、测试一个具体的DRED是否满足规范提出的要求的方法,其标准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AS4755标准架构
在OpenADR1.0基础上,OASIS能源互操作技术委员会(energy interoperation,EI)与能源市场信息交换(energy market information exchange,EMIX)[18]、Web服务日历技术委员会(WS-Calendar)[19]合作,制定能源市场交易价格信息交互标准,以便统一能源交易、价格发布等信息交互方式。EMIX定义了能源市场中价格等信息交互标准方法,利用WS- Calendar的通用调度机制进行日程排及调度。同时EMIX及WS-Calendar利用了SGIP优先行动计划PAPS的评估和识别过程。EI1.0的数据模型是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方式进行定义的,该规范所构建的信息和通信模式与面向服务的参考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保持一致,可以顺畅地实现动态价格信号、紧急控制信号、常规报告的信息交换。
1.2 国内信息模型标准化现状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终端技术规范各异、缺少统一的信息交互模型等问题,引发了不同厂商所开发的系统/设备接口不统一、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等问题,影响了我国需求响应实施规模、业务等进一步扩展。全国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委会SAC/TC549自2014年成立以来,其下设工作组WG2一直致力于需求响应系统、终端、互操作等方面标准化研究、 标准修订等工作,构建了需求响应信息模型整体架构,形成了UML类图文件等成果。在IEC PC118工作基础之上,中国电科院牵头承担编写的“电网与用户侧智能设备信息交换接口”系列标准。其中第2部分公用信息模型描述了信息模型的总体要求(可靠性、标准性、与CIM兼容性等)、建模领域、模型结构等内容,此部分内容将作为“电网与用户侧智能设备信息交换接口:第3部分信息交换服务规范”基础[20-21]。该系列标准将有助于用户侧设备大规模接入智能电网,提高电力供需平衡及能源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在电力系统领域常用公共信息模型CIM来描述电力系统对象、属性及他们之间关系,其是一个抽象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用来描述电力系统对象[22]。CIM方便实现了电力系统不同公司开发的应用系统的集成以及独立开发的系统之间的集成。当前需求响应系统大多独立于已存在的电力调度、配电等系统,这样会导致自动需求响系统建设成本高昂、不能充分利用已建设好的电力系统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电力需求响应信息模型系列标准需要具备可向CIM信息模型转化的能力,如国内通过对逆向工程CIM扩展方法、IEC国际标准的研究等,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OpenADR2.0模型的逆向工程转换及需求响应信息模型的CIM扩展[23-24]。
2017年8月30日,中国电科院组织并召开了《电力需求响应信息模型》系列标准启动会,该系列标准涵盖通则、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电热水器、电热锅炉、电冰箱、用户侧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信息模型共8项标准[25],该系列标准约定了模型的框架,未来可不断扩充和丰富新的信息模型标准。每一类设备的信息模型分为通用信息模型、专用信息模型2部分,各类设备信息模型对比见表1。
表1 各类设备信息模型的比较
1.3 国内信息交换标准化现状
我国从需求响应系统类、终端类、接口类、测评类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标准[26],正在逐步完善我国需求响应标准体系。当前我国需求响应发展趋势主要特征是信息交互标准化、决策智能化和执行自动化[27]。根据在国内实施的需求响应试点情况,存在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过程中信息表达方式不统一、系统互操作差等问题,总体上我国仍处于人工需求响应向自动需求响应过渡阶段。
为了保障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标准的未来能够顺畅推广,该标准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广泛邀请国内科研院所、需求响应试点工程参与厂商共同参与制定该标准,旨在建立一个发布即执行的实用性标准,以支撑未来需求响应市场的广泛应用。《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系统性地介绍了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过程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信息交换模型、数据类型、信息交换机制及信息交换底层协议要求等,该规范将用于指导电网公司、售电公司、负荷聚合商、设备厂商等如何设计、生产DR系统、终端,用以实现DR业务的自动化。
1)信息交换服务。
该规范根据当前需求响应业务发展、实施情况,提出了信息交互服务,将需求响应信息交互过程通过不同的包进行分类描述,包括通用服务、注册服务、报告服务、事件服务、参与退出服务及询问服务。各类服务详细定义了信息类调用时序及信息交换采用的数据封装格式,表2给出了各类服务所包含具体服务信息。
表2 各类服务所包含具体服务信息
2)信息交换机制及底层协议要求。
在售电侧放开的市场背景下,需求响应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执行智能化、互动场景多样化,因此对于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机制要求较高。《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对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的底层协议要求作了明确的说明,在实际应用所选择的底层协议需具有传输安全性、数据防篡改等基础性要求,如需客户端身份验证等额外的需求,可以利用基于REST架构的HTTP协议及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协议中的表明连接身份方式实现客户端验证。
