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以三峡工程调节川江洪水是唯一正确选择
历史上,川江洪水调节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先是“云梦泽”时期,然后是“洞庭湖”时期。随着洞庭湖的萎缩,荆江河段行洪能力和洞庭湖的蓄洪能力,与川江来的洪水矛盾逐渐突出,导致洪灾连年不断,损失巨大。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开发三峡的设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1860年、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是洞庭湖由兴变衰的转折点。1873年后,川江来洪水分四口入洞庭湖,不但加剧了洪水灾害,还带入大量泥沙,平均每年有9800万立方米, 导致水面面积以平均每年约18平方千米的速度锐减。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面已缩小到2691平方千米,容积减为170多亿立方米。昔日八百里洞庭的大湖景观,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洪道相连的湖泊。洞庭湖随云梦泽之后,也在走向萎缩以至消亡。
面对洞庭湖的不断萎缩,长江洪涝灾害的破坏和地区发展矛盾日益突出。长江中游洪水如何调蓄,成为治江难题。在三峡大坝修建以前,人们采取了种种措施、尽了最大努力对洪水进行严防死守,但成效有限,荆江洪峰成了影响全国政治经济大局,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
我国水利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同志曾指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除了修建三峡工程代替洞庭湖以外,别无出路。三峡工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洞庭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调控洪水的灵活性、可靠性和调控能力远远超过自然分洪条件的洞庭湖,而且库容比洞庭湖大,可以长期有效使用”。
二、三峡工程使我国水利水电开发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三峡工程建设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三峡工程建设。由于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殊性,中央创新了领导组织形式,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实施”两分离的体制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稳步进行。
在国家层面,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都十分关注。截至2014年,国务院三峡建委共召开了全体会议18次,并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策。在企业层面,先后成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中国电网建设总公司”,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建设和经营,推行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等新机制。这两个层面概括起来就是“政府宏观决策,企业市场化运作”,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国第一次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的大型工程建设。
正是由于体制机制创新, 三峡工程的三期工程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破解了诸多世界级难题,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三峡工程,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形成专利近千项。
三、三峡工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峡工程是治水理念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为治理大江大河提供了宝贵经验。
——防洪减灾确保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是防洪。三峡工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能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自2003年蓄水以来到2015年,三峡水库累计拦洪38次,总蓄洪量1121亿立方米,确保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突现了防洪减灾效益。
——发电惠及十多个省市。三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单机70万千瓦,均为世界之最。从2003年6月开始发电到2015年底,累计发电量达9000多亿千瓦时,惠及湖北、湖南、河南等10个省、直辖市,带动受电地区GDP 9万多亿元,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使“黄金水道”变为现实。三峡工程极大地提高了长江中上游通航能力,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川江航道得到根本改善,具备了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单船航道条件。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年货运量最高已突破一亿吨,货运能力比蓄水前提高近5倍。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单位运输成本下降37%左右。
——建成我国最大战略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已成为我国最大战略淡水资源库,可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枯水期下泄平均流量为6000立方米每秒,大约比以前多一倍,使长江中下游水量、水质明显改善。
——促进中下游生态环境优化。三峡工程节能减排效益十分可观,按照三峡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折算,相当于每年少燃烧标煤352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93万吨、二氧化硫264万吨、氮氧化合物132万吨,以及大量废水、废渣、飘尘等。同时,由于航道条件改善,船舶耗油大幅度下降,吨公里平均油耗下降70 %左右。
四、三峡工程推动世界水电技术迈上新台阶
三峡工程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产物。它的成功建设,既是中华民族治水史上的创举,又推动我国水电技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一张新“名片”,使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升级换代。现将主要技术突破介绍如下:
——大坝混凝土快速浇筑和温控技术。三峡枢纽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2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总量 2807万立方米,均为世界之最。为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大坝表层裂缝,夏季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了智能化的温控冷却系统,有效减少了温度裂缝出现。为快速浇筑,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连续浇筑的混凝土施工系统,创造了连续三年超越400万立方米、高峰年达548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
——高水头、大流量大江截流技术。三峡大江截流具有截流水位深、流量大,以及戗堤基础覆盖层深厚等特点,并且截流进程中不能断航,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创造了截流流量8480—11600立方米每秒、截流水深60米、上下游戗堤进占24小时抛投强度19.4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河道截流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水头最高、规模最大内河船闸技术。船闸为双线连续五级船闸,是当时级数最多,上下游水位落差最大,单个闸室最大的内河船闸。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解决了高边坡稳定诸多世界级难题。
——世界最大垂直升船机技术。升船机是三峡工程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是船舶的快速通道。由于上下游水位落差大,安全要求高,增加了设计、制造、施工难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完全掌握了巨型升船机核心技术。
——大功率水电设备制造技术。三峡工程开工之际,我国只能制造30万至4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我国完全掌握了70万千瓦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核心技术。截至2014年,全球前10大水电站,我国有5座;全球已建在建的127台7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中,我国拥有86台。
