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专栏3 清洁能源产业优化工程
1.核技术产业。重点建设中科院核创院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基地、高温熔盐储能示范与应用推广项目、低碳新能源系统示范项目、钍基乏燃料盐干法批处理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
2.新能源发电。加快华能瓜州干河口北5万千瓦等3个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和首航节能敦煌熔盐塔式10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等9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好国家下达我省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标。到2020年,全省建成并网风电装机1400万千瓦、光电装机990万千瓦、光热装机110万千瓦。
3.地热能和生物质发电。加大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加大生物质能技术应用,积极推进通渭县、张家川县浅层地热供热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高台县生物质发电、庆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
4.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利用弃风弃光电量,开展清洁能源供暖试点示范,建设瓜州县、通渭县等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工程,逐步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推广电采暖替代燃煤锅炉采暖。
5.新能源微电网。加快建设玉门经济开发区科陆智能微电网试验示范项目、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实现清洁能源自给率超过50%,并具备孤网运行能力。
6.多能互补工程。重点推进兰州新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综合智慧能源工程、甘肃白银银西产业园多能互补、敦煌3×50兆瓦太阳能熔盐塔式供热电站、玉门科陆光储电网融合验证等项目建设,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新模式。
7.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敦煌100%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力争实现100%消费新能源。积极推进金昌、武威等地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突出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构建循环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循环化发展水平。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依据各区域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进一步完善沿黄农业产业带、河西农产品主产区、陇东农产品主产区、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陇南天水南部山地特色农业区、甘南及祁连山高寒牧区“一带五区”农业发展格局,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更多具有甘肃优势的“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功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推行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林业清洁生产,推行高效互补、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进废旧农膜、灌溉器材、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构建全配套回收利用体系。全面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推广“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秸秆-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壮大粮食生产、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业,提升马铃薯、现代制种、草食畜、中药材、酿酒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小杂粮、百合、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强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开发认证,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草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中央厨房、共同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应用,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水平。
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河西沙漠戈壁、盐碱地和废弃地等资源,集合光照足、温差大、病害少等独特优势,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以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载体,以基质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有机营养枕、水肥一体化、保护地栽培及光伏新能源等系列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初步形成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农业产业带,打造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戈壁农业”品牌,打造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统筹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实施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改造,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档次和技术含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循环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大宗农产品开展期货交易,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促进互联网与循环农业紧密融合。
着力推进“三园一体”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三园”建设,充分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构建生态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相互融合。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些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农村小城镇和乡村旅游点,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全省田园综合体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专栏4 循环农业发展工程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病死畜禽、水生生物、屠宰废弃物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沼气工程、有机肥设施,支持在种养大县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生物天然气示范,实施果菜茶有机肥代化肥行动。推进农林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进废旧农膜、灌溉器材、尾菜等回收利用。
2.戈壁生态农业。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到2020年,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智能连栋温室150亩,新增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50万吨,年实现产值120亿元,初步建成设施装备完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带。
3.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发挥甘肃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污染较少的独特优势,打造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主要建设绿色农牧渔生产、绿色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产品流通、耕地资源保护、农业节水、产地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安全与品牌体系建设、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等八大工程。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耕食文化传承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等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循环农业”行动,积极发展信息化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万家,家庭农场2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5.田园综合体建设。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县区,积极探索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主要包括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完善,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6.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建设兰州榆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景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会宁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靖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白银平川冷链物流中心、张掖高原夏菜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冷链物流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临夏绿色清真产业物流园、天水农产品物流园区、武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绿色食品物流追溯平台,推进全省冷链物流标准试点和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作。
