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面对国际地热能开发利用热潮和国内对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在“政产学研”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地热能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地热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但,必须正视的是我国地热能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地热能任重道远。日前,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发布《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白皮书,明确了我国地热能发展思路,阐明了地热能发展战略与政策取向。
我国地热产能体系已显雏形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全国地热能资源调查,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记者梳理《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白皮书发现,我国浅层地热能利用、水热型地热能利用和干热岩型地热能利用可以分别用快速发展、持续增长和刚刚起步来形容。
我国浅层地热能利用起步于20世纪末,2000年时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积仅为10万平方米,受绿色奥运、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浅层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我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已达2万兆瓦,年利用浅层地热能折合1900万吨标准煤,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
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近10年来,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990年我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仅为190万平方米,2000年增至11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已达1.02亿平方米。
我国干热岩型地热能利用起步较晚,2012年科技部设立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启了我国关于干热岩的专项研究。2013年以来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联合推进青海重点地区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2017年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干热岩体,这也是我国在沉积盆地区首次发现高温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
与此同时,我国地热能勘探技术不断成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将石油钻完井技术工艺与地热能工程施工结合,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缩短了建井周期。其代表作有:西藏羊八井、肯尼亚、土耳其等多口300℃以上的高温地热井。
此外,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亦不断突破,其中热泵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地源热泵、高温热泵和多功能热泵系统,其主要技术与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积极探索地热能阶梯利用技术,并在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初步建立发电、供暖二级地热能梯级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我国地热能发展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近年来,我国地热能产业取得长足的进展,地热能行业管理体制和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与光伏、风电等这些新能源品种相比,地热能开发利用还有差距,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存在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问题。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白皮书明确指出,一方面我国对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和科学研究不充分,迄今为止进行过两次全国性地热能资源评价,仅对少数地热田进行了系统勘查,研究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以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为例,我国只有1230个,而美国已经达到17000多个。
第二方面是我国对地热能产业发展初期扶持的政策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地热能相关的财税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对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优惠力度不足、补贴模式不科学,支持方式有待完善等。
第三方面是地热能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地热能勘查评价精度与开发利用发展速度不协调、科技创新与地热能大规模开发利用不协调、地热能项目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等。
第四方面是我国地热能资源管理制度不协调。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地热”受3个法律管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但均没有准确把握地热能的基本属性,法律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亟待解决。
我国地热能发展要走“高质量”路线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折合7000万吨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将达1.5%左右,“十三五”时期地热能利用增量将占非化石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一。
2018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0)》,进一步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产业的脚步,而全面统筹地热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加快推进地热能由单一粗放的低效传统产业发展为真正的高新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建议要尽快摸清我国地热能资源家底,以华北、松辽、江汉、鄂尔多斯、苏北等盆地(平原)为重点,尽快查明水热型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能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要攻关地热能勘探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比如深井的换热技术、砂岩热储的经济回灌技术等;可以先行先试培育地热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目前我国正在打造“雄安模式”,还有北京城市副中心浅层地热能集群化利用示范区、共和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和试验性开发工程、地热能特色小镇等。他强调,要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热能发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地热能的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只有各方共同“政产学研用”,才能真正实现地热能产业链一条龙发展。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贵玲谈道,我国要打造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雄安样板”,要满足8个方面的指标:一是规模化,二是保持水量的可持续性,三是保持热量的可持续性,四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五是提高供暖的相对比例,六是优化配置,七是保证地热开发的经济性,八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区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地热能资源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趋势良好,作为朝阳产业,必将迎来更明媚的明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包括16MW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基于超长重力热管的变革性地热开采及高效利用技术、压水堆核电厂热电联供技术等多项电力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
新年伊始,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中标全国地热行业首个全市域浅层地热能特许经营权项目——亳州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全国地热行业首个全市域浅层地热能特许经营项目。项目将在亳州市全域范围内,应用行业领先的跨季节储能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
美国科技巨头正在与地热初创公司合作,寻求用清洁但可靠的能源为能源密集型的数据中心供电。(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过去一年中,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寻求提高其能源使用的低排放形象,已经达成了几项交易。其中一种是24/7低碳能源来自核能发电,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核电厂最大的所有者
近日,“山东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建名单中已建成并稳定运行的项目开展了省级验收。经专家现场验收和评审,确认德州市康博公馆小区康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等6个地热能项目验收合格,授予“山东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其中中深层地热能项目3个,77口开采井。现予以公布。
近日,由中国节能承担设计的西安热电“地热+”减碳互补清洁供热一期工程项目成功并网投运。这是国内首个采用地热能集中替代传统供热的示范项目,也是国内单站换热规模最大的地热能热源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市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内,采用地热井工厂模式。项目在厂区内群式布设20口中深层地热井,运用
近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全国11个省(直辖市),70余个市(县、区)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6%,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近年来,地热能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供暖领
11月11日,由中国石化部署实施的国内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深层地热资源勘探获突破,对进一步探索形成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地热发电、制冷及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助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福深热1井位于海南省海
今天,立冬啦~北方的小伙伴家里的暖气陆续要来了,每年一到供暖季,南方的小伙伴们都在调侃“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冻成冰棍”。今天,小石头给南方的小伙伴带来一个暖暖的好消息。近日,由中国石化部署实施的国内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
近日,中国电建在非洲承建的又一座地热电站开工,肯尼亚总统鲁托出席开工典礼,双手点赞并亲自驾驶挖掘机,该项目作为中企在非洲首个投建营一体化的地热电站,将助力肯尼亚早日实现100%清洁能源发电目标。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上海电建公司承建的肯尼亚梅嫩加伊地热开发项目一期Orpower22地热电站举行
近日,中国石化咸阳中深层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集中低温发电、水溶氦气提取、供暖于一体,是中国石化首个地热发电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热电氦”集成先导性试验项目,对于拓展地热能产业链、优化能源结构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属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是一个大型
