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对外经贸跨越发展 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2018-08-31 09:07来源:国家统计局关键词:一带一路电力统计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促进投资便利化,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全球跨国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一)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小,方式以对外借款为主。198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10.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9.2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利用外资方式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利用外资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2013-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580亿美元。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规模是1983年的60倍,年均增长12.8%。截至2017年底,实有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近54万家。2017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自1993年起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外商投资企业在扩大进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12.4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44.8%,缴纳税收2.9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8.7%。

(二)利用外资结构日趋改善。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第二产业规模增加、比重上升,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过程。这与我国经济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相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更多地流向高技术产业。2013-2017年,服务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174亿美元,年均增长9.6%。2017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总额的比重为27.4%,较2012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4%。

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由特区逐步扩大到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向内陆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外资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省,许多中西部省份甚至没有外商直接投资。随着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企业逐步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2017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领跑全国;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43.2%,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外商投资管理体制逐步优化。2014年以前,我国对外商投资项目全部实行核准制。2014年《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出台,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由全面核准向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转变,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备案。作为指导管理外商投资项目依据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自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已先后修订7次,外商投资准入大幅放宽,限制性措施削减至63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开放水平大幅提高。2018年,我国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式,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较2013年跃升18位。中国外商投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都实现了重大变革,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四、对外投资合作蓬勃发展,质量规模迈上新台阶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区域到全球的发展过程。

(一)规模不断攀升,能力日益提高。

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跻身资本输出大国行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开办代表处或设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尝试性发展。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82-2000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278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仅14.6亿美元。2000年,我国提出 “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2017[1]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11万亿美元。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246亿美元,是2002年的46倍,年均增长29.1%,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7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万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形式逐步优化,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兼并、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扩展,企业跨国并购日趋活跃。

对外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外承揽业务的规模快速扩大。2002-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9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4万亿美元,年均增速均超过20%。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巴经济走廊”中能源、交通、电力等领域重大项目推进落地,埃塞俄比亚首个国家工业园正式运营,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项目顺利完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为沿线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顺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中国企业在传统基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产能富余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产能合作。 2015-2017年,我国流向装备制造业的对外投资351亿美元,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51.6%。中国装备制造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中国高铁、中国核电等亮丽的国家名片。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从初期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到目前已覆盖全部国民经济行业门类,投资结构由资源获取型向技术引领和构建全球价值链转变。201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七成分布在第三产业,主要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正在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金融、生产、服务和创新网络。

(三)区域布局日益广泛。

对外投资伙伴多元,区域广泛。201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比重由2003年末的60%提升到81%。区域分布上,对亚洲投资9094亿美元,占比67%;拉丁美洲2072亿美元,占比15.3%;欧洲872亿美元,占比6.4%;北美洲755亿美元,占比5.6%;非洲399亿美元,占比2.9%;大洋洲382亿美元,占比2.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5-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48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累计额的比重超过1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630亿美元,占同期新签合同额的50.5%;完成营业额2308亿美元,占同期完成营业额的47.9%。

五、多双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

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或地区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坚定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015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告成立,这是首个由我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目前已拥有遍及全球的87个成员,具有全球代表性和影响力。

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欧会议等区域性合作,在推进多边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我国已签署16个自贸协定,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零关税覆盖的产品范围超过90%。2017年,我国与自贸区伙伴的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货物贸易总额的25.8%。我国还在推进多个自贸协定谈判,2012年启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是目前亚洲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经济和贸易规模占全球的30%。

新时代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未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创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统计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