五、发展壮大中医中药产业
发挥我省中医中药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提升中医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健康甘肃建设。
优化中医药产业布局。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聚化”原则,充分发挥各地中医药资源区位优势,以兰州市、定西市为发展核心,重点建设11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区)、4个中医药产业园区、7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定位科学、功能互补、配套协作的产业布局。
发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枸杞、半夏等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的传统道地大宗药材品种为主,以种植大县为重点区域,扶持建设11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中药材人工驯养、人工栽培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带动完善肉苁蓉、柴胡、黄芩、独活、羌活、款冬花、秦艽、牛蒡子等特色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
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水平。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加快中药制药企业战略性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中医药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组建陇药集团,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深入挖掘道地中药材资源,盘活药品文号资源,筛选发展前景较好的药品批准文号,加大新药研发和中药材品种二次开发,实施当归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快培育现代中医药大品种,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开发保健品、药膳和药食同源中药材等系列产品,扩大中医药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医药生产加工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医药加工产业。
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按照高度集聚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在陇西建设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电商平台、追溯体系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推动大宗中药材现货期货贸易,形成全国区域性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建设渭源会川、岷县当归城、宕昌哈达铺三大产区市场,扩大交易规模。依托省内药品流通行业骨干企业,发展药品仓储、物流配送、区域代理等医药流通业,建成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立足甘肃、辐射全国的医药营销物流网络体系,打造甘肃中药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发挥中药促进人体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方面的保健作用,推进中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向延伸发展,重点围绕道地药材、优势品种,大力开发保健功能食品、药膳、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系列产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加强中医药服务与当地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拓展中医药产业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增强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功能。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实现卫生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完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服务网络,发展中医养生养老产业。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和文化优势,办好中国甘肃(定西)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多岐黄中医学院、医院或中心,扶持优秀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到中亚国家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借助海外设立的中医教育、中医医疗中心等机构,加大与国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不断完善办医办学经验,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文化国际交流和传播,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植物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种方式在海外进行注册,通过“以医带药”和“以药促医”,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专栏5 中医药产业壮大工程
1.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定西、陇南等地布局建设当归、白条党参、纹党、黄芪、红芪、大黄、柴胡、半夏标准化示范基地,在河西、白银等地布局建设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在白银、酒泉等地布局建设枸杞标准化示范基地,在民乐县等地布局建设板蓝根标准化示范基地。
2.中医药产业园区。依托技术创新优势、药材资源优势、物流市场优势,重点建设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兰州新区“西部药谷”产业园、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中药产业园。
3.中药材交易市场。围绕大宗品种,在重点产区改造建设10个产地市场,改扩建陇西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建成新型中药材仓储物流园,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建成短期产地周转仓储中心。打造岷县“中国当归城”,建设哈达铺大型药材物流中心。
4.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建设庆阳岐黄中医康复疗养基地,平凉养生文化体验基地、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天水麦积山中医药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中医药科普旅游基地。
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聚焦敦煌文化核心,打造永不落幕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抢占“文化制高点”,积极创建旅游示范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全面提升低能耗低排放、综合效益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从经济小省、文化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推动文化产业传承创新。突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定位,发挥敦煌文化、先秦文化、丝路文化、始祖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加快推进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打造国际敦煌学中心,推进先秦文化保护、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数字敦煌”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打造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深入挖掘甘肃特色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突出自然资源和气候跨带特色,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和内涵,集中打造连接贯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4线1区”精品线路,即以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为节点的丝路旅游精品线,以兰州、白银为节点的黄河风情线,以甘南、临夏为节点的民族风情线,以天水、定西、平凉、庆阳为节点的陇东寻根访祖旅游线,以陇南为重点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区域化联动、组团化发展、一体化推进,以“4线1区”精品线路为轴,由线扩面,形成板块联动、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五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即河西走廊精品丝路旅游目的地、兰白黄河风情体验目的地、陇东华夏寻根旅游目的地、回藏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陇南乡村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当周草原、兴隆山、崆峒山、鸣沙山月牙泉、黄河首曲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强化生态旅游示范带动。
加快推进旅游全域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型文化传媒企业,组建旅游投资集团,高起点规划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推进区域内资源、产品、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到2018年底创建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4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一半以上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特色,建设美丽家园。培育发展自驾、低空、户外、徒步、冰雪、运动体验等新型旅游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