——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由于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促成了全国电网互联,大大提高了我国驾驭大电网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掌握了超高压50万伏直流输电工程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积累了先进管理经验。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技术整体实现跨越式升级。
——工程管理信息化(TGPMS)技术。三峡工程签约合同量达6000多个。为实现高效管理,三峡总公司开发出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实现了对三峡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控制与管理。
——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新标准。为确保三峡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专门编制了三峡工程标准,并形成了高于现行标准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110多项。树立了水电建设的“三峡品牌”,提升了水电工程的技术标准。此外,还锻炼了我国水电建设队伍,在促进我国水电建设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输出了“三峡标准”,为世界水电建设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三峡工程创造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
三峡工程历经百年磨难,遇到无数艰难与挑战,从未泯灭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雄心壮志,其创造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党中央坚强领导是三峡工程顺利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研究、规划三峡工程,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此后,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中央领导同志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力推进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确保了三峡工程顺利建成。
二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国内国际大形势,适时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旧中国由于内忧外患,不可能建设。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在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环境比较稳定,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才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条件。三峡工程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时代标签,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推动力。
三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创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决策、实施”两分离国家宏观层面的管理创新外,在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管理创新还很多。比如,移民工程实行“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机电设备采用“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技术;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新模式。此后,这些经验为南水北调等工程广泛采用。
四是实施严格有力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一流。国家建立了一整套质量监督检查规程,除了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外,还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对施工全过程24小时进行严格有力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一流。从1999年至2015年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的17年间,共组织了75次工地检查,24次会议检查,向国务院提出17份检查报告,参加检查的专家有1254人次。
五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民之举,靠人民。一是在新中国,三峡工程进行了40多年的论证、规划和研究,并组织全国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其规模是空前的,历时是最长的。二是17年的建设,是通过招投标选择全国最优秀的队伍和国内最好的施工设备施工的,工地人数多达2—3万人。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费加价措施(少数贫困地区和农业用电除外),用以设立“三峡基金”,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约61.9%。四是组织全国19个省市区、10个大中城市、中央40多个单位,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方针,到2009年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资金累计694.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库区建设。
六是三峡工程建设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信仰和忠诚实践着全国人民的期盼,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作者系三峡集团高级工程师、《三峡工程史料选编》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2025年上半年,三峡工程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综合效益显著发挥。上半年,三峡水库总来水量达1335亿立方米,较初步设计值偏多约4%。其中,一季度偏多7成,二季度偏少近2成。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调度及大力支持下,在2024年蓄水期来水极端偏枯、最高水位仅蓄至168.19米的前提下,三峡水库实施精细化调度,持续
“能源企业于境外应积极履行多重使命”——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钊近年来,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取得了诸多务实成果。其中,一批经济效益好、综合效益优、可推广性强的能源领域标志性工程纷纷落地,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绿色电力。在上合组织框架中,能源企
6月24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湖北武汉与来访的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一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行深入交流,围绕强化能源保障和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方面
如何让百公里外的巨量风能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可靠高效地接入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研发了“海上电力高速公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技术与装备,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
面对能源转型的时代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敢为人先,破壁攻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4项科技成果。今日刊发4项成果内容。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5月1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分析研
江河奔涌,嘱托千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为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标定了新起点、指明了新征程、注入了新动力。即日起,我们将以本专栏为窗口,记录三峡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4月22日,横跨云南省水富市与四川省宜
4月15日,三峡建工在哈尔滨组织召开湖北南漳抽蓄电站机组第一次设计联络会,三峡建工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波,哈尔滨电机厂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湖北南漳抽蓄电站建设进展和机组合同执行情况,与会各方围绕机组现阶段设计成果、水泵水轮机模型验收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会议指出,
