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分散式风电的发展现状,从政府政策和分散式风电本身优劣两方面分析了原因。针对分散式风电并网对于配电网特性的影响和分散式风电运行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列举了目前的各项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0 引言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用电量减少,风电消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集中风电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相较于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有诸多优点。在化石能源和水资源较为贫瘠的地区,可利用分散式风电补偿负荷突然增长,免去扩容输配电设备所产生的费用;在负荷集中的周边地区修建分散式风电场,可减小用电压力,推迟电网的扩建,增加政策制定的弹性并缓解资金压力。
分散式风电布局灵活,可以布置在需要提高电能质量的网络末端,同时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另外,分散式风电还可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拓展风电的利用场景。
国内的分散式风电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全球发展经验、集中攻关并网关键技术和积极推广实践,是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
1 国内外分散式风电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内外分散式风电的定义
我国的分散式风电接入项目是指距离负荷较近[1],不经过长距离输送,所发电力直接接入周边电网就地消纳的风电项目。
分散式风电与分布式风电的发展模式略有不同。前者的发展模式为同一监控、当地消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区域负荷增长;后者发电的风电装机容量小、电压等级低、所发电量自发自用,剩余电量才接入电网,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用户本身的负荷要求。
国际上没有明确定义分散式风电。虽然强调风电的分散接入,但是没有对风电的容量进行限定[2]。总的来说,提倡在电压水平相对不高的电网节点接入,以提高利用效益。在决定适合接入的电压等级前,需综合考虑当地的已有负荷情况和中长期范围内将兴建的电源规划,此外,还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探索风电场适宜的开发规模。
丹麦、德国等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的国家,存在直接接入低电压等级电网的风电[3],这些风电规模不大,且不经过远距离传送,与国内对分散式风电的定义十分相近。而西班牙、美国等风能开发方式,则接近我国此前的集中开发方式。因为存在风电资源分布与大型负荷不匹配的问题,所以采用集中兴建大型风电场,再利用输电网络统一外送到电量需求大的地方。
1.2国内分散式风电的发展
我国的分散式发电发展时日尚短。国家能源局在2012年3月公布的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中,“分散式”三字才被明确提及,预计装机容量为837MW。分散式风电的发展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别,西北地区发展得最为迅速[3],风电装机容量占到总体的53.8%,发电量占到48.3%,华东地区次之,分别是34.4%和39.6%。较早启动的华能定边狼尔沟分散式示范风电场于2012年正式运行,新疆哈密雅满苏风电场也于2013年投入运行。但总体而言,真正投入运营的分散式风电场仍为少数。
我国分散式风电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原因有:(1)分散式风电主要利用低风速资源[4]。高风速和低风速资源需要的风电机组不完全一致,为了建立分散式风电场,需要更新已有的风电设备。一方面需要投资方投入额外资金,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容量足够大才能驱动上下游产业做出技术革新;(2)分散式风电发展时间短,诸多产业规范、技术标准还未完善,且分散式风电设备与分布式光伏相比,体积较大、安装麻烦,从而在征地、安装、环评方面的程序都较为复杂;(3)2014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电力需求增速放缓,某些地域甚至停滞,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大幅减弱。且目前风电机组辅助设备应用水平较低,参与调峰调频能力弱,无法撼动传统能源发电场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分散式风电即将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2016年国家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速我国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负荷水平较高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的省份多为用电大省[5],而风力条件却不如西部和北部省份。
因此,高效灵活的分散式风电更有助于满足负荷需求和电源质量要求。
1.3国外分散式风电的发展
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为了推进分散式风电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6-10],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双向义务机制等,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二,风电在美国的两个州达到了占比25%的电力供应,九个州达到12%以上。虽然风电发展依然受制于生产税额抵免政策,但近来美国商业公司大举投资可再生能源,或将加速风电进入平价上网的趋势。
德国陆地风电场装机规模较小,大部分直接接入6~36kV或110kV的配电网,以就地消纳为主。但随着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德国也将考虑将风电并入输电网。