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业配套功能。加快落实《甘肃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5A级景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具备条件的4A级景区通一级(一幅)公路。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甘肃省交通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推动各地规划建设房车自驾营地和交通驿站。加快兰合、银西等干线铁路建设,与周边区域铁路环线实现联接。加快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空港建设,建成运营陇南成州机场,新建武威、平凉、临夏等机场,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加大标准化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加强游客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实现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实施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推进以大景区为重点的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旅游环境。
专栏6 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工程
1.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按照“235”景区体系布局,力争2020年打造20个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四至范围清晰、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游客停留时间长的大景区。通过大景区示范带动,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集中建设20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扶持发展20个以上生态文化旅游骨干企业,保护开发30个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名镇,落实抓好50个重大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2.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和房车露营地建设,到2020年,全面实现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之间、景区与依托城市之间、景区连接主要公路之间二级以上公路贯通,全省拥有200个左右的房车营地和100个左右的交通驿站。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等合理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到2020年,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约2000座。
3.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打造“陇上美丽乡村、西部好客人家”品牌,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个旅游专业村,20000户农家乐,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吸纳50万农民就业。
4.生态文化旅游工程。推进庆阳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基地、平凉崆峒山道教文化养生基地、皇甫谧针灸保健养生基地、天水自然生态和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道地中药材科考旅游基地等建设。加强冶力关、麦积山、崆峒山、兴隆山等国家森林公园,黄河首曲、张掖湿地、尕海湿地等国家湿地公园,敦煌雅丹、张掖丹霞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开发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避暑、户外运动探险、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
5.品牌营销工程。围绕“精品丝路˙如意甘肃”整体形象,大力推介丝绸之路、九曲黄河、寻根访祖等系列旅游产品,积极宣传推介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避暑、自驾房车、生态观鸟等绿色旅游产品,全面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努力扩大甘肃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七、巩固拓展通道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巩固和发展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优势,推动环境影响小、综合效益好的物流业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及循环农业融合发展,抢占“通道制高点”,促进物流业国际化、信息化、高效化和绿色集约发展。
加快西向通道物流建设。围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发挥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通道和大动脉作用,依托兰渝、陇海、兰新、包兰、青藏线等国家铁路在我省形成的交通枢纽优势和物流节点功能,以省会兰州为核心,加快天水、平(凉)庆(阳)、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物流枢纽建设,提升重要节点城市枢纽集散功能,推动全省高铁经济带、兰州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整合提升“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能力,打造中欧货运班列知名品牌,重塑西向通道枢纽和物流优势。
加快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加强落实《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全面启动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联通南向通道,畅通西向通道,实现“一带”与“一路”、西南与西北、中西亚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整合渝新欧、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等国际班列货运资源,建设兰州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列车编组站,集中打造面向中东欧、中亚、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枢纽和国际班列货源集散地。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广西临海飞地经济区,研究制定我省在广西建设临海飞地经济区规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发展外向型产业。
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带,突出兰州枢纽城市位置,强化铁路场站、机场枢纽、公路场站等设施的分工协作,建成一批能够承担多种运输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加快建设兰州、武威、天水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空港,推动建设甘肃省兰州物流中心,着力建设皋兰公铁综合物流产业园、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物流园、苏宁兰州地区管理总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具有海关、质检等功能的铁路口岸建设,加强与港口、机场、公路货运站以及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形成水铁、空铁、公铁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围绕物流链全流程,强化运输、仓储、配送、通关、结算等环节高效对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调整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鼓励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与中欧班列和南向班列有效衔接,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发展钟摆式、集团式物流模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组建省级物流平台公司,建立完善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组织开行冷链物流国际班列,选择“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建设境外物流园区(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
推进便利化大通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扩大海关间监管结果参考互认、商签海关合作协定等,推行中欧“经认证经营者”互认合作,提高通关效率。加强物流标准化、循环化建设,在全省普及应用货运技术标准。加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建立班列沿线检验检疫机构间“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制度,实现沿线“通报、通检、通放”,实施“进境口岸检疫、境内全程监控、出境直接核放”监管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要求,“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制定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深化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成果应用”。本刊记者围绕配电网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夯实配电网供电保障的技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试行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市监质函[2024]492号),其中指出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所需的设施、设备、资金、人力等相关资源;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科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配电网发展要求,聚焦首都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北京市配电网发展实际,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利主持召开会议,着重围绕如何提升首都电网韧性、防灾抗灾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专题研究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有
11月14日,广东江门17个新能源项目签约动工运营。活动中,恩平沙湖陶瓷城屋顶光伏项目是当天集中动工的6个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今年广东规模最大的陶瓷厂商工商业光伏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装机容量约44兆瓦,安装屋顶光伏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每年预计可为厂区降低传统能源能耗约24