2 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标准化方向
2.1 低层承载协议
某些特定的需求响应资源通常需要快速完成响应过程,如DR辅助服务类服务一般需在2到4 s内完成响应,因此其再需求响应信息交互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降低时延并保障消息传递的可靠性[28]。由于在实际通信过程会受到丢包、网络拥塞、冲击噪声、信道衰减、多径效应以及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通信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29],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时延,因此如何实现传输时延最小化将是未来需求响应信息交换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低层承载协议,本文提出以下几种优化思路对采用REST风格作为信息交换方式进行传输优化,以减少传输延、提高响应速率,供后续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标准化参考。
1)信息交换模型优化。
通过分析信息交换模型中请求、响应类属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请求、响应消息存在大量重复性属性,尤其对于周期性地事件查询、轮询等服务,这必然会导致产生大量冗余数据。参考HTTP2.0中首部压缩方法[30],在上位节点(down node,DN)与下位节点(up node,UN)中创建“属性表”记录并跟踪此前消息类中的属性中的键值对,每次发送请求、响应消息类时通过与“属性表”差异对比,选择性发送不同的内容。“属性表”在DN与UN第一次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开始建立,并在持续连接过程中不断进行更新。例如在事件包中,DN需按照一定的时间频次发送QueryEventRequest类向UN查询相关事件信息,在第二次在查询事件信息时可对比建立的“属性表”,对于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发送,如图3所示。
2)基于HTTP的REST优化。
HTTP2.0相比HTTP1.x,较大幅度提升了Web服务性能[31]。在HTTP2.0中为了实现多路复用,在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增加了二进制分帧层(binary framing),提出了流(stream)的概念[32]。其中,流是建立连接中的双向字节流,二进制分帧层规定了HTTP消息的封装方法。在二进制分帧层传输的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及数据帧,HTTP1.x的首部与实体部分可分别封装到Headers帧与Data帧里面,以需求响应信息规范中DR注册查询请求为例,基于HTTP2.0封装DR注册查询信息示例如图4所示。单条TCP连接可传输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在二进制分帧层被分解的帧可以乱序发送,在接收端根据流标识符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提高了底层TCP连接的利用效率。
图3 基于“属性表”方式优化信息交换模型示意图
图4 基于HTTP2.0封装DR注册查询信息
除了以上2种优化思路,还可对TCP传输层进一步进行优化,提升传输速率,如文献[33]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改善CUBIC拥塞控制算法,实现对拥塞的判断及丢包预测,文献[34]提出了利用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WRED)对TCP连接初始化连接进行优化,减少了TCP连接建立时间及错过任务规定的时间限制问题。
2.2 适配器规范
目前IEC PC118 WG2工作组已开展OpenADR与CIM适配器研标准化工作,在经过多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专家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适配器标准并已进行流转[35]。2017年5月,IEC PC118在上海举行的第12次工作组会议重点讨论了OpenADR-CIM适配器流转意见。下面以OpenADR为例说明使用适配器完成数据通信过程,如图5所示。能源供应商通过使用IEC 62746标准的信息模型,发送DR事件请求给需求响应聚合商。DR聚合商通过OpenADR-CIM适配器将标准的CIM信息模型转换成OpenADR标准后继续发送给电力用户,完成电网侧与用户侧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36]。适配器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建立XML Schema与标准CIM DR的UML模型之间具体的映射关系。
2)确定适配方式,如通过使用XML转换工具将CIM DR中的UML子集转换成对应的XML子集,在将XML子集映射成智能电网用户侧DR连接标准的XSD。
3)自动完成转换过程。
4)根据电网侧IEC CIM模型及OpenADR内容扩展及时对适配器进行更新,以满足电力市场中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图5 OpenADR-CIM适配器
2.3 安全规范
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并没有定义信息安全,但却定义了信息交换底层协议安全的要求。信息交换安全规范在需求响应标准体系中是独立存在的,目前该部分的标准化工作尚未完成。然而,由于需求响应业务涉及大量用户侧的设备和系统,其安全性不容忽略[37]。需求响应信息交互安全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DR信息交互安全架构
1)基于云部署方式的DR信息安全需求。