丹麦电网与挪威、瑞典、德国电网相连,组成北欧电网[3]。丹麦的配电网为100kV以下电网。丹麦风电较早开始大规模发展,受时代限制,风电机组的规模不大,因此丹麦风电机组主要接入电压等级为20kV及以下的配电网。另外还有小部分接入30~60kV的电网。目前,前者占到丹麦总风电装机容量的86.7%,后者则为3.1%[6]。
2 分散式风电机组接入对配网特性的影响
分散式风电的渗透率不断增长会对配电网的特性产生很大影响。如正常运行时风速的随机波动性引起输出功率的变化给电网带来波动与闪变、风速低于切出风速时风机从额定运行状态退出[11]、短路电流水平增大引起的电压暂降特征的改变等。虽然分散式风电并网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当电网中关联负载较大时,它能及时提供电能,缓解传输线路上的输电压力,从而降低电网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风电机组还能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增强母线节点稳定电压的能力。
2.1电压波动
分散式风电接入电网的位置选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使电网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分散式接入使得电网功率流动不再简单从电源流出,分层流向各级负荷。而是在电量的任何输送环节上都可能存在电源,因此功率流动方向不再单一。电网潮流改变,必然会导致网络节点电压和相角的变化。此外,风电自身还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风机出力的不断变化,也会给电压调整造成难度,不利于电压稳定。
文献[2]指出接入风电后,由于馈线上的传输功率减小以及风电输出的无功支持,使得沿馈线的各负荷节点处的电压被抬高。风电接入配电网后,若风电的变化与当地负荷变化趋势相同,此时风电将起到抑制系统电压波动的作用;当风电不与当地的负荷协凋运行时,风电将增大系统电压的波动。
文献[12-16]研究了变速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对电压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电压稳定性指标来进行判断。文献[12]运用基于负荷波动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衡量系统电压的稳定程度。文献[13]则是根据测量到的实时电压变化来判断电网电压波动程度。文献[14]通过系统固有电压电流特性快速判别节点电压,从而得出节点电压波动程度。文献[15-16]则从短路容量角度对电压的稳定裕度做出判断。
文献[17-18]研究了风电并网如何影响电压波动。节点电压偏差由两方面共同作用,一方面是系统运行水平和负荷大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风力出力的大小。文献[17]仿真发现,接入节点的短路比和线路抗阻比直接影响电网电压波动情况,节点电压高低与风电出力相关。文献[18]还对电压闪变值和网络阻抗角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阻抗角和电压闪变值并非呈现完全负相关,而是存在拐点。越过此拐点后,电压闪变值随阻抗角增大而增大。
文献[19]制定了风电场并网的配电网电压波动分析及多目标抑制策略。分析了风电机组恒功率因数、恒电压和恒无功功率三种控制方式对电压波动抑制的影响和风参数、电网参数对电压波动的影响规律。然后提出依靠风电机组的多目标电压波动抑制策略,在现有控制方式基础上,添加辅助的电压波动抑制环节,并通过迅速操控并网点与电网之间的无功交换功率,达到减小电压波动。该抑制策略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通过辅助闪变控制来动态控制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抵消因有功功率波动产生的电压波动,但是其抑制效果会受到风机无功容量的限制。
文献[20]以湖南省某110kV地区电网为例,研究风电波动对电网无功电压特性的影响。对比仿真了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恒功率控制和恒电压控制两种情况。前者控制策略下,风电机组只输出有功,不输出无功。电网电压由系统中原有设备和网络参数决定。后者则通过风机的无功备用,将风电机组的机端电压保持在常数,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
2.2谐波
目前市场上的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为变速机组,而变速机组并网需要通过电力电子转换器。随着分散式风电大量并网,这些电子设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电子设备在开断时会产生谐波,这些谐波同样被注入到电网中,使得电网的电压产生畸变。
文献[17]发现分散式风电并网会扩大谐波频率范围。分散式风电接入使电网引入附加电容,既增添了新的共振频率,也将主谐振频率移到了低频段。风机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础是开关元件,这些变换器的发射频率主要为开关频率及其整数倍。
当谐波频率高于2.5kHz时,谐波幅值的测量会有明显的误差,并且在高频段出现测量值低于实际值,是以需要对2kHz以上的高次谐波测量精度特点进一步分析。另外,这些电力电子装置还将带来非特征次谐波,这些特殊的谐波可能被放大,以致超过临界值。
文献[18]分析了风电并网产生谐波的成因。定速风电机组投入时会产生谐波,但这一过程十分短暂,通常可不计入考虑范围。由于运行无需电子转换器,基于同步机的定速风电机组在工作状态不会产生谐波。变速风电机组则不同,它的有功无功出力都必须经过电力电子设备的转换,才能注入电网,这些电子变换器给系统带来了大量的谐波干扰。
2.3继电保护
分散式风电机组的接入对于配电网的继电是一个新的挑战。风电接入的位置和容量不同,系统潮流的变化也千差万别,原有继电保护方案常常不再适用。
文献[2]计算了分散式风电接入电网后接入点上下游所流经的故障电流变化。结果发现下游流经保护的故障电流增大,而上游减小,证明了该线路继电保护所要求的灵敏度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另外还存在风电接入后故障电流反向。若保护装置未加装方向元件,保护动作就会失去选择性。文献[21]的仿真分析表明,当上游继电装置加装方向元件后,可完全消除风机接入的影响。
文献[22]对分散式风电接入配电网后,短路故障产生时的情况做了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分散式风电接入电网的简化模型,通过计算不同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分散式风电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建议。当风电接入容量较大,致使故障发生时,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就必须更换继电器的阈值。