G225乐东至三亚段(国道G225乐东至三亚段改扩建工程“五网合一”示范段)作为全国首个公路“五网合一”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将于11月中旬进场建设。该项目起点位于国道G225海榆西线乐东与东方交界处,终点位于三亚市塔岭村,路线全长89公里,将原二级公路提升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同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将绿色低碳工业制造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成效显著,为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工业经济稳健增长,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工业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10月电网项目动态。10月有多个特高压工程投运。包括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两项特高压工程都在10月底陆续投运。10月29日,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始试运行。历经七年规划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建设终于
11月7日,山西省灵石县拟招商引资智能电网中低压输配电设备智能制造项目。规划建设的产品包括配电变压器(含非晶合金变压器、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等)、智能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中低压产品核心部件(含断路器等)、变压器智能组件、能效管理系统等,本项目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预计项目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与新发展理念的论述,从全局性、战略性着眼,对企业数字化转型
11月14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总包、安徽电建二公司负责机组安装、科技公司所属西北电力试研院负责调试的中煤哈密一通道8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多能互补项目1号调相机首次并网发电,各系统状态正常、运行平稳,各项参数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要求。项目场址位于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场址西侧临近S245省道
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动算电协同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与算力协调输送能力。科学整合源网荷储资源,统筹布局算力、电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中心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等周边地区开展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
从中电工程广西开投公司官微获悉,日前,贵港覃塘多能互补项目一期500MW光伏实现全容量并网。贵港覃塘多能互补项目一期500MW(交流侧,下同)光伏工程,分为覃塘北1区一期光伏项目(350MW)与南区一期光伏项目(150MW),项目总用地约12000亩,是第一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重要子项,是贵港市重
金秋送爽,巴林草原上重点项目建设再传喜讯。11月1日,华能赤峰市200万千瓦自建调峰能力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荒漠治理基地项目(巴林右旗30万千瓦风电项目区)开工仪式在查干诺尔镇楼子嘎查举行。旗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华能蒙东公司、中电建成都勘测设计院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及干部群众代表170余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0月2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绿色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其中提到,本办法所称绿色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是指为金融支持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建立的项目信息库。本办法设立《上海市绿色项目入库分类目录》(以下
李强在宁夏、内蒙古调研时强调扎实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4日电(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22日至24日在宁夏、内蒙古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能源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10月22日,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时,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项目。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含风光储、风光水储、风光火储、风光水火储等多能互补及
2024年的夏季,湖北省遭遇持续高温天气。“超长待机版”三伏天后,史上最凶“秋老虎”接续来袭,多地高温超过40摄氏度居高不下,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居历史第一,刷新湖北省63年以来最热纪录。社会用电负荷急剧攀升,湖北省电网用电负荷三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较去年最高值增幅6.93%,13个地市用电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772号(工交邮电类397号)提案的答复摘要,关于完善电力调度机制和市场机制,提升煤电企业积极性,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有利于发挥煤电企业调节作用的市场机制,健全完善电能量
10月10日,青海省能源局对谢康勇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海南州“风光水热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建设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虽然海南州清洁能源发展蓬勃,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矛盾性、突出性问题,总体表现为四个主要问题。(一)常规电源支撑不足。海南州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光大风小”资源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改革密不可分,未来2年是现货市场的关键时期。(来源:能源新媒文/陈雳侯思锐)2024年5月23日,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化电改摆在座谈会第一顺位再次被重点提及,标志着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全面提速,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释放重要信号。在五大电力央企的带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旨在实现政企分开、政监分开、厂网分离、主辅分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市场竞争格局。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业务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并探讨了电力业务监管的法律基础。文章进一步聚焦于自然垄断业务监管、市场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
编者按: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紧迫任务。2024年,恰逢“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
小编按电力管理主要指国家对电力事务的管理,除了电力行业管理外,还包括电力发展战略的制定、电力安全的维护、电力国际合作等综合性问题。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力管理与监管模式的改革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全球不同国家的电力管理与监管模式,从政府
小编按配售电公司的发展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供电企业参股配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既面临新业务发展机遇,也面临竞争加剧等挑战。本文阐述配售电公司的现状,以配售电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背后原因,提出合规管控供电企业参股配售电公司的建议。供电企业需要厘清与增量配售电公司之
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电力客户数量成功突破1000万户大关,标志着集团公司在服务广大客户、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一直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坚决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决策部署,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聚焦主责主业,以“市场化、
在几十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对建立电力市场化机制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特别是2015年中发9号文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以现货市场为核心的电力市场改革到如今已进入深水区。(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修远)近年来市场建设喜报频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方中长期交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明确要求。电力企业亟需打造“供电服务网格”融入“政府综合治理网格”的政电网格融合服务新模式,推动企业力量和社会资源融合联动,更好服务日益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分8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217段。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为什么说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如何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
栏目主持人赵国政按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是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从诸多方面看,俄罗斯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同样存在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现象,两国在电力领域的改革也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经济快速发展中、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发电量仅次于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