在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梯级水电站因厂制宜,锚定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赋能水电行业提质增效。三峡小微特开设“大走廊新活力”专栏。近日,三峡电源电站X1号机组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启动试
今年一季度,三峡工程运行情况良好,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季度,三峡水库结合电力负荷及下游用水需求,最小日均出库流量7120立方米每秒。截至3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已消落至162.5米,在年度枯水期间累计向下游补水约46亿立方米,为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近期,葡萄牙电力公司(以下简称“葡电”)董事会主席安东尼奥·洛波·泽维尔一行到访三峡集团。在参观三峡工程期间,泽维尔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专访,就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能源企业引领转型发展、葡电与三峡集团合作前景等话题分享了观点。“三峡工程的效益远不止于能源”访问期间,泽维尔参观了三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专访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水电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国际焦点。5月19日,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EddieRich)在接受中能传媒专访时强调,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高山平添新气象,清源何以蓄绿能?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山川相依,优越的地理条件为抽水蓄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禀赋。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应用更加凸显了发展抽水蓄能的必要性。而人的因素更是不可或缺,近年来,政策规划、运行管理、技术创新都推动
碧水环翠山,蓄能山水间,中国电建作为抽水蓄能“国家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设计承建的多个抽水蓄能电站,重大节点喜讯不断,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蓄”积绿能,奋力谱写抽蓄业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01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泄洪放空洞下游支洞洞口开挖作业正式
水电明珠映射徐徐光辉——水电装机容量实现从36万千瓦到4.27亿千瓦飞跃式增长这是筚路蓝缕的75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历时18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历时17年建成;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历时23年建成。这是奋发有为的75年
时间:2025年3月22日-24日地点:山西潇河会展中心大会概况不容您缺席的行业盛会2025.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让我们相约美丽山西共赴水的盛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
奋力书写新时代水电新答卷李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电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重大水电基地稳步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发展走出新路径,白鹤滩、两河口水电站和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相继建成……不仅如此,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在2014年和2022年相继突破3亿千瓦和4亿千
记者:您认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电网企业的优势是什么?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未来重点应在哪些方面推进工作?黄其励:电网企业长期开展电网建设,拥有安全运行经验,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促进电力行业和全社会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任。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国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统揽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洞察国内外能源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阐述了推动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前进方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
牢记嘱托,勇担重任奋力书写新时代水电新答卷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2021年6月28日,在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充分肯定建设者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国家重大工程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7月10日,随着下水库左坝肩正式启动开挖作业,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继输水发电系统标段开工后又一重要标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标志着工程建设全面迈入多点同步、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下水库作为电站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蓄、供水、泄洪等多重功能,施工内容主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应对度夏保供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个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用能需求,跨区域交易机制也在积极发力。目前正组织多方向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7月11日,由水电三局承建的陕西榆能神木10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为水电三局陕西首个光伏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为公司“能”领域再创“标杆”。验收组通过资料审查与现场核查,经过综合评审,一致认为:本项目建设程序规范,工程质量达标,设备性能可靠,电气系统满足并网要求,资料完整合规,同
7月15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率队在北京拜会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双方就共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长江黄金水道进行深入交流。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付绪银,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殿常出席座谈。刘伟对刘伟平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充分肯定了三峡集团
7月12日,为期7天的大渡河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一级和沙坪二级4座水电站首次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圆满完成,为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生态功能贡献力量。2025年是大渡河干流梯级水库纳入生态调度范围的第一年,本次试验是本年度继猴子岩电站通过“基荷发电”方式开展促进产粘沉性卵鱼类
今年上半年,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精益运行,大国重器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助农耕,全力抗旱补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降雨来水偏少。面对中下游农业灌溉供水紧张形势,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及时发挥淡水资源
武汉大学官网消息,7月16日,武汉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经党中央批准,宋保亮任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周伟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李资远的武汉大学副校长职务。周伟,男,汉族,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