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架构的大数据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用户准确的用能行为及用电需求,可用于支撑电网企业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需求响应项目计划[38]。随着需求侧智能用电设备大量推广,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能源应用将更为普及[39]。因此,构建一套有效的云安全评估与测试模型,将是保障需求响应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条件。
2)人工智能技术构建DR信息交换防御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逐步成熟,AI的机器学习[40]、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都适用于设计高效的网络防御系统,且具有精准地实时监控网络、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41]。未来可利用机器学习智能引擎快速检测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敏感访问、挑战黑洞(challenge collapsar,CC)攻击等恶意机器行为以及识别提供虚假报价信息的非法DR用户。同时在需求响应系统中可将AI与云安全结合,依靠机器学习自动发现、分类和保护存储在电力需求响应云端中的敏感数据,帮助云服务提供商更加安全高效地保护数据。
3)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DR安全交易环境。
在售电侧放开的新电力市场环境下,现有的市场安全管理机制难以解决需求响应业务中资金核算、交易信息流的安全性、账本伪造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由于具有去中心化、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42],在自动需求响应系统中将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工作证明、互联共识记账、智能合约机制及信息安全机制[43]可促进需求响应业务的智能化发展,保障资金信息的完整性及交易的合法性,为复杂多样化的能源交易市场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交易的解决思路,未来可将该部分内容纳入到DR业务支撑规范的范畴。
3 结语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需求响应标准化现状,结合我国需求响应信息模型标准化工作进展开展了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标准化的发展建议。随着我国售电市场逐步放开,未来需求响应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将进一步提升。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的制定,有力地支撑了未来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信息交互标准化操作。但是,我国需求响应业务的顺畅发展还需要一系列的标准来支撑,目前的标准化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现有的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才能实现对我国需求响应试点成果大规模复制推广的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薇,李珊.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分时电价研究[J].电气应用,2008,27(6):63-66.
[2] 宋艺航,谭忠富,李欢欢,等.促进风电消纳的发电侧、储能及需求侧联合优化模型[J].电网技术,2014,38(3):610-615.
[3] 高赐威,董力,孙玲玲,等.售电侧放开下的需求响应[J].供用电,2017,34(3):21-25.
[4] 霍沫霖,何胜.电力市场化改革对需求响应的影响[J].供用电,2017,34(3):16-20.
[5] 王力科,杨胜春,曹阳,等.需求响应国际标准体系架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2):3601-3607.
[6] 王力科,张东霞,张晶.IEC PC118国际标准研究最新进展[J].供用电,2015(7):8-12.
[7] Griffith S.Update from IEC PC118--Advancement of a U.S.standard for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Z].Electroindustry,2014.
[8] 张晶,王婷,李彬.电力需求响应技术标准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2):3623-3629.
[9] OpenADR Alliance.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tion(Version 1.0)[EB/OL].2009[2015-12- 06].
[10] OpenADR Alliance.OpenADR 2.0 profile specification b profile [EB/OL].2013-07[2015-12-21].
[11] 高赐威,梁甜甜,李慧星,等.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通信规范的发展和应用综述[J].电网技术,2013,37(3):692-698.
[12] OpenADR Alliance.OpenADR Alliance to extend its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standard to help utilities manage their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EB/OL].2017-02[2017-03-13].http://www. openadr.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61:openadr-and-der-pr&catid=21:press-releases&Ite=121.