2.4无功支撑与电网规划
文献[21]研究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模型及其相应控制策略,发现风电机组的变流器使得机组有功无功解耦;对风机进行建模并将其接入配网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网电压大幅下降时,风电机组运行所受到的影响小,反而能向外输送无功,帮助系统重新恢复稳定。
文献[22]指出了分散式风电并网增大了地区负荷预测和地区电网规划的难度,因为它不但具备随机性等特点,还极大改变了电网的拓扑结构。
更多及时、详细资讯请扫码关注“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甘肃公布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通知,新能源项目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价水平(以下简称机制电价)、电量规模、执行期限等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能源局、省工信厅明确。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市
7月18日,蒙东电力交易中心对蒙东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存量项目清单进行公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印发深化蒙东电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发改价费字〔2025〕661号)文件要求,明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新能源项目为存量项目,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扶贫光伏
2025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相比于之前各地建设的零碳园区,这次是从中央政府层面顶层规划和推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细则,比如申报条件,核算方法等。这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9日,华能莱芜电厂峄城风电项目成功获得电网接入批复,这是继6月26日项目获得核准批复后再次取得关键性进展。枣庄峄城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规划装机容量15MW,于2024年12月完成指标竞配,是华能莱芜电厂自主开发的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项目投运后,预计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等两个细则意见的通知。《海南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本细则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共有28个省区市核准了583个风电项目,规模高达76654.01MW。根据项目类型看,其中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389个,总容量51018.31MW;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124个,总容量3292.2MW;海上风电项目6个,总容量3104MW;一体化项目64个,总容量19239.5MW。*注:贵州省为1-4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共有28个省区市核准了583个风电项目,规模高达76654.01MW。根据项目类型看,其中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389个,总容量51018.31MW;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124个,总容量3292.2MW;海上风电项目6个,总容量3104MW;一体化项目64个,总容量19239.5MW。*注:贵州省为1-4
7月4日,随着9号机组叶片缓缓转动,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由H8-1#、H9#、H15#、H17#四个场址组成,其中H8-1#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0千米、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是我国当前已并网发电的离岸距
2025年6月25日,葡萄牙里斯本: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全球海上风能报告》,报告显示,海上风电行业在2024年新增了8GW的并网装机容量,为历史第四高的年份。截至2024年底,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83GW,足以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去年,各国政府拍卖了创纪录的56GW新容量,同时全球还有48G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东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第144322号:关于“高质量推进烟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建议的答复。答复提出,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一是打造清洁能源示范高地,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山东海上光伏发电零突破,4大核电基地建设梯次推进,222万
6月11日至13日,SNEC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盛大开幕。特变电工携9大系统解决方案、53件核心产品在国家会展中心4.1H展馆迎接展会观众。本次展会,特变电工以“零碳地球、数智能源”为主题,产品覆盖大型新能源电站、工商业、户用、构网型储能系统等全场景光伏解决方案,以