据日本时报报道,初步迹象表明,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可能会偏离他的前任的一些(但不是全部)政策。在处理气候变化这一关键问题和实现减排目标方面,石破茂的观点似乎与前首相岸田大体一致,特别是在使用核能方面。另一方面,石破茂似乎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特别是他正在努力扩大一种日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本土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等特点,可用于供暖制冷、发电、工业供热、种植养殖等。大力开发地热能,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国殿斌黄嘉超)一、我国地热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将达到新高度,为贵州省能源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发挥重大作用,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作出贡献,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实现我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贵州省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10月14日下午,贵州省能源局在贵州省地质科技园组织召开《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审查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碧雁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文选自曹耀峰在2020能源年会暨第12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地热既是清洁环保的非化石能源,也是稳定可靠的本土能源。地热能开发利用不受地缘政治、季节、昼夜、气候等因素影响,可作为基础能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亟待开发的优质资源。(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ID:en
日前,法国市场调查公司ReportLinker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7年,全球地热能市场有望从“预热”进入“火热”阶段,而中国将成为引领这一趋势的关键国家之一。未来7年保持高速增长ReportLinker指出,今年,全球地热能市场规模约为4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9亿美元,其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9.6%。中
2017年3月27-28日,第六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地质大学主办,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并由泰利公司和肃宁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Roland.Horne,中国工程师院院士、首届能源
近几年,受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困扰,以及世界总体的能源开发趋势的引导,地热能再次成为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的地热资源,无论是从勘察、开发还是利用角度,都呈加速发展趋势,国内地热行业与地热资源市场逐渐成长,日趋成熟。2014年,中国地调局开展了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对中国的中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及浅层地温能的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规划,全国31个省共有温泉2307个,地热井5488眼,浅层地温能总能量折合4.67亿吨标标准煤。此后,国家能源局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各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为中国地热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湖北地大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迟迟得不到重视的地热产业机会可能会到来。酝酿多时的地热能开发规划正式提上日程,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将与国土资源部以及相关单位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调查中心秘书长王贵玲的说法,编制规划一事已经酝酿很长时间。因为地热资源目前界定不清,开发利用较混乱,规划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推进地热的开发利用。规划出台后,会对地热产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王贵玲说,规划并不仅仅是为了“十二五”的100MW装机目标--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
5月13日-16日,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的中国科技创新引领地热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地热发电与技术创新”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科技创新将在地热开发利用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毛如柏在会上强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热电转化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强热源探查技术,是地热发电向前推进的重点。“我国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应该为节能减排、缓解资源压力做出更多贡献”,原国务院参事王秉忱说。辉煌已成历史 业界仍需努力“地热发电”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再次映入
地热产业是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多年以前,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地热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地热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在能源紧张的今天,地热产业有望重新获得发展,但是,要想重获辉煌也并非易事。分析师指出:近些年来,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国家正在加大对地热产业的推动力度。按照国家能源局得规划,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达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地热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不少
2月20日8时18分,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锅炉点火一次成功!标志着吹管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机组顺利进入热态调试阶段,为下一步机组整套启动、并网及168满负荷试运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锅炉点火一次成功,红河发电公司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在扩建项目指挥部的统筹谋划下,制定专项点火吹管试运方案,多
2月20日,华能正宁2×1000MW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正宁电厂召开。华能甘肃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东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树昌主持会议,庆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吴宝定,国网西北分部、甘肃省工信厅、庆阳市能源局、庆阳市自然资源局、正宁县委县政府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20日,京能电力公告,所属控股子公司岱海新能源的参股股东能投公司通过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岱海新能源39%股权,挂牌价为9.49亿元。岱海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由京能电力和能投公司按51%和49%的股权比例组建,负责建设运营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光火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7.9亿元增至约36.3亿元。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杨玉峰,经营范围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经营、销售、技术服务、项目建设委托管理等,由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力
贵州金元茶园电厂近日,贵州金元茶园电厂申请的《一种防止搅拌器机封密封座损坏的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实用新型专利对火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搅拌器机封密封座进行结构优化,最大程度遏制了搅拌器在机组运行期间出现的漏浆问题,提高了单体设备可靠性,消除了吸收塔浆液暴露带来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印发《陆上风电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陆上光伏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试行)》《火电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试行)》四个指导性文件(以下简称《手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落实工程建设“深、严、精
1月26日,中煤(南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正式成立。科技公司的成立是电力公司紧跟中国中煤“两个联营”战略导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又一关键举措,是中国中煤电力板块业务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化管理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更好地助力电力产业板块安全、经济、绿色可
2月18日,华电集团发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相关项目工程汕头电厂2X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服务批次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95万元。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通过煤电优选程序纳入国家“十四五”新增煤电建设规模,是广东省202
奋战“开门红”,跑出“加速度”,鼓劲再攀高。东方电气集团紧扣2025年目标任务,全力以赴保供应、促发展,推动能源装备项目有序开展,取得扎实成效。2月18日,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200兆瓦光热汽轮机从四川德阳发运,将应用于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塔式光热项目——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
2月18日,柴达木沙漠基地送电广西工程4x660MW煤电项目获得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标志着柴达木沙漠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下一步大基地全面开工奠定坚实基础。柴达木沙漠基地送电广西工程是全国首个跨省跨经营区外送基地,也是青海省海西州首个清洁能源外送基地,同时更是全国新能源装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安徽省能源集团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决心和姿态,积极谋划2025年工作,锚定全年目标,不断提升经营质效,2025年1月实现“开门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1%。1月份正值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安徽省能源集团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可靠稳定供应,完成发电量53.9亿千瓦时,其中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