[13] ZigBee Alliance.Smart energy profile 2.0 public application protocol specification[Z].2011.
[14] Brazil E.An overview of ZigBee’s smart energy profile 2.0 standard[Z].Eetimes Com,2013.
[15] 杨莉莉. SEP2.0通信协议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2):80.
[16] Council of standards Australia.AS/NZS 4755.3.1 dem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for electrical products.Part 3.1:Interaction of demand response enabling devices and electrical products-Operational instructions and connections for air conditioners[S].Australian/New Zealand Standard,2014.
[17] 陈宋宋,闫华光,李德智,等.我国需求响应标准体系研究综述[J].供用电,2017,34(3):9-15.
[18] OASIS.Energy market information exchange(EMIX)version 1.0 [EB/OL].2012[2016-01-05].http://docs.oasis-open.org/emix/emix/ v1.0/cs02/emix-v1.0-cs02.pdf.
[19] OASIS.WS-Calendar Version 1.0[EB/OL].2011[2016-01-08].http://docs.oasis-open.org/ws-calendar/ws-calendar-spec/v1.0/cs01/ws- calendar-spec-v1.0-cs01.pdf.
[20] 崔全胜,白晓民,黄毕尧.智能电网用户接口相关标准介绍和分析[J].供用电,2014(11):41-44.
[21] 付咏,王长旭,宋华龙.智能电网用户信息交换方式研究[J].电网技术,2014,38(s1):109-111.
[22] 刘金海. 需求响应互动信息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3] 周林,王颋.基于IEC 61970 CIM模型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9-89.
[24] 郭延凯. OpenADR通信协议扩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5.
[25] 丁心志,李慧杰,杨慧霞,等.基于IEC/TC57国际标准体系现状分析研究与展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21):145-154.
[26] 祁兵,柏慧,陈宋宋,等.基于互联网家电的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信息接口研究与设计.电网技术.2016,40(12):3918-3922.
[27] 闫华光,陈宋宋,李世豪,等.需求响应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供用电,2017,34(3):2-8.
[28] Yassine A.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of automatic demand response for households in smart grid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newable Energ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Zouk Mosbeh,Lebanon:IEEE,2016:1-6.
[29] Suzuki K,Ninagawa C,Yoshida H,et al.Smart grid ADR aggregation delay model on large-scale distributed building HVAC facilities[C]//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Europe.IEEE,2014:1-5.
[30] 范菁菁. HTTP/2.0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J].电信网技术,2014(6):60-63.
[31] 王皘. 面向Web加速的HTTP协议优化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32] Grigorik I.Making the web faster with HTTP 2.0[M].ACM,2013.
[33] 张錋,毛澍,李彦庆,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改进TCPCUBIC拥塞控制算法[EB/OL].2017-10[2017-10-10].http://www. arocmag. com/article/02-2018-10-063.html.
[34] 夏羽,廖苹秀,崔雷.数据中心中TCP连接建立过程的优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7,37(8):2157-2162.
[35] 杨瑾,杨胜春,高赐威,等.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规约适配器标准化进展[J].供用电,2017,34(9):33-37,25.
[36] Sonoda T,Yoshida H,Matsukura R,et al.Projects on new energy services[J].Fujitsu Scientific & Technical Journal,2016,52(1):99-106.
[37] 刘洋洋. 智能电网需求响应与隐私保护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38] 常成. 基于PDMiner大数据挖掘平台的电力系统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系统[J].电力与能源,2016,37(1):7-11.
[39] Lukun Zeng,Yi Sun,Qiuzi Ye,et al.A centralized demand response control strategy for domestic electric water heater group based on appliance cloud platform[J].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7,12(S2):S16-S22.
[40] 尚宇炜,马钊,彭晨阳,等.内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机器学习方法探索(一):引导学习的提出与理论基础[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9):5560-5571,5833.
[41] 吴元立,司光亚,罗批.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8):2241-2244,2253.
[42] 杨德昌,赵肖余,徐梓潇,等.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3):3664-3671.
[43] 李彬,卢超,曹望璋,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应用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3):3691-3702.