近日,乌拉特后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保障性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乌拉特后旗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项目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采用100台单机容量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配套新建两座220千伏升压站。自项目开工以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该项目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近期,山东、广东、内蒙古相继发布省级“136号文”配套细则,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新能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但相较陆上风电起步略晚、且已经在上一轮的国补退出中快速降本的海上风电产业,在造价、成本分摊、供应链韧性、消纳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等多方面存在发展难题,亟待优化。电价不确定下,地方
2025年5月31日,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一期项目一次性全容量并网。据了解,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部海域,总装机容量400.4兆瓦,安装35台10兆瓦、4台12.6兆瓦风机,一次性建成总容量900兆瓦的两座海上升压站、一座陆上集控中心,助力山东省继续引领北方区域海
如何让百公里外的巨量风能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可靠高效地接入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研发了“海上电力高速公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技术与装备,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提到新型储能有储能电池本体技术、新型储能系统安全防护与智能测控技术2个方向可以申报。其中,高性能液流电池技术的考核指标为全钒液流电池额定功率≥70kW,体积功率密度≥160kW/m³,储能时长≥4
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涉及光伏技术方向有4项:1.新型光伏电池制备技术1.AI同步辐射的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高通量协同研发与设计技术研究内容:开发60亿+参数的钙钛矿光伏电池专用大语言及材料生成式AI开源科学基础模型
近日,哈萨克斯坦广袤的草原上传来捷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供货的阿尔卡雷克50MW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哈萨克斯坦项目)首台风电机组于当地时间7月13日10时成功完成吊装。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主体设备安装阶段,中车株洲所深耕“一带一路”新能
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后,对传统的固定式基础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漂浮式基础目前成本还相对较高,演讲嘉宾们探讨了不同基础结构形式技术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上海交大高震:《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挪威技术科学院(NTVA)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6月30日,历时5天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博览会上,中国华电“矩阵式”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6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16家直属单位和1家基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受到众多中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青睐。为此,中国华电微信公众号推出
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来自全球的优秀风电企业齐聚一堂,共商风电发展未来。会上,金风科技荣获GWEC颁发的“行业领军者”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风电行业中持续推动市场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彰显了获奖企业在风电行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贡献。G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远景能源凭借在再生能源领域持续的创新、卓越的全球市场领导力及对全球零碳转型的坚定承诺,荣获GWEC“行业领军者”大奖(SegmentChampionsAward)。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远景能源技术实力的有力认可,更是对其推动全球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强势登陆我国海南、广东等地。明阳集团位于上述地区及广西区域的36个风电项目、包括“明阳天成号”、“明渔一号”等在内的1205台风电机组受到直接影响。凭借机组过硬的抗台风技术和运维团队周密的应急部署,“蝴蝶”过境期间,1205台风机全部经受住考验,实现了设备零重大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会议通知各相关单位:风资源技术作为贯穿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当前行业面临风电市场化交易、开发环境条件多样、理论研究迈向无人区、供应链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