作者简介:
张志昌(1968),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智能电网应用、主动配电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陈京生(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需求响应信息通信支撑相关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李彬(1983),男,博士,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电力通信、电气信息技术相关研究;
田世明(1965),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分布式电源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董明宇(1987),女,硕士,从事分布式电源、需求响应方面的研究工作;
朱伟义(1971),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电力营销技术、智能用电等方面的研究;
祁兵(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力节能、自动需求响应相关技术研究;
孙毅(1972),男,教授,主要从事电力大数据与电网能效节能相关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示范工程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区主动配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由黄冈正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正创电力湖北虚拟电厂,携手湖北省调度中心,成功完成首次虚拟电厂邀约响应任务。据了解,此次任务时间跨度为1月22日10时至1月23日15时30分,申报容量达16.25MWh,调节储能负荷至18MW,圆满完成1.5小时虚拟电厂响应,贡献电量8.5万度。这不仅
1月21日上午,陈国凯登录了山东电力交易平台。他是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虚拟电厂交易员。他根据天气预报和电网调度机构公布的信息,在预测次日电力现货价格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电厂实际情况,制订了22日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参与电网调节的方案。这时,陈国凯的同事王旭丽也注视着电脑屏幕。通
相比参与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通过为虚拟电厂需求方搭建数字化平台及其配套设施盈利的方式更受一些虚拟电厂企业的青睐。虚拟电厂平台的需求方一般为地方政府主管的相关部门,一旦拿下一个区域的虚拟电厂项目,除了可以在当地建立更佳的业务渠道外,平台后续的维护与升级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稳定收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山西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交易实施细则》的通知(晋监能市场规〔2025〕1号)。文件明确,电力响应交易可采取集中竞价或挂牌摘牌两种方式开展。市场运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交易方式,提前向参与经营主体进行公告。经营主体按市场运营机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电网负荷持续攀升。为保障客户用电平稳有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电力负荷管理室全面摸排电网负荷特性,创新负荷管理举措,依托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从容应对负荷“尖峰时刻”。电力负
1月8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运营的充电桩2024年累计充电量达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2024年,国网江苏电力打造光储充综合示范站,开展存量充电设施更新升级,提高充电设施充电能力,缩短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长。国网江苏电力充
1月2日,在辽宁省负荷管理中心,辽宁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屏上动态显示全省28万户高压用电客户的实时负荷、历史负荷、电采暖负荷等各类负荷变化趋势。“我们通过全天候监测,实时准确掌握全省的电力供需和各类客户的负荷情况,”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负荷控制室副主任王佳晗说,“如
随着城市智慧化和电气化的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对交通和电力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技术的兴起为这一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深圳市等地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与车网互动(V2G)”的结合,以推动智能交通和绿色能源的融合
12月10日,南通崇天纺纱公司微电网项目投运,并成功接入能碳管理平台。该项目是南通投运的首个高端纺织制造微电网项目。这个微电网项目位于南通综保区,是南通市发改委携手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共同打造的首批“数智化”微电网试点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数智化管理平台整合用户侧分散能源资源,实现用户侧对内
配电网突然成为能源行业的热点和焦点。我们为什么开始纷纷谈论配电网?因为分布式新能源、不符合预期的新负荷,还有那些迅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们,实在是上得太快太多了!传统配电网是单向电流动,只接收负荷,变压器为普通配电网台区变压器,配以简单的保护和自动化、通信设备,以实现最基本的两遥或者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1日,深圳市电力供应保障事件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力供应保障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强化电力及发电燃料应急体系和储备体系能力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先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用能需求,统筹做好电力以及发电燃料等应急资源的组织、调运、调用和快速响应工作,
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公司+各省级综能服务公司(含雄安公司),组建起了一个综合能源服务的超级军团。(来源:微信公众号“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2022年以来,国网综能军团一直贯彻“5+N”的业务架构,包括电网节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机构能源托管、多能互补协同供应、新型储能等5个核心业务和发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保障电力事业健康发展,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了“深化党纪教育弘扬清风正气”活动,为公司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框架,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党纪教育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也是保持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公布2024年第二批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名单,共包含8家单位。详情如下:
12月30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在上海组织召开2024年度华东区域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电力迎峰度冬保供会议和区域运行方式分析会,总结分析2024年度安全生产联合管控工作开展情况,部署安排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华东能源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会上,国网华东分部介绍了华东区域2024年迎峰度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发布关于公示2024年第二批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名单的通知,共包含8家单位,公示时间:2024年12月27日-2024年12月31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确定37家企业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涉及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的通知各省
为落实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部署,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复核及我部审核,拟将37家企业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名单。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确立了能源领域哪些重要制度?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问:能源法在加强能源可靠供应方面设立了哪些基础性制度?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及应对各种风
近日,省工信厅印发《甘肃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甘工信发〔2024〕25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理解《实施方案》,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近年来,受极端天气频发、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高的影响,电力保供形势
近日,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所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企业进行负荷调研及现场用电安全检查,标志着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9月6日,阿拉善盟能源局批复成立并下发《阿拉善盟负荷管理中心运行工作方案》,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作为地区首家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现已实
2月14日,科林电气与敬业集团旗下敬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敬业新能源”)在科林产业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林电气总经理王永,副总经理陈贺,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康雪元,敬业新能源总经理杨利文等双方领导出席见证签约仪式,共谋合作新篇章。双方将围绕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
关于“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回望“十四五”能源转型,新能源发展、电力负荷增长远超预期,以及“双碳”目标带来转型进程变局是三件大事,深刻影响了行业发展与运行规律。这一历程清晰显示行业新历史阶段新发展特征,就是电力一般基础设施属性下全面强化产业属性,提供增长新动能
2月12日,国网浙江电力人工智能预测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集纳模型建模与预测服务功能,依托智能化算法和无代码建模技术,能够开展低门槛、高精度且场景丰富的人工智能预测,助力企业精准高效决策。随着能源清洁化进程加速推进,分布式新能源等参与互动的电网主体日趋多元,电力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江宁区、江北新区两个区域为主承载核心建设区,逐步辐射全市“4266”产业体系,培育全链自主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到2027年底,力争“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
2月6日,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数字化专业人员密切监控数据管理设备状态,为电力保供、防灾抗灾、优质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024年,国网河南电力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统一技术路线的企业中台。该公司创新开发业务数字化应用平台,提升基层数据服务能力,确保电力安全
1月17日,历城公司圆满完成6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改造工作,实现济南市首批县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为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电网建设,提高变电站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按照上级单位部署,历城公司积极开展济南首批县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将可信WLAN
11日从相关记者会获悉,香港主要电力供应商之一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推出智能管理系统“Grid-V”(俗称“天眼通”),提升供电可靠性。中电输电及供电业务部智能电网及创新部副总监郭子敦表示,“Grid-V”由中电与香港本地网络营运商合作研发,于2024年9月首次应用。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AI)技
2月10日,国网铁岭供电公司人工智能系统在内网部署成功。该公司成为辽宁省内首家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的供电公司。国网铁岭供电公司召开“人工智能部署及助力公司工作新突破”启动会议,结合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人工智能助手,开展定制化AI开发,打造贴合电网业务需求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反复验证和多
“我刚回到老家供电人员就及时上门服务,太及时了!”2025年春节前夕,返乡人员小张刚回到老家韶关重阳镇东径移民村,次日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乐昌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就主动上门,为其检查长期闲置的用电设备,排查安全隐患。供电服务能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广东电网公司计量系统3.0新上线的春节保供电专题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广西电网公司牵头完成的“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入选,是南方电网公司唯一入选成果。该项成果突破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和工艺难题,在核心材料体系、高性能电芯、系统集成、安全防控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
今年春节,深圳供电局365名数字员工“打卡”上班。虽然距离“数字员工上班,我回家过年”的梦想有点遥远,但数字员工一年的工作量已经抵得上877名普通员工。未来,数字员工的人数还将持续增加。它们在工作中如何与业务人员、程序员密切配合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如何管理好渐成规模的“数字军团”